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按不同时期将乳腺增生分为不同类型,表现也有所不同。

1、乳痛症:多见于21~25岁,病史数周或数月,平均3个月。突出表现是乳痛。病理特点为管泡及小叶间质轻、重度增生,小导管轻度扩张。

2、小叶增生型:多见于26~30岁。可触及界限不甚清楚的肥厚腺体,有触痛,多伴有月经前胀痛及月经紊乱。病理特点是小叶增生增多增大,界限清楚,病变程度随月经周期变化。

3、纤维腺病型:多见于31~40岁。突出的表现为乳腺肿块,可扪及边界不甚清楚的片状肿块,或表面不光滑,质地较硬,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病理为实质与间质均增生,导管扩张,可伴有瘤样结节。

乳腺增生早期症状及治疗方法(乳腺增生的类型及治疗)(1)

4、纤维化型:多见于41~45岁。少数患者有经前乳痛,检查时可扪及不规则、界限不清、表面不光滑、质地坚韧的肿块,无触痛。病理见间质纤维化、小叶萎缩或消失,腺管变形。

5、囊肿病型:多见于46~55岁。常表现为单个或数个散在囊肿,直径在1~2厘米,甚至3~4厘米,很少或不伴有经前乳腺胀痛。病理所见为腺管和腺泡不同程度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样改变。

一般来说,虽然乳痛症是一种生理性改变,但也属于乳腺增生的早期病变,而囊肿病型属于较晚期病变,有癌变之可能。

病情分级:

1、轻型:乳房疼痛为隐痛,时有时无。单侧或双侧乳房肿块;为单一小肿块,或呈颗粒状而范围小,或呈条索状物但较软,局限于一个象限。

2、中型:乳房疼痛为钝痛并有触痛,胀痛明显,肿块较大,或呈片状、盘状,累及双乳,但范围不超过两个象限。

3、重型:乳房疼痛为坠痛或刺痛,触痛明显,肿块大,多发囊性结节,累及双乳,范围在两个象限以上。

乳腺增生早期症状及治疗方法(乳腺增生的类型及治疗)(2)

乳腺增生目前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乳腺增生症患者经过询问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排除乳腺癌及其他相关疾病后,多数患者不需要治疗。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定期随诊、复查是避免漏诊乳腺癌的关键措施,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复诊一次。对疼痛明显影响生活、工作者,需要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疼痛等不适,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选择合适的胸罩。您可以通过在运动时佩戴运动胸罩来预防乳房疼痛,压痛或不适。重要的是运动胸罩要适合,它应该保持乳房在身体静止时几乎不动,并在身体运动时与胸部一起移动,而不是上下或左右晃动。当乳罩支架变得松弛时,应及时更换运动胸罩。一个乳房处于发育中的年轻女子可能需要每6个月买一个新的胸罩。

2.保持心情开朗,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合理安排作息,劳逸结合,适当的体育锻炼,减肥,戒烟酒。

3.饮食调节,如低脂肪饮食、避免摄入含甲基黄嘌呤的食物或饮料(咖啡、可乐、茶、巧克力)等均有利于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服用月见草油(γ-亚麻油酸)对50%患者有效。

4.对已婚妇女,过好满意的性生活对减少乳腺增生也有所助益。

5.学会乳房自我检查,及时发现乳房的肿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