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是飞机失事了吗(徐志摩飞机失事死亡)(1)

徐志摩

徐志摩似乎有个金指头,在他沾染过的文学乃至文化的领域,都有骄人的成就。己然是诗人了,而人们对他散文的评价,也越来越高;已然是文学家了,又发现他还是最早将相对论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之一,也是最早将社会主义理论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之一。此中原委,究竟是什么?这就要说到徐志摩的另一面。

徐志摩是飞机失事了吗(徐志摩飞机失事死亡)(2)

全面的学术训练

说到徐志摩的另一面,不可不说他的父亲徐申如先生。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除此之外,凡有益于儿子将来发展的修习,徐老先生都不惜重资聘名师施教。徐志摩上中学时,徐老先生就带着儿子投师于著名书法家郑孝胥门下。至今讲书法史,说到郑孝胥的门徒,还会将徐志摩算上。1914年秋天,徐志摩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预科,第二年,徐老先生以一千大洋的贽礼,让儿子拜在梁启超门下,成为梁任公的入室弟子。后来徐志摩出国留学,不光资金充裕,甚至还带了家藏的书画,以便结交西方贤达。他在英国送给狄更斯先生的礼物就是一套雕版印制的《唐诗别裁集》。

以学业而论,徐志摩初到美国入克拉克大学,学的是历史,一年后毕业,入哈佛大学,学政治学,翌年取得硕士文凭。1920年秋,徐志摩又到英国,先入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后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做一名特别研究生。在徐志摩那个时代,出国留学的人中,有他这样全面的社会学科训练的,没有几个。

徐志摩是飞机失事了吗(徐志摩飞机失事死亡)(3)

胡适佩服的人

1925年春,徐志摩因为与陆小曼的婚恋影响面太大,决计去欧洲避避风头,便取道西伯利亚去了法国。这样,他就有了从容观察苏联的机会。

徐志摩访欧归来那年秋天,接办了著名的《晨报副镌》,并将之改名为《晨报副刊》。正好这时胡适要去伦敦开会,也是取道西伯利亚,路过莫斯科。利用转车的一两天时间,参观了学校等教育机构。胡适将在苏联的见闻写给一位张姓朋友,这位张姓朋友也是徐志摩的朋友,他对徐志摩说,把胡大哥的这三封信在《晨报副刊》刊登了吧。徐志摩却不过情面,就刊登了,但刊登的同时,他写了篇批评文章作为按语放在胡适文章的前面。

胡适在信中说,苏联虽然实行的是专制主义政策,却真是在用力办教育,努力想造成一个社会主义新时代,依此趋势认真做去,将来可以由“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民治制度”。

徐志摩在按语中说,这是可惊的美国式的乐观态度。由愚民政策,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民治制度”!我们很期望适之先生下次有机会,撇开统计表,去做一次实地的考察。

徐志摩说,胡大哥这些年从来没出去过,自从留学归来已做了十年的中国人。作为一个大变革时期的知识分子,见识是第一位的。胡适后来承认,徐志摩对他的批评是对的。

徐志摩是飞机失事了吗(徐志摩飞机失事死亡)(4)

新月社的灵魂

1924年4月泰戈尔来华访问,先到上海,再到北京。知道泰戈尔到了北京,定然要来松坡图书馆访谈,其时居住在图书馆内的徐志摩为了讨老诗人欢喜,便在他住所的门外挂了一个木牌,用毛笔写了三个黑字:新月社。这一挂,一个以留学英美知识分子为主的文化团体诞生了。梁实秋这个批评家,晚年回忆起年轻时的朋友,不无深情地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是生命。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关于徐志摩的死,人们总是说,他之所以急着搭送邮件的飞机赶回北京,最后送了命,是为了听林徽因给外国使节作中国建筑艺术方面的演讲。笔者认为,徐志摩之所以急着赶回北京,是因为局势变化太快,他想有所作为。

1931年11月18日下午,徐志摩到南京。晚上去看望杨杏佛,杨不在家,徐留了个纸条,这个纸条,便成了徐志摩的绝笔:“才到奉谒,未晤为怅。顷到湘眉(指女作家韩湘眉)处,明早飞北平,虑不获见。北平闻颇恐慌,急于去看看。杏佛兄安好。志摩。”

“北平闻颇恐慌,急于去看看”——这才是徐志摩急于赶回北平的真正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