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物君,生命宝贵,看有深度、有货的内容

【亦文亦物聊文物 第 267 期】

一座927年的白塔,傲然屹立在古寺的中轴线上,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学意义,若不是寒冬,就在这塔前的献殿中,真想好好地坐它一个下午。

白塔是黄色的是怎么回事 有的白塔看起来很新像复制品(1)

古塔与献亭

2006年,作为太谷城中宋到清的古建筑群,无边寺评选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塔是宋代的,寺院却是清代的,这事情得说道说道。

白塔周围,现存有山门、戏台、四明亭、献殿、正殿,两侧还有东配殿、西配殿、廊房、碑廊等,有明代建造的痕迹,但主要为清代建筑。

清代戏台

也就是说,它既是山门又是戏台,雕刻如此精美,在晋中不多见。

从南门看,它是山门,单檐硬山顶,下面出抱厦门;从后面看,它又是一座戏台,单檐卷棚歇山顶,前后勾连着。

前檐是戏台,面阔6米,后台要宽的多,面阔10米,戏台上两根原木的柱子,柱础为常规鼓镜,上面的额枋挺大,檐下还有六朵斗拱,雀替采用透雕工艺,龙形,工艺繁复极致,是典型的清中期满族人审美特色,戏台三面敞开,中间地板下有一门洞,类似于古时候在戏台下面埋大缸,起到扩音的效果。

白塔是黄色的是怎么回事 有的白塔看起来很新像复制品(2)

戏台下的门洞

这座戏台,你说不上它有多出色,但是,的确不算难看,前后勾连的做法,非常巧妙地节省了用地的空间,还让布局更加紧凑,古时候进这庙需经过那扇小门吗?恐怕不是,还是走的现在西侧偏门。

进到寺庙中,首先惊讶于它的格局;这是一座标准的以古塔为中心,四周围设的古寺庙,竟完全是承袭唐代的审美习惯。

站在戏台前,正好可以完整的看到通高40多米的白塔的完美身影,而站在白塔后面的正殿前,也可以完成同样的仰视。

白塔是黄色的是怎么回事 有的白塔看起来很新像复制品(3)

古塔为中心

寺创建的年代较早,可追溯到西晋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定名无边寺,寓意为“佛法无边”。建寺的时候,太谷城还不在这里,此地因寺而得名,称“白塔村”。北齐年间,县城迁移,遂选定白塔周边,老城初建,人口逐渐密集。

到北宋治平年间(公元1065年),寺庙经多年风霜侵染,风光不再,不得不重修一次,格局大变,寺名也改为“普慈寺”,以示“慈悲普度”之意。

时隔30年,北宋元祜五年(公元1090年),寺庙得以再修,旧塔亦毁坏,在寺中心重建了一座砖塔,上可凌云,顶部安放尊胜石幢(即尊胜陀罗尼经石幢一尊),周身涂饰了白垩粉,光洁不染,俗称白塔。

二、扒一扒文物背后的冷知识:

在这里,文物君科普一下:到底啥叫白垩粉,为什么它能用在建筑上呢?

白塔是黄色的是怎么回事 有的白塔看起来很新像复制品(4)

白垩粉

所谓白垩粉,其实就是观音土,过去老百姓闹饥荒往肚子里填的一种东西,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我们称它为白垩粉,是因为它来自于地球上白垩纪灰白色的薄层火山灰,经过漂洗、再去掉杂质,这就是天然白垩粉;还有一种是人工合成,用方解石、文石、石灰石混合,经过煅烧使之变成粉末状,也称白垩粉。

在考古史上,曾经在远古人类的彩陶中发现白垩粉图案,是建设上通用的一种材料。

白塔是黄色的是怎么回事 有的白塔看起来很新像复制品(5)

白塔

无边寺白塔的白色,经由糯米汁和白垩粉混合而成,使之更具有粘性和附着力,得以多年不褪色。

有的朋友不禁有疑问:塔是宋代的,寺庙中却连一座宋代古建都没有?

清朝同治年间,无边寺失火,所有建筑毁于一旦;当时的僧徒戒律很差,主持寺院的高僧也相继出走,比如本寺的妙宽法师去了四川峨眉山,妙宣法师去了北京潭拓寺,历代高僧积攒下的塑像、供器、碑石等几乎都损失一空。

白塔是黄色的是怎么回事 有的白塔看起来很新像复制品(6)

佛的笑容

现存建筑,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重修的。解放后,无边寺被太谷县政府和太谷师范一分为二,全部占用。到1979年的11月,太谷县才正式有了自己的第一家文物管理机构-县文管所,同年协调学校,腾退文物用房,移交管理。

1982年,无边寺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保单位,当时主要保护的是白塔,因此省保碑上只写了“无边寺白塔”五个字,先后投资了40万用于持续的修缮。2006年,寺院被整体纳入全国文保序列。

白塔是黄色的是怎么回事 有的白塔看起来很新像复制品(7)

省保碑

这座庙位于太谷老城中,门票只有5元,游人稀少,从太原出发,自驾、坐车只需要1小时就能到,十分方便,有空欢迎外地朋友来看看。

作者∣韩静

搜索微信公众号【亦文亦物】,实地走访,触摸古中国之美,每天扎扎实实讲文物知识。

声名:图文原创,严谨剽窃、抄袭、搬运、改编,违约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