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大胜后,刘备继续南推。

益州的高级将领纷纷投降,刘璋感觉谁都靠不住了,只得派长子刘循带领万余人去驻防雒城。(雒城即广汉郡的郡治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距成都已不足百里)

唯一还忠诚于刘璋的老将张任在雁桥阻击刘备,大败被俘,刘备素闻张任在益州军中威望很高,希望能劝说他投降,但张任誓死不降,慷慨激昂道:“老臣终不复事二主!”

刘备只得把张任杀了,继续指挥人马攻城。

刘循拼死反抗,攻城战打的十分激烈。

刘备入川后三国实力(刘备入川下部如果庞统不死)(1)

庞统到前线观察形势,不小心中了冷箭,结果竟不治身亡,死时仅36岁。刘备痛失股肱,悲伤不已,一连多日只要一说话就流泪。

庞统之死几乎改变了后来蜀国的走向。

刘备此次入蜀,庞统是关键人物。

法正出使刘备时,曾私下向刘备献计,请刘备借机谋取益州。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庞统进言,说:“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而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可成就大业。”(这点庞统和诸葛亮的思路是一致的)

刘备的顾虑在哪呢:“如今与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宽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诈,我便忠诚。凡事与他相反,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为得益州,失信于天下,能行吗?”

刘备能以一个草根最终夺取三分之一的天下,人品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皇叔的品德吸引了一大批谋士、武将誓死追随。但是入川谋取刘璋的确是一大污点,这个不能否认。)

最终庞统说服了刘备:“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权变才好。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定之后,封还他一块土地,还有谁能说您有负信义呢?不趁现在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了先机。”

张松被揭发后,刘备和刘璋彻底撕破了脸,庞统又给刘备提出了三套方案:

1、悄悄选派精兵,昼夜间行,直接袭取成都,刘璋实力不强,防备力量不足,大军如果突然发起攻击,定然能一举将其拿下;

2、先拿下白水关,诱骗守关大将杨怀、高怀,说将军要回荆州,这二人既惮于将军的威名,又高兴将军现在离去,必然会轻骑来见,到时候一举将其擒拿,然后裹挟白水关的益州军,再南下攻取成都;

3、暂不用兵,退回白帝城,与荆州相连,益州之事徐图缓进。

涪城大捷后,刘备一度得意忘形,大会将士,置酒作乐。

庞统劝说道:“把讨伐别国当作快乐,不是仁者之兵。”

刘备怒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难道不是仁义之师吗?你话说的不好,快点出去。”

于是庞统起身退出,刘备马上后悔,请他回来。

刘备问道:“刚才我们的讨论是谁的过失?”庞统说:“你我两人共同的过失。”两人遂大笑。(哪个大领导没点脾气呢,这里皇叔展现了大度的胸怀,庞统更是提醒刘备要时刻保持冷静)

刘备能在一年多的时间,就占据了战场主动权,打崩了益州军的士气,庞统功不可没!

庞统的死让刘备身边少了一个顶级谋士(法正因为刚投诚,还得不到刘备的完全信任),益州的局势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

在益州北部,双方占据的地盘相差无几,此时的刘璋手里还有相当的实力。

刘备入川后三国实力(刘备入川下部如果庞统不死)(2)

益州南部的几个郡,如永昌郡、益州郡、越巂郡等,地盘都很大。

因为地域偏远,郡守基本都由当地豪族担任,他们目前多持观望态度,虽然没有出兵,但是粮草仍然在供应给成都。(益州南部在丞相南下七擒七纵孟获篇还会详细的分析)

刘备入川后三国实力(刘备入川下部如果庞统不死)(3)

更重要的是,如果刘璋和刘备一旦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曹操很有可能从关中南下,那时,刘备将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

刘备权衡再三,只得调荆州主力来参战,令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率军入蜀,留关羽守荆州。

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庞统能一直辅佐刘备,诸葛亮也许可以不用入川,即使雒城短期难下,也只需要张飞、赵云等武将入川即可,没必要出动丞相。

那么在关羽后来发动的襄阳战役时,诸葛亮就可以在荆州运筹帷幄,江陵不仅不会丢失,樊城也许会更顺利的拿下!

三国的历史就真的要改写了!(可惜啊,可叹啊,皇叔、关二爷、丞相本可以谱写一曲更壮丽的历史)

刘备的信中写明,入川总指挥为诸葛亮(从军职上看,张飞此时是征虏将军,赵云是偏将军,而诸葛亮仅是军师中郎将,论履历、关系,官职,西进兵团应该以张飞为主将才是,但刘备仍然把这支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诸葛亮,这既是对丞相能力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他的信任)

诸葛亮知道刘备那里一定十分焦急,于是让张飞率一部人马先行,在安顿好荆州防务后(诸葛亮把马良、麋竺、麋芳、廖化等人留下来辅佐关羽),携赵云所部沿长江西进,向益州进发。(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单独指挥大兵团行动,这一年他才34岁)

张飞首战于巴东郡,将其攻克,之后继续向前推进,来到巴郡,将郡治江州包围。

巴郡太守严颜组织抵抗,双方展开了激战,最终张飞获胜,将严颜生擒。

严颜被带到了张飞跟前,张飞斥责道:“我大军已至,你怎敢不投降而拒战?”严颜毫不畏惧,回答道:“是你们不讲理,侵占我们的土地,我州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张飞听了很生气,让左右把严颜拉下去砍头,严颜脸色不变,对张飞道:“砍头就砍头,发什么火?”

张飞被严颜凛然之气所感动,下令把他释放,尊之为宾客。

张飞攻克江州不久,诸葛亮和赵云也赶到了。

诸葛亮决定兵分三路,三人分走三江入川。

刘备入川后三国实力(刘备入川下部如果庞统不死)(4)

诸葛亮为什么不急于去雒城支援刘备呢?

1、如果直接率主力直驱雒城,可能仍会面临城坚难攻的局面,到时候刘备的主力全都集中在雒城一点,刘备的战略腾挪空间将被大大压缩。

2、刘璋的士气已经被打崩,加上主力被刘备吸引至雒城方向,益州其它郡县兵力薄弱,正好一一将其收服,反过来将刘璋包围在成都。

刘备的援军入川后,连连得手,在成都的刘璋更加坐卧不安。

这时,刘璋又收到了曾经的下属法正写的一封劝降信,法正替刘璋分析了目前的形势:

鱼复(白帝城)与关头(白水关)实为益州双锁,现在两城皆下,诸军并破,兵将俱尽,数道并进,已入你心腹,你还坐守成都、雒城有什么意义呢?

这封信极大地动摇了刘璋顽抗到底的决心。

不久,在荆州主力的策应和威慑下,雒城也被攻破。

刘璋聚众官商议,从事郑度献策曰:“今刘备虽攻城夺地,然兵不甚多,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不如尽驱巴西梓潼民,过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尽皆烧除,深沟高垒,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虚击之,备可擒也。”

这招坚壁清野正是刘备最担心的,刘备千里入川,无法从荆州本部得到补给,只能在益州就地征粮征兵,郑度这招将逼迫刘备将压榨范围锁定在新占领区,当地豪族屈服于你的武力,短期供应没问题,长期如此,矛盾必然激化!

刘备赶忙询问法正。

法正回答说:“刘璋最终不会听的,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刘璋果然像法正所说那样,告诉下属们说:“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刘璋在对待老百姓上,的确是仁君)

于是罢免了郑度的官职,不用他的计策。

之后刘备率军进抵成都,诸葛亮等三路人马也先后到达成都城外,刘备军顺利会师。

此时的刘璋还有很大的抵抗能力,城中有三万部队,粮食还够支持一年,官吏百姓们也都同仇敌忾。(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

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压垮了刘璋的最后一点斗志,这就是马超主动投奔刘备事件。

投靠张鲁后的马超(之前的故事可以移步这篇:荀彧之死背后的真实原因(历史最佳创业团队蜀汉政权为什么吸引人?)),很受张鲁的欣赏,一度打算把女儿嫁给马超,但是在部下的劝谏下,张鲁反悔了。

马超向张鲁借兵,反攻凉州,围攻祁山三十天,未能攻下,撤军回了汉中。

张鲁的部下杨白等因为害怕马超的才能,想要加害于他,于是马超辞兵逃入氐中。恰逢刘备此时率兵入川,刘备得知马超的际遇后,派李恢结好马超,马超也愿意归附刘备。

刘备大喜过望,忙派人去迎接马超。马超此行很匆忙,没带几个人,大将庞德也没有随行。

刘备不在乎,要的就是马超你的名气。

没有兵好办,刘备悄悄给马超增兵,让他们屯驻于成都城北,对外宣称马超带着凉州兵前来助战。

成都城内的益州军民听说名将马超都被刘备拿下,而且还带来了勇猛异常的凉州军,斗志终于彻底瓦解。(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就连刘璋父子一向十分敬重的名士许靖都想到了投降。

许靖字文休,汝南郡平舆县人。

许靖因与从弟许邵(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是他说的。)俱以品评人物而闻名于世。

后被刘翊推举为孝廉,任尚书郎。

董卓专权,以周毖为吏部尚书,让他与许靖共同商议,举贬升降天下的官员。许靖于是提拔任用了荀爽、韩融、陈纪等为公卿、郡守,任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张咨为南阳太守,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反董联军可以说由周毖、许靖两人共同策划方才成立)

关东联军起兵反董后,周毖被杀,许靖害怕董卓诛杀自己,于是逃出洛阳,先后投奔孔伷、陈祎、许贡、王朗等人。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东渡长江,人们纷纷逃往交州躲避战乱,许靖自己坐在江岸上,让随从人员乘船先走,亲属族人都出发后,自己才起身随后跟去,当时看到这一场景的人莫不赞叹。到了交趾郡,受到了交趾太守士燮的格外敬重厚加款待。

孙策攻王朗前,与家属俱避难交州,受到交趾太守士燮礼待。

其后受益州牧刘璋邀请,相继为巴郡、广汉、蜀郡太守。

这位曾经历汉末风云的大名士,听说马超的凉州军到来后,也开始想办法越墙叛逃(不得不说汉朝的士大夫文治武功俱是一流),但事情泄露并未成功,为刘璋所获,刘璋因为益州即将失陷,才没有处决许靖。

成都城的最高长官都无意守城,刘璋彻底丧失了抵抗的意志和决心。

刘璋对左右说:“我们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对百姓没什么恩德,却给大家带来三年的战乱,百姓饥荒露宿,死于道途,这些都是因我而起,让我何以心安?”

刘璋派张裔出城,作为自己的谈判代表去见刘备。刘璋的条件很简单,只要保证自己及一家人的安全,他愿意和平让出成都。

刘备命简雍随张裔一道进城(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随其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向刘璋当面重申自己的承诺:绝不加害!

刘璋遂出城,向刘备请降。

刘备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把刘璋及其家人迁往南郡的公安居住,归还其财物。(刘璋长子刘循虽曾据城抵抗刘备,但他又是益州大佬庞羲的女婿,刘备出于政治考虑,仍旧任命刘循为奉车中郎将。次子刘阐随刘璋去往公安。之后孙权袭取荆州,刘璋落入孙权之手,孙权为对抗刘备,任命刘璋为益州牧,驻秭归,刘璋死后,南中豪族雍闿等人占据益州郡,归附孙吴,孙权又命刘阐为益州刺史,驻扎在交州与益州的交界处,诸葛亮平定南中,刘阐回到江东,被孙权任命为御史中丞。)

刘备得蜀,再次搅动了天下局势,曹操、孙权两方随后做出了激烈的反应,孙刘联盟将面对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