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它与传统的教学理念之间还存在一个缓冲过程,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不少误区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和想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目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目的(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目的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它与传统的教学理念之间还存在一个缓冲过程,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不少误区。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和想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第一、应用信息技术不是把教学变成“电子教材加电子黑板”,而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些人认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将文字教材电子化,就是把教材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用多媒体展示。这种观点忽视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目的除了辅助教学外,更重要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忽略了信息技术是作为手段应用于教学,而不是形式或模式。教材,以及与教材有关的音、像、图等只是教学的主要资源,把它们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只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上的应用,还远不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全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不仅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资源,还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创造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学习,还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做自己学习的工具和手段。

第二、应用信息技术不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他的范畴更广阔。针对信息技术应用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系,许多研究者都作过相应的论述。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东北师范大学的解月光教授提出了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的观点,认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的应用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

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即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应用信息技术除了辅助教学外,还要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三、应用信息技术不是教师置身事外,而是在解放教师繁重的、重复的课堂讲授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一种观点认为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由任课教师设计制作出多媒体课件,然后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系统进行学习,就没教师什么事了。在一节网络教学课上,教师制作了精美的、涉及到教材各知识点的网络课件,课堂上教师简单交代几句后,由学生展开网络学习,教师如同一个旁观者,仅仅只是在监督课堂纪律。这种观点是片面理解了“自主学习”,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而不是指放任的“自主学习”。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不再直接控制教学过程,但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教学干预: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指导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督导和评价学生的主动学习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没有把教师置身事外,而且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反馈的信息,把握教学干预的时机和力度,适时、适度地实施教学调控,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第四、应用信息技术不是要将学生变成“计算机的奴隶”,而是让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的手段,在实施学科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应用信息技术不能赋予信息技术载体在教学中绝对的权威性,也不能每个环节、每个知识点都给出唯一的、准确的结论,那样就会真正将学生变成“计算机的奴隶”,抹灭了学生创造的意识,局限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在应用信息技术时,

最重要的不是知识在信息载体的体现,而是信息载体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及各种能力、意识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教学程序时,要本着开放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的原则,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各种优势,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信息技术的主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来,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主动认识、积极学习、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在教学中灵活、合理地运用。我们还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个性化和人文化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不断为学生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开放思维、乐于创新,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