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崇祯自缢而亡,南京议立新君

1644年3月,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但大明王朝实质上仍然控制着江南的半壁江山,对于实行南北两京制的明王朝而言,南京存在着一套完整的行政留守班子,虽然平时无所事事,但消息传到南京后,这班人马的地位就立刻显得尤为重要起来,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对于南京留存人员而言,名不正则言不顺,南京留守班子人员毕竟只是朱家的臣子,眼下最重要的是赶紧拥立新君。

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排名(南明诸帝的那些事儿)(1)

崇祯煤山自缢图

但对于南京留守人员而言,如同每一次党争一样,册立谁为新君又是个该好好争论的议题,每一派人马都有自己的心思。当时在南京周边聚焦了大量的朱明宗室,有距离崇祯皇帝血缘较近的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等,还有诸如旁系的周王、崇王、唐王、鲁王等宗室王爷们。根据明太祖皇明祖训的嫡长子制以及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在崇祯诸子失踪以及亲兄弟已无的情况下,与崇祯血缘最为接近、同为万历嫡孙的福王朱由崧是当仁不让的第一继承人。

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排名(南明诸帝的那些事儿)(2)

弘光皇帝朱由崧

话说福王朱由崧乃是老福王朱常洵之子,整整三十年前,曾被万历皇帝允诺过皇位的朱常洵在国本之争中以失败告终,带着满腔的不忿和不舍以及老父亲万历的大批补偿就藩洛阳。按照历史正常的发展轨迹,如果没有明末的农民战争,多年后,福王一系也会和其他藩王一样成为大明王朝的蛀虫一代代传承下去。但是,农民起义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命运,更改变了福王一系的命运,1641年横空出世的李自成进攻洛阳,自知不敌的朱常洵像大多数宗室一样,带着嫡亲子女准备离城逃跑,怎料由于被多年的酒色财气养成了一个大胖子的朱常洵在出城后由于速度太慢被闯军抓住,最后被“煮”了。幸运的是福王世子朱由崧成功逃脱并避难怀庆,开始了长达3年的避难和逃难历程。1643年,崇祯皇帝命令朱由崧袭福王爵,1644年正月,由于农民军的进攻朱由崧逃亡卫辉投奔堂叔潞王朱常淓,3月又随潞王朱常淓一起逃亡淮安。不久,崇祯殉国的消息就传到了淮安,距离皇位血缘较近的朱由崧和患难与共的堂叔朱常淓此时成为南京诸臣讨论的焦点。

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排名(南明诸帝的那些事儿)(3)

潞王朱常淓

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排名(南明诸帝的那些事儿)(4)

1644年4月的形势

二、历经艰难波折,福王终圆帝位

前文已述,根据皇明祖训以及血缘关系来论,朱由崧即位的正统性无可厚非,本无争论的必要。但是,南京诸臣中存在着一大批参与当年国本之争的东林党的遗老遗少们,以钱谦益为首,他们本就对福王心存芥蒂,担心朱由崧即位后清算旧账,因而搬出了潞王朱常淓作为竞争对手,并将其造势成“贤王”,以贤之名要求拥立朱常淓即位,由此可见明末那些士大夫们的虚伪。而史可法也称福王朱由崧“在藩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并指出了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也许朱由崧此时在心里已经将这班东林党们咒骂了祖宗十八代,“三十年前你们以太祖祖制反对立我福王一系为太子,现在又在我福王成为法定继承人的情况下公然抛弃太祖祖制反对我即位,这不是典型的双标嘛”。在朱由崧看来,与此坐以待毙,不如尽快寻找帮手自图之,这年头只要有兵就啥都有,于是积极联络掌握兵马的大臣。

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排名(南明诸帝的那些事儿)(5)

史可法

于是,在原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的帮助下,朱由崧向雄踞江北的三镇总兵求助。三镇总兵本来就是野心勃勃的流窜军阀,见有“定策拥立”的大买卖可做,真是无本而有万利的好机会。于是一拍即合,甩开他们的顶头上司——正与史可法密商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做起了定策元勋。消息传到南京,所有人都大惊失色。马士英赶紧抛开史可法向朱由崧表白心迹,成为从龙文臣第一人。此时的史可法还被蒙在鼓里,在写给马士英的信中痛骂朱由崧昏聩糊涂。没想到却成为落在别人手中的把柄。随即马士英便带领大军杀气腾腾的护送朱由崧来到南京浦口。大势已定,满心悔恨的史可法和东林党人也只好接受这个现实。

1644年4月26日,张慎言、高弘图、姜曰广、李沾、郭维经、诚意伯刘孔昭、司礼太监韩赞周等在朝中会议,李沾、刘孔昭、韩赞周议立福王,议遂定以福王继统,告庙并修武英殿。凤阳总督马士英与江北四镇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人前往淮安迎接朱由崧。4月27日,南京礼部率百司迎福王于仪征。4月28日,朱由崧到达浦口,魏国公徐弘基等渡江迎接,29日到燕子矶,30日南京官员拜见朱由崧于龙江关舟中,正式邀请其监国。此时的朱由崧也学起了历代帝王的常规做法,装模作样的表示只是准备避难浙东,无监国之意。后在众臣的力劝下方同意监国。5月1日,朱由崧先拜谒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和懿文太子朱标陵,后谒奉先殿,以南京内守备府为行宫。5月2日,又玩了一套劝进的表面功夫,3日至武英殿行监国礼(巧合的是,同一天吴三桂引多尔衮进入了北京城)。5月15日,朱由崧正式即皇帝位于南京紫禁城的武英殿,以次年为弘光元年,正式承续大明皇统,史称“南明”,福王一系终于在失意三十年后登上了皇位。

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排名(南明诸帝的那些事儿)(6)

投降清朝的汉族三王

三、军事战略失策,短命政权覆灭

弘光朝廷建立后,也推行了一系列内外政策,但最为关键的军事战略失策,导致其快速走向了灭亡。(头条内详细描述弘光时期三大案等各类加速其走向灭亡的政治斗争事件的文章较多,本文不再重复赘述

(一)追封皇室宗亲,封赏有功之臣

按照惯例,朱由崧登基后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追封直系亲属,以弥补当年国本之争的遗憾。有了百年前嘉靖帝的大礼仪之争在前,朱由崧追封老福王为帝并未遇到阻力。最终南明小朝廷追谥福恭王朱常洵为贞纯肃哲圣敬仁毅恭皇帝(后改谥孝皇帝),立庙于南京,墓园称熙陵,三十年前老福王未能达成的夙愿终于被他儿子以这种方式将遗憾补全;上嫡母邹氏尊号为恪贞仁寿皇太后;生母姚氏为孝诚端惠慈顺贞穆符天笃圣皇太后,追封祖母郑贵妃为孝宁太皇太后,算是成全了祖母的太后梦;。赠洛阳城陷时遇害的胞弟颍上王朱由榘(矩)为颍王,谥曰冲。给大行皇帝崇祯帝上庙号思宗(次年又改庙号为毅宗),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上崇祯帝周皇后谥号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

到了七月又对那些与福王命运相似的前辈们进行追封,恢复懿文太子的兴宗庙号,谥号和天敬道宪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兴宗皇后常氏为孝康皇后。追上建文帝庙号惠宗,谥号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惠宗皇后马氏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给景泰帝上庙号代宗,谥号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代宗皇后汪氏为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并追封了一大批在北京殉难的大臣们。

在对皇室进行追封的同时,在小朝廷内部也进行了论功行赏,任命原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入阁办事;马士英加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衔,仍任凤阳总督。不久又以原詹事府詹事姜曰广为礼部左侍郎,与原礼部尚书王铎,二人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以张慎言为吏部尚书,召刘宗周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其他衙门官员也先后作了安排。在人事的安排上可以看出朱由崧不是一个小肚鸡肠之人,对于原东林党的人他并未进行刻意的打压抱负行为,说明他也不仅仅是一个史书中被人称为酒囊饭袋的“蛤蟆”皇帝。

弘光政权的一系列封赏从维护政权的稳定性来说是必要的,但是大量的争权夺利和夸夸其谈的士大夫和拥兵自重的军阀控制着朝堂内外,严重影响了小朝廷的办事效率和决策部署。

(二)军事战略失策,快速走向灭亡

在履行完一系列常规性的登位手续后,朱由崧感到无比的畅快和舒坦,开始考虑如何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如果仔细观察此时的政治态势,就会发现形势对南明还是有利的。彼时南方大片地区还在南明的控制之下,包括了富庶的江南之地,钱粮充足,各类藩镇的兵力加起来也有百万之众。如果小朝廷君臣上下协力、同舟共济、君明臣贤、一致对外、措施得当,也许南明会同东晋、南宋一样守住半壁江山,并在能力尚可的情况下适当作出北伐的举动。但是南明小朝廷对形势估计错误,由此制定出了一条不合适宜的“联虏平寇”的政策,最终在错失战略黄金期后覆灭。

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排名(南明诸帝的那些事儿)(7)

弘光防御计划

弘光朝廷建立之时,正值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并占领北京,或许是锦衣卫的精干力量早已消失殆尽,南明小朝廷情报工作严重失准,对吴三桂投降清朝的行为不明真相,还一直以为吴三桂借清兵击败了“闯贼”,称之为“功在社稷”的“义举”。5月27日,大学士马士英疏“陈恢复大计”说:“吴三桂宜速行接济,在海有粟可挽,有金声桓可使;而又可因三桂以款虏。原任知县马绍愉、陈新甲曾使款奴。昔下策,今上策也。当咨送督辅以备驱使。”次日,弘光朝廷即决定“封关门总兵平西伯吴三桂为蓟国公,给诰券、禄米,发银五万两、漕米十万石,差官赍送”;6-7月间又派员北上对满清表示感谢和慰问,并妄图与清廷进行和谈联合剿寇的计划,尽管也有部分有见识的官员援引两宋联金抗辽、联蒙抗金的反面故事来反对朝廷政策,但未必当权者所采纳。但此时的南明小朝廷还一直将农民军视为第一大敌,希望与清廷联合剿灭起义军,完全未能洞悉满清入主中原的野心,以为如果清廷能够剿灭农民军,南明朝廷就可以永享半壁江山的太平,但这注定只是南明小朝廷一厢情愿的事情,和谈以失败告终。

此外,面对当时山东、河南等地一度出现权力真空的契机,弘光朝廷却没能趁机出兵北上以扩大统治区域,以史可法和马士英为代表当权派们裹足不前,他们认为北上就挑衅清兵的行为,影响既定的军事战略。小朝廷的这种策略使得清军不费吹灰之力之力便占领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广大区域,兵锋直指南明朝廷的控制范围。

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排名(南明诸帝的那些事儿)(8)

1644年11月的形势

10月,清廷开始了征讨南明,统一全国的进程。25日,清廷以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会同大明降将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等人,率军2万,南下进攻南明。南明朝廷急忙命史可法北上抗敌,11月,史可法抵达清江浦(今江苏淮阴),筹划淮河防御,先后上疏数十次,但是此次的南明朝廷依然未能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未重视。1645年初,在大顺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将军事进攻的重点转向南明,南明睢州总兵许定国、河南总兵李际遇相继向清廷约降。史可法急忙调高杰至徐州,但不久高杰被许定国诱杀。3月,左良玉又以“清君侧”的名义从武昌南下进攻南京,南明朝廷被迫抽兵南下抵抗左良玉,使得江北防御空虚。在史可法急忙返回扬州后已无能为力,4月18日,扬州被清军包围,25日扬州城破,史可法被俘后被杀(算是维护了士大夫的骨气和气节),5月8日,镇江陷落,5月14日,清军直抵南京城下,南明投降;22日,逃跑至芜湖的弘光帝被清军抓获,弘光政权覆灭,前后历时整整一年。 弘光被押赴北京后被凌迟处死,福王父子的死亡都足够恐怖和凄惨,后永历帝为其上庙号安宗,谥号“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

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排名(南明诸帝的那些事儿)(9)

1645年6月的全国形势

由此,南明小朝廷又开始了重新选帝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