清代刘凤诰的生平简介(刘凤诰有故事又有个性的探花)(1)

刘凤诰画像

□张俭

在济南,提起“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提起刘凤诰,却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在他那个年代,刘凤诰妥妥是一位流量大明星。

一甲进士不回家

刘凤诰(1761-1830),字丞牧,号金门,江西省萍乡县观泉村人,15岁中秀才,18岁中举人,28岁中探花,充翰林院编修。三年后出任广西学政。当时的广西属“蛮夷”之地。从地图上看,这是他由京赴任,顺路探望家人的天赐良机,几乎就是乾隆为他量身定做的。1793年初,刘凤诰选择经湘潭而不是经萍乡上任桂林,这是一次极其怪异而反常的举动,那个年代,顺道看看父老,没人说你假公济私。

刘凤诰全然没这意思,几乎是特意绕道避开了家乡。到任桂林后,终于给家中寄来一封信:“十余年暌隔尊颜,长深远溯频岁,以在京迢递,迄未奉函,昨秋幸膺兴学恩命,原拟假道回萍绿驿,路驱驰遑旋里,是以过湘潭,甘托遗役寄音……”自1777年至1793年,刘凤诰16岁辞别家乡,已有15年没回家。结束3年学政任,回京复命时,依然没有回家乡看一眼,二过家门而不入,光宗耀祖、光耀门楣在刘凤诰那里成了耳旁风。

刘凤诰的小家在南昌,距离萍乡不远,都在江西。刘凤诰与新婚妻子没有在萍乡操办婚礼的迹象。1784年春,刘凤诰第三次会试落榜,经通州、武城、博平,中秋渡黄河,再到苏州、杭州、平望、富阳、兰溪、衢州、常山、弋阳、彭蠡湖,走了一大圈,也没有回萍乡看看,而是回到了南昌。1785年除夕夜,给老父寄了一首诗,这就算完事了。

自16岁离家,到70岁辞世,刘凤诰回家乡萍乡,据载只有两次:一次是1796年,老爹刘大智没了,刘凤诰回籍守制;一次是1813年,自黑龙江释回原籍,刘凤诰无法抗旨。

清代刘凤诰的生平简介(刘凤诰有故事又有个性的探花)(2)

清代刘凤诰的生平简介(刘凤诰有故事又有个性的探花)(3)

《存悔斋集》书影

二位皇帝齐来夸

话再说回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老皇帝80岁,新科编修刘凤诰为乾隆恭撰80大寿颂词,乾隆一见倾心,赞不绝口,“尤悚西江大器称,文章气节几人能,及兹年少勤培植,吾即神尧耄已增。”马上令大学士王杰传旨,给刘凤诰嘉奖,赐锦袍一袭。次年朝考二等的刘凤诰得到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的高位,是谓“超擢”,刘凤诰中进士两年得到的位置,其他编修10年也得不到。

不但老皇帝对刘凤诰偏心眼儿,新皇帝也对他青眼相加,嘉庆六年(1801),刘凤诰升署国子监祭酒。是年春,扈从嘉庆谒乾隆陵墓,正巧前方传来打胜仗的消息,刘凤诰提笔立就二联,写得太好太妙太给力,嘉庆帝喜欢得不行,即命增入《上陵祝文》。马上,赏,赏大绸缎,赏荷包,升太常寺卿。

嘉庆帝觉得还不够,刚让他干完湖北乡试主考,又让他主考山东乡试,又命为山东学政,这都是肥缺,得收多少门生呀,让你合理合法地捞点油水,这辈子衣食无忧,就等着门生孝敬吧。这么隆重的皇恩,刘凤诰觉得不好意思,怕担待不起,赶忙上疏推辞:我可不行,山东什么地方,孔孟故里,人文渊薮,您老另请高明,我可没那本事。

嘉庆皇帝还不准推,你谦虚啥?“衡文取士”是你的强项,就你了,你去之后,给我看着点那些封疆大吏,如果再有国泰、于易简(清代贪官)那般的鬼花活,敢坑我大清的银子,立马密报,看我怎么收拾他!别的事,刘爱卿,你随意可也。

刘凤诰就这待遇,新老皇帝通吃,牛呀。这还不算完,三年学政没干满,嘉庆帝又给他加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直接上了卿贰(副部长)高位,再升兵部右侍郎,转左侍郎。这回刘凤诰真害怕了,皇恩这么浩荡,会不会折寿呀?他赶忙上折:“窃臣一从通籍,两荷升阶,均非词曹叙次之常,实由圣主施恩之渥……伏念臣甫届四旬齿序,辄膺二品头衔,殊惭阁职之荣,兼冒卿班之佐……”刘凤诰暗自窃喜的同时,后背有点发凉。

殿试对联是真假?

关于刘凤诰,济南人最熟悉的是大明湖那副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骄傲,济南的骄傲,连他的座师铁保都佩服,立马刻碑竖在大明湖岸边。不过,世人津津乐道的可能是刘凤诰的另外两副对联。

传说中,刘凤诰其貌不扬,眇一目,殿试时乾隆老皇帝看到他的尊容,心里有点烦,遂亲自出联恶心他:“独目不登金榜”,刘凤诰回:“半月犹照乾坤”。乾隆一听,心中大惊,这门生不错呀,有两把刷子!老头儿眼珠一转,又出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子?”那意思,你一个独眼龙,还想当状元不成?刘凤诰当仁不让:“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皇帝老儿,你不让我中状元就算了,赏个探花总行吧?

这故事听着过瘾,有意思,有板有眼,生动传神,但很可疑。首先是乾隆皇帝没有这份才思,他虽然写过一万多首诗,但都乏善可陈,没有传世之作,而且他的任何作品都没有此记载;其次是殿试作为会试的点睛之笔,是皇帝第一次在他的天子门生面前露面,场合特别隆重,没人敢放肆。前十名的进士名次,由皇帝钦定,读卷官也没有权力,考生更不可能自己要名次;三是清代的进士并不都能直接任命官职,之前已有官职的另说。按科举任职程序,殿试成为进士后,还要经过一次朝考,以确定对他们的任用,名次居前的,先用为庶吉士,再用为翰林院检讨或编修,像刘凤诰这种一甲进士,直接用为修撰和编修,名次略差的,用为各部主事或发往各省任县令,再差的,特别是朝考四等的,先一边凉快凉快。朝考在殿试后举行,朝考还没考,刘凤诰不敢造次称臣,破绽出在“臣本探花郎”上,因为那时朝考尚未进行。

那么,刘凤诰中进士前,有没有做过官,可不可以自称臣呢?我们来看看另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刘凤诰死后,萍乡刘氏家族为他撰写的,概括了刘凤诰的生平。上联:宫保酬庸,吏户礼兵卿贰;下联:鼎魁通籍,楚齐吴越文衡。大意是说,刘金门太子少保功劳很大,做到四大部的副部长,会试时一举夺得探花,掌管过几个省的文教科考大印。

所谓“通籍”,是开始做官的意思,也就是说刘凤诰在中进士前,根本没做过官,不是皇帝的臣。这事有个旁证,同治《萍乡县志》载,刘凤诰“举乾隆己亥乡试,攻苦十年,博极群书,兼通中外掌故,乙酉成进士”。之后才说他做了什么官,干了什么事。这意味着中进士前的刘凤诰,就只一件事——读书。

清代刘凤诰的生平简介(刘凤诰有故事又有个性的探花)(4)

探花匾额

遗腹落草在刘家

这样说并非否定刘凤诰作佳联的本事,要不,“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哪来的呢?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也别说,对刘家来说,刘凤诰就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据说,刘凤诰本姓易,是遗腹子,母亲为生活所迫,改嫁刘姓后生下他,而且刘母体质差,生产后未及四年便撒手人寰,刘凤诰成了既无亲爹,亦无亲娘的小孩,落草刘家,不受待见。

还有一种说法,刘凤诰的先祖刘乾四是入赘到易家的,其第二代至第六代皆随母姓易,六世孙刘凤诰的祖父向官府请求复姓刘,获准。另有一种说法是萍乡的高门大户,许多都是改姓之家,改名换姓成风,不改一世穷,一改就转运,刘凤诰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改姓中运气最好的一家。

这事可能有很多隐情,大约一时难以搞清。总之,刘凤诰的祖父、父亲都是教书匠,经常外出为人“课馆”,经常不在家。刘凤诰从小就被送到当时还算富裕的舅父家生活,离开刘家七八年的样子。可能父亲刘大智觉得孩子老是放在外面也不是个事儿,大约在他十一二岁时,又接回家乡读书。

传说刘凤诰发迹后,想学范仲淹,改回本姓易,但皇帝觉得你既然已经姓了刘,中进士做官都用的刘姓,改来改去的,成何体统?不予恩准。这无疑成了刘凤诰的心结,闷闷不乐,不愿回家。

清代刘凤诰的生平简介(刘凤诰有故事又有个性的探花)(5)

刘氏族祠

恩师带徒赛亲爸

刘凤诰儿时经历悲惨,少年开始转运,一生中不断有贵人相助,什么侯苇原、高彭泽、彭元瑞、邱庭隆、铁保等等,不一而足。首位是江西学政蒋元益,这是刘凤诰十三岁时遇到的第一位贵人。

蒋元益(1708-1788),字希元,一字汉卿,号时庵,苏州人,人称蒋长洲,乾隆十年(1745)二甲八名进士,做过吏科给事中、通政司副使、顺天府尹、兵部右侍郎。1762年,任山东学政,1774年9月,出任江西学政。乾隆帝对他的评价不怎么样:“中平,无甚出息”。但这位“无甚出息”的蒋元益发现了一个特别有出息的刘凤诰,视如己出,当自己的孙子养。《萍乡县志》载,刘凤诰“少颖异,学使蒋元益取入县庠,携偕肄业,学日富”。这么好的苗子,别放外面自生自灭。三年学政任满,蒋元益干脆把刘凤诰带到京城单练,住自己家,倒贴学费。1778年4月,70岁的蒋元益正式退休,又把刘凤诰带回苏州家乡,专门培养了两年,期间送刘凤诰考中举人。这样的恩情谁人能比呢?没人能比。

刘凤诰遇到的第二位贵人是岳父李湖,时为广东巡抚。李湖在看到刘凤诰的诗之前,从未见过刘凤诰,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号人,但直接把小女儿指给刘凤诰为妻,这是什么眼光?太自信了。1781年秋,新上任的三水县令侯苇原到广东巡抚衙门报到,李湖无意中看到侯苇原手中的扇子,上面有刘凤诰写的送行诗,“李公见而叹赏,谓大具器识,不专吟写之工。”直接把扇子扣下,当即选为女婿,人都没见,掌上明珠,送人。你说刘凤诰多幸运,你说刘凤诰的诗多值钱?自此之后,刘凤诰的生活大大改观,经济有了依托,出门旅行都带着仆人,长年在京城拜师学习,终于考中探花。

科场舞弊终被罚

有时候,事情就是因为太好了,容易让人心里长毛,手心发痒,任谁都不放眼里。在京城,刘凤诰作为侍郎,经常和尚书叫板,啥事都要争高冒尖,还擅自更改纯皇帝实录,不让嘉庆省心。在地方,他无法无天,把大清律法置于九霄云外,出任浙江学政时,考场上不避嫌,“遍往各号,与熟识士子讲解试题,酌改文字,馈送酒食。”公然执法犯法。

御史陆言弹劾刘凤诰“惰性乖张,终日酣饮,每逢考试,不冠不带,来往号舍,横肆捶挞”。其“代办监临时,听受请托,代素识士子徐步鏊印用联号”。一个堂堂省级大员,亲自主持考试作弊,这不是作死吗?皇帝宠信的人就这德性?刘凤诰曾因功“赏加太子少保,词臣荷知遇之隆无出其右者。”朕对你这样!你对朕这样?

嘉庆自然非常生气,“披览之余,殊深骇异。”刘凤诰,寡人爱你也是有底线的,你这么个玩法,我这皇帝面子往哪里搁?嘉庆十四年(1809),皇帝着刑部左侍郎周兆基驰往浙江查案,刘凤诰被革职拿问,免死发往黑龙江赎罪,死不死全看你的造化。

刘凤诰性情狂妄是有案底的,许是天生的。早在他跟蒋元益从学时,恩师一度想招其为婿。后来看到刘凤诰酒后“詈骂仆人”,吃孙喝孙不谢孙,还骂主家的仆人,蒋元益不得不“善遣之”。

清代刘凤诰的生平简介(刘凤诰有故事又有个性的探花)(6)

刘氏族祠远景

编修七上又八下

刘凤诰才华横溢,机遇太好,20年工夫升到侍郎的高位,但从未有突破,侍郎似乎成了他官场上的死结,总是豪情满怀,无功而返。1804年,升兵部右侍郎,年底降一级,1805年,复升兵部右侍郎。1806年初,降四级,后又升吏部右侍郎。1808年,因滥保非人,降三级留任……

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凤诰自己把一手好牌打烂了,老皇帝喜欢他,新皇帝信任他,只要他不惹是生非,不公然违法,不把嘉庆的信任任意挥霍,混个尚书、协办大学士那还不是水到渠成、易如反掌?

发配黑龙江后,刘凤诰也没闲着,正巧他的房师,对其有知遇之恩的邱庭隆死在黑龙江,刘凤诰为其妥善处理后事,将遗体运回原籍。

他还经常诗兴大发,感怀旧梦,“旧说燕云牧马场,而今猎火迥烧荒,春风四月无青草,输于关门柳线长。”他还对着一堆小石子顾影自怜,“采采嫩红绿,光晶石子铺……此邦无薏苡,知更误明珠。”由于他名气太大,虽在冰天雪地的齐齐哈尔,还是有人三天两头请他喝酒吃鱼。嘉庆十七年(1812)秋,皇帝收到黑龙江将军斌静《钦颁御制南苑大阅诗墨刻谢折》,打眼一看就不对,斌静哪有这本事?“此刘凤诰笔也……其文愈胜昔,可谓穷苦始工也!”嘉庆还是很识货的,次年,结束了刘凤诰的发配生涯。

经过这一番折腾,刘凤诰激情不再,豪气顿衰,开始专心研究五代史、杜甫诗歌和江西经籍,他的诗文集命名为《存悔斋集》,寓意着某种反思。

又过五年(1818),嘉庆再发慈悲,“刘凤诰恭纂皇考实录,曾有微劳,学问亦可,著加恩赏给编修,来京城供职。”只可惜,此时的刘凤诰身体不佳,每况愈下,无意鹏程万里,官场搏击。刘凤诰以编修起家,以编修结束官场生涯,终于回到了原点。宦海沉浮32年之后,1821年,60岁的刘凤诰休致南回。

奇怪的是,刘凤诰没有回萍乡老家,而是“南回”扬州,抱病躯专心著书立说,完成了老师彭元瑞未竟的事业《五代史补注》74卷。道光十年(1830)正月初九,刘凤诰病死在扬州儿子家中。

济南恩人属探花

一代才子陨落了,世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果站在济南的角度,应该给刘凤诰一个至高的评价。刘凤诰留给泉城的遗产需要开掘,不独一城山色、四面荷花。

四面荷亭绕,虹桥界碧潭,翻翻看渚北,采采忆江南。……

水细不容篙,生生起麟甲,照壁牵乱藻,嬉寒闯群鸭。隔岸新柳芽,黄意嫩可掐,曷不植桃李,左右相与夹。……

刘凤诰恃才傲物,绝非浪得虚名。所谓红情花溪,绿意柳陌,美景宜常,岁远相惜。济南从来不缺名人,真论起来,李清照、辛弃疾等固然更有大名,但遗憾的是他们都没给家乡留下过深入人心的颂诗颂文,无法让我们吟诵传唱。

刘凤诰,一个江西大才子,不远千里来到齐鲁,自动请缨,饱蘸豪情,大书风采,传颂泉城,真可谓硕德懿行。

让我们铭记济南的知遇之人刘凤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作者,一个有个性、有故事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