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声明:下列信息可能会令您感到不安,甚至会令您对此感到沮丧,但是不要过分担心,一切都是基于:假如老子的话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这只是一种猜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为什么老子的能量影响后世千年?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为什么老子的能量影响后世千年(假如老子讲的是正确的话)

为什么老子的能量影响后世千年

前提声明:下列信息可能会令您感到不安,甚至会令您对此感到沮丧,但是不要过分担心,一切都是基于:假如老子的话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这只是一种猜测。

《道德经》的篇幅不长,不过5000个字而已,但是它的销售量却是仅仅排在《圣经》之后。

寓言故事

相传,有一日,子贡去南方楚国游历,路过汉水,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给园中的花圃浇水,子贡感到惊奇,这是怎么回事?子贡看见这位老人挖了一条通往井口的通道,这条通道是从地下挖出来的,他用的是最简单的人力操作。

子贡感到很诧异,问老人:

“现在有一台机器,一天能灌溉一百多个花园,只需要很小的力气,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你要不要试试?”

这位老和尚抬头问子贡:「我要怎样才能行?」

子贡说:

“用木头做机器,这个机械后面重,前面轻,提水如从井中抽水,此物名叫桔槔。”

子贡说的机器,类似一种叫做悬臂的机器。听到他这么说,农夫的脸色一沉,冷冷地说道:

“有机器就会有机巧的事情发生,这时在你的心中会存在机心,机心出现,你的心灵就会变得不完美,精神也变得不能专一了,如果一个人的精神得不到安定,那么他的心是得不到大道的启发的”

老人说:「我也明白你所说的方法,只是羞于去作。」

倒行逆施

听到这里,我想大部分的现代人都会说:

“这不是妨碍了科学的发展,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这个问题很好。但是,让我们先将问题的回答放到后面,这是一个与我们的话题有关的问题:人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要从《道德经》中找出一句话来: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这意味着啥?这句话的意思是:让人们重新回归到原始的年代,从出生到死亡,没有任何交流,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的外交。老子让人类回归到了最原始的境界,没有语言,没有学习,这就是绝圣弃智,绝学无忧。

上面的话,我们用几个关键字来概括:心机和单纯。

我们来看看关于老子的思维。

“退步”的人性

老子说:“人的最佳境界是与道相一致,而道家在世间的表现是德,其次是仁、义、礼。请留意,这是一种下降,即一种比一种更差。当一个人只有用礼仪来约束自己的时候,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混乱。”

于是,老子说了一段很犀利的话语: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道德经》】

“礼”,就是灾难的开始。还有一点要说,商鞅的改革,甚至我们今天所说的法律,都是建立在礼仪之上的。也就是说,礼节不能用,那就得用法律。

按照《庄子》的逻辑,法的功能是最坏的,它是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终继承。换言之:

假如前面的道、德、仁、义、礼都不起作用,而人到了要依靠法律的力量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危险,因为他们远离道,所以人性的光明也会变得暗淡。

在法律起作用的情况下,人类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

能不能用“法”?

美国的法制不是最完善的吗?但是许多的学者都提出了这个看法,您认为是否正确:

“美国是一个以法律为主的国家,他们做事犯错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罪过,他们只是觉得自己找不到合适的法律顾问而已。”

事实上,从我们的直觉来看,法律只是不允许别人做什么事情。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演变出另外一种情况:法律禁止的我都不去做,但也不要指望我为别人和社会做出贡献;只要不被法律所限制,我就会去干。

这是非常恐怖的,因此我们的民族主张:依法治国,道德教育。道德在前,法律在后。

情和道

让我们来举例,让我们来举例,我想你们对此有更深的理解。就拿父慈子孝来说,这是一种德和仁的表现,贴合“道”。

但现在,当这个世界上开始提倡“父慈子孝”、“尊老敬老”的趋势,那就意味着,“父慈子孝”这些原本符合道德的感情消失了,比如,“家庭暴力”出现了,子不养,亲不慈。“道”、“德”、“仁”都消失了,最后却只能靠法律来管束。

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比如说,如果你规定了爱情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每天必须要说几遍情话,每月都要必须给多少钱,节日里要必须送礼物,那爱情就会不复存在,就会失去爱情本来面目。爱情是来自内心的良知,而非外部标准所能界定的。

于是,老子毫不留情地说道:

故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道德经》。【《道德经》】

有聪明的人就会出现虚伪的人。为什么会有虚伪?是从智慧来的,因为它包含欺诈和狡猾,在老子眼中,聪明并不是一件好事,相反的,聪明的缺点比优点还多。

正因为如此,人的内心才会变得不单纯,所以才会有各种各样的阴谋诡计。你看看,在旅游区里那些被割韭菜的游客,就是心机,但是古人却偏偏要赞美那些古朴的民风,为什么呢?因为他离“道”更近。

嗜欲深者天机浅。【《道德经》】

欲望越大,大道就离他越远。欲求越多,所求越多,越远离大道。

人类是在倒退,还是在发展?

我们先说说过去的事情吧。

孔夫子主张提倡周礼,而老子却要比孔子更凶,回归到了“以结为用”的原初时期。

我们觉得老子在开历史的倒车。但是请看一看新兴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尤瓦尔·赫拉利)向您提供一个更深入的问题:

为何每次的社会变化都使人远离快乐?假如数千年以前的农民看到他收获了一片庄稼,他的快乐与一个坐在80楼大厦上的富豪看他的亿万身家所获得的快乐是相同的,那么,这个世界又有何意义呢?

假如人类的文化不能为人民提供快乐,或者说带来痛苦,那么,我们的文明与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它会把我们带到哪里?

这个问题,还请大家一起思考。

意外的结果

根据我们目前的认识,人一直在发展和进步;但是从老子的角度来看,人已经退化了。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从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中来看待问题,他们觉得国家应该要先进和强大。

但是,老子的眼光却不局限于国界,他要看的,是整个世界,乃至整个宇宙,这还仅仅是一个维度,还可以追溯到一个永恒的“道”。

根据老子的观点,人类的文明程度太高,导致了人类逐渐离开了“大道”,我们远离了自己的本心、本性。

到那个时候,我们用高技术来换取我们的生命是否会发生进化,或者会发生退化,很难说。这是老子对我们的启发。

还有一件事:我们并不需要完全同意上面提到的内容,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问题已经被提出来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解答吗?能不能回到过去,还可以一步一步地靠近大道,让我们的心灵还能变得单纯吗?难道人类可不可以顺其自然,还不会妨碍到人类的发展呢?还请大家仔细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