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红遍大街小巷歌曲(它比流行歌曲的听众还多)(1)

“雄兵十万离朝堂,锦旗遮日争晨阳,龙腾虎跃去校场,同心协力保家邦……” 2022年7月27日,在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白璧镇西裴村的戏剧小舞台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调老艺人王桂花正在向向青年演员传授表演技巧。

20年前红遍大街小巷歌曲(它比流行歌曲的听众还多)(2)

许多人只知道流传不足百年的流行歌曲、宫廷影视剧,却不知道曾经红遍大江南北、流传上千年的中国传统戏剧;许多人只知道中国“戏曲之乡”河南省的豫剧、曲剧和越调,却不知道在中原大地曾经有65个地方戏曲剧种唱响黄河两岸。

20年前红遍大街小巷歌曲(它比流行歌曲的听众还多)(3)

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国际介绍,我国的民间戏曲发源于原始劳动歌舞,是世界戏剧三大源流之一。有“戏曲之乡”称号的河南省,从明代万历年间算起,河南境内曾有地方戏曲剧种约65个。几经兴衰与蜕变,目前仅剩30余个剧种,除豫剧、曲剧和越调仍广泛流传外,其余30多个剧种已濒临灭绝。

20年前红遍大街小巷歌曲(它比流行歌曲的听众还多)(4)

淮调这一剧种始于隋唐,至清朝康熙、嘉庆年间达到鼎盛,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在我国戏曲艺术中均属罕见,是中州梆子戏的“活化石”。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年前红遍大街小巷歌曲(它比流行歌曲的听众还多)(5)

“梆子一响,脚底就痒;听了淮调,酒肉不香。”淮调历史悠久,经过千余年的文化浸透,清康熙年间,淮调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向南已发展到江淮地界,往北则到京津一带,可谓是大江南北到处都有淮调的踪迹,淮调也越来越受欢迎。

20年前红遍大街小巷歌曲(它比流行歌曲的听众还多)(6)

淮调个性鲜明、遗产丰富,但近年来生存状态每况愈下,市场萎缩、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淮调在2021年被列入河南省濒危剧种保护扶持项目。孙国际说,曾经比武打影视还吸引人的淮调,目前仅剩下安阳县唯一一个专业表演团体,号称“天下第一团”。何为“天下第一团”?“天下第一团”即一个剧种只剩一个专业剧团“独唱”。

20年前红遍大街小巷歌曲(它比流行歌曲的听众还多)(7)

从红遍大江南北到“天下第一团”,再到被列为河南省濒危剧种保护扶持项目,传统戏剧淮调仍在顽强地坚守。孙国际说,“天下第一团”不是荣誉称号,而是悲壮!是无奈!

20年前红遍大街小巷歌曲(它比流行歌曲的听众还多)(8)

为助力淮调在活态传承中焕发新活力,河南省安阳县通过设立传承基地、开展戏曲进校园、惠民演出等形式,组织淮调剧团老艺人、传承人对青年学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班以传承淮调优秀传统剧目为主,加以理论课、基础声乐、身段基本功、戏曲化妆及专家讲座等内容,使青年学员的整体素养不断提升。

20年前红遍大街小巷歌曲(它比流行歌曲的听众还多)(9)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国际说,在人们的文化生活有了多种选择的当下,要想使濒危地方剧种得到好的保护与发展,除了政府财政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关键的还是让淮调保留专业的表演队伍,其次要培养喜爱传统戏剧的听众,最后还需要相关部门牵头对淮调老艺人的文化遗产进行及时抢救发掘。有人演、有人看、有人传,既是推动濒危剧种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王建安 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