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儿窝

作者简介

沽源那些事儿第三十六期(聊聊沽源那些事第三十三期)(1)

张俊斌,沽源人,喜欢乡土文学和旅行摄影。现在内蒙古赤峰市从事农业开发工作。

沽源那些事儿第三十六期(聊聊沽源那些事第三十三期)(2)

提起“雀儿”来,是坝上人对天上飞鸟一种方言的称呼。当地人习惯统称喜鹊为喜鹊儿、麻雀叫家八子或者家巧儿,乌鸦叫黑老哇。用普通话来讲、准确的叫做鸟。我的家乡位于张家口以北的坝上草原沽源。

沽源那些事儿第三十六期(聊聊沽源那些事第三十三期)(3)

由于毗邻内蒙古高原的南端,沽源、张北、康保、尚义和丰宁、围场坝上地区统称坝上草原。我的家乡位于闪电河流域。村后就是一大片丰盛水美的草滩。中间还穿插了一条从六七华里远七一水库流下来的小河。记得童年时草滩里不仅有很多当地特色的黄花、蘑菇、地皮菜、还有很多品种生活在这里的雀儿:百灵子、画眉子、遛长腿、山雀鬼、帽帽头、叫天子儿等。每到夏季时候,我们村里一伙小伙伴便开启了找雀儿窝、掏雀蛋、抓小雀儿的快乐模式,玩个不亦乐乎。

四月筑窝五月下蛋,六月小雀儿草滩上乱飞乱串。坝上春天有点姗姗来晚。四月份正是青草冒芽,这时的野草由于经过一冬天的风雪侵蚀,比较柔软圆润。雀儿利用这时较细的野草会筑起一个圆乎乎,暖暖的,既隐蔽又温馨的小窝。搭窝要求背靠石头,小土包,或者较大的小树、还有杂草堆。这样主要为了遮风避雨。

沽源那些事儿第三十六期(聊聊沽源那些事第三十三期)(4)

和咱们铺地砖似的,大雀儿会在窝前用圆溜溜的小土块铺好了做门道。其好处一是来回进出耐磨,二是可以阻挡雨水冲进窝里。为了给小雀儿宝宝一个更加温馨的家,让孩子们住的更舒服一些,大雀儿会在窝里的野草上,再铺垫一层牛羊马脱落的毛发,这样一个小家庭就搭建起来了。

说起寻找雀儿窝来、你或多或少得有一些经验。否则的话,就是你抬头看天上小雀儿叽叽喳喳飞着不动,从早晨太阳升起、晚上月亮出来,苦苦寻找上一天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开始下蛋时的雀窝,是比较难找。首先,天上飞舞嬉戏、叽叽喳喳快乐唱歌的雀儿附近肯定没有雀窝。你得想办法去惊动落地的它们,待雀儿飞到空中后再观察那些雀儿是否飞跑。如果在一个区域内不跑,飞来飞去焦躁的乱叫,证明窝就在附近。然后大家离这个区域不远地方躲起来,叫空中的雀儿降落。

沽源那些事儿第三十六期(聊聊沽源那些事第三十三期)(5)

等上十多分钟后,大家快速往雀儿降落的地方跑去惊动雀儿起飞。在雀儿飞起的地方,做一个明显的记号。要是小伙伴多的时候、就在那里站一个人一动不动的做标记。然后大家围绕这个标记方圆十几米寻找,用不了多大一会就找见了。没有小雀儿的时候母雀儿不直接落雀窝旁边,一般落在较远地方,再悄悄的溜进窝里。孵化小雀儿时由于长时间卧着,一般腿和翅膀麻木难以悄悄离开雀儿窝,受惊动后直接从雀窝飞起,这样就比较好找了。

我们一伙小屁孩儿放学后背上书包,虽然饥肠辘辘、但是谁也不会提前回家。大家兴致勃勃的相跟一起,去村后的草滩找雀儿窝。记得最先发现第一窝的小伙伴叫拴住,你看他找见雀儿窝后的狂喜,激动的比在学校里考了100分还要高兴。随着一声稚嫩的尖叫,奋不顾身地扑上去,用他的身子护住雀窝。似乎生怕我们大家抢走他的宝贝一样。既然他不起来,干脆我和愣八、小青、二小和六腊一拥而上,一个压一个的爬在他身上压摞摞。掉下来再爬上,相互笑着闹着。闹够了才想起拴住身下还压着雀儿窝呢!赶快起来看看究竟是找见的是什么样的雀儿窝,结果压摞摞把雀儿窝给压了个四扁不圆。破碎的蛋壳和黄艳艳的蛋黄沾了拴住整个前胸,一看雀儿窝压乱了,雀儿蛋也压碎了,被压得喘不上气来的拴住咯逗几下,哇的一声哭着喊着叫我们赔他的雀儿窝。

沽源那些事儿第三十六期(聊聊沽源那些事第三十三期)(6)

由于我们比拴住大几岁,所以拴住也好哄,不一会抹干净了两条小黑沟里的泪水,屁颠屁颠乐着又和我们开始重新寻找。找到雀窝后,大家这次马虎不得,拴住也不敢以身护窝了。在十多米的一个地方用土坷垃做一个明显的记号,要不然下次去就前功尽弃找不到了。要是找到百灵子的窝,切记阳光下不能用身子去遮挡照射雀儿窝的阳光,给窝一个阴影。要是遮挡一会儿后,第二天百灵子肯定要搬家。也许百灵子是最聪明的雀儿了,如果没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就不值得人们当宠物一样养它学说话了。

找到雀儿窝后、每天都会第一时间去看看、看看它下了几个蛋。开始一个、第二天两个、第三天有时不下、第四天肯定是三个。遛长腿雀儿最多时下过五个,但我从来没见过六个。白白发着青光的蛋壳,上面点缀着黑色的斑点或雕刻着细密的纹路。拿起一颗来对着太阳一照,蛋清和蛋黄是那么清亮亮的,说明是刚下时间不久。假如里面朦朦胧胧一片的雀蛋,那肯定有了红血丝。

沽源那些事儿第三十六期(聊聊沽源那些事第三十三期)(7)

正在孵化期间、里面越浑浊证明小雀儿正在成型。雀儿蛋是能生喝的、有的伙伴也有拿回去像鸡蛋一样蒸熟了吃。但是我小时候不敢喝雀儿蛋、喝了以后一天总觉得有一种怪怪的恶心味道。每当我们找到雀窝后、都会把里面的雀蛋拿出一个来、剩下的留给雀儿继续传宗接代。

由于当时我们是光荣的少先队员,本着学雷锋做好事,把集攒一起的雀蛋儿送给村里五保户老奶奶喝。赵老奶奶虽然不到七十、老态龙钟、左眼蒙了一层发着灰光厚厚的白皮,其实就是现在的白内障。由于看不清方向,在加上一条多年的拐腿儿,走路三摇两晃和开轮船似的,稍不留意就会被石头或者土坷垃绊着摔了跟头。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也看不起大的医院。村里的赤脚医生小先生摇头晃脑的给老奶奶配的偏方就是喝生鸡蛋、生雀儿蛋。还信誓旦旦说生鸡蛋、生雀儿蛋具有明目的疗效。特别是雀儿蛋,来源于大自然,纯绿色、无污染、饱吸天然精华,效果会更加显著。

沽源那些事儿第三十六期(聊聊沽源那些事第三十三期)(8)

赵老奶奶家里就养了七大八小五只母鸡,其中一只最大的还被黄大仙八月十五那天半夜给偷着过节了。剩下四只半不大母鸡,平均每天就下两个比雀儿蛋大不了多少的小鸡蛋,她还积攒着去供销社换取油盐酱醋家用物品。没钱吃药,鸡蛋也供不上,只能断断续续的喝我们找来的雀儿蛋。也不知道喝了多长时间雀儿蛋的赵奶奶,眼病却一直没有得到明显好转。结果另一只右眼也迷迷糊糊的看不见了。村里顶大仙的刘大婶子说是雀儿来给被赵奶奶喝了的子子孙孙们报仇来了,先后飞来一百多只雀来,密密麻麻的一片,把赵奶奶的另一只右眼给啄瞎了。这下可把我们这伙孩子们给吓坏了,大伙儿再也不敢去掏雀儿蛋了。还天天提心吊胆怕雀儿来报复,挨个啄瞎我们的眼睛。后来上学,或者去野地里玩,干脆把父母打场脱粒用的大风镜带上。这一举动,弄的大人们也哭笑不得。

雀儿下蛋后,又得天天忙着去看它孵化出小雀没有。从雀儿窝拿出热乎乎的雀儿蛋来太阳下面照照,看看里面的小雀儿成型没有。由于心急,极其渴望目睹一下小雀出来的样子,有时我们会偷偷的把雀儿窝里最大的一个雀儿蛋拿回家,放进炕头上老母鸡孵小鸡的大窝蛋里,叫老母鸡帮助孵化。也不知道是啥原因,老母鸡不认这个貌似侏儒一样的孩子。用爪子翻蛋时候,当营养品似的几口把雀儿蛋啄烂给吃掉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又过来了几天,终于看到有的蛋壳碎了,里面露出了毛茸茸的小嘴和小腿。一动一动挣扎着想出来。褪完蛋壳的小雀儿,每当听见动静后,以为爸爸妈妈喂吃的来了,马上张开犹如打着红黄色口红般的大嘴,一张一合的叫个不停。抓手心里仔细端详,小雀儿挺着光溜溜的大肚皮,不时一股一股往手心里拉着黄绿黄绿的雀儿屎,既恶心又奇丑无比。

沽源那些事儿第三十六期(聊聊沽源那些事第三十三期)(9)

但是这家伙似乎长的速度非常快,六七天的功夫,背上就长出来褐色的羽毛了。也变得毛绒绒的好看了。这时我们就在雀儿窝的附近给它找小蚂蚱和虫子喂。有时调皮的小伙伴把小石子放到它大大嘴巴里,小家伙也毫不犹豫“咕咚”一下咽了下去。咽下去后的小雀,估计也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和味道。随着羽毛长全我们再去看它们。小家伙就有了警惕性了,扑扑楞楞的四处乱串。大雀儿也在附近警觉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

过上俩三天,觉得它快出窝了。我们几个小伙伴带着自己用马莲草编的笼子准备请它们回家,哪知道早已雀儿去窝空了。留下的只是一个残缺不全,粪便满窝的空家。怀有一线希望的我们觉得它们白天出去练飞捕食,晚上肯定回家过夜。结果大雀儿和小家伙依然没有回来,再过一段时间再去,雀窝已经坍塌不全了。

沽源那些事儿第三十六期(聊聊沽源那些事第三十三期)(10)

原来小雀儿一出窝,爸爸妈妈就把它们带出去锻炼了。学习野外捉虫生存的本领,适应风雨打击的磨练。彻底灰心丧气的我们几个小伙伴,心情和那个坍塌的雀窝显得一样苍凉。然而当我们一字排开躺在开满鲜艳格桑花和马莲花绿悠悠的草滩上,头枕胳膊,仰望蓝天白云下展翅高飞的小雀儿,忧伤的心情一扫而光。耳旁微风轻轻,聆听着雀儿自由自在快乐的歌唱,就像进入广袤的仙境一样。

来源:美文杂谈

主播:七 梦 编辑:王雅玮

责编:宫亚楠 编审:张建梅

监制:孙志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