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我国南方的广东、香港和台湾地区还保留着一项传统活动——扶乩。

扶乩,又称为扶箕、扶鸾、飞鸾,是一项充满争议性的神秘活动。

它最早起源于宋元士子对科举考试的求仙问卜,在清末时却与民间信仰结合,迅速开始宗教化并走向鼎盛。

在民国时期,扶乩遭受了宗教内部和外部的双重考验。

为什么道教反对扶乩 被宋元士子用来算科举考试排名和试题后(1)

民国街道

此后,扶乩走向衰落,现今只在少部分地区有所保留。

现今的扶乩,又分文乩和武乩,文乩求仙问卜、武乩驱邪镇鬼。

相较之下,文乩更符合扶乩最开始的模样。

最初,扶乩起源于民间习俗“迎紫姑”。

紫姑,即紫姑神,是唐代寿阳刺史的小妾,因为被正室嫉妒,而在正月十五日被杀死在厕所之中。

此后,天帝怜悯其不幸,将她封为司厕之神。

因为人们笃信紫姑能未卜先知,所以在此后就形成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习俗。

“迎紫姑”的仪式,则和笔仙类似。

为什么道教反对扶乩 被宋元士子用来算科举考试排名和试题后(2)

畚箕,功能多样,可用于收垃圾、铲粪便、打猪草,也能用作农用工具

演变成扶乩后,则专以一丁字形木架为乩架,木架下垂悬一木笔或锥子为乩笔,乩笔下再配置一沙盘,称为乩盘。

乩笔在乩盘中写出的文字,即被视为神谕,也被称为乩示、乩训。

这一套流程,原本只是民间信仰的产物,并不算多么流行。

但在宋元时期,士子们却将这一套用在了算科举考试的成绩和试题上。

潘多拉的魔盒就此被打开。

此后,虽然明清法律都规定,“严禁扶鸾”!

但扶乩却仍旧在民间保持着相当高的热度。

到了清末时期,不少官绅的加入,更是将扶乩推向了历史最高潮。

为什么道教反对扶乩 被宋元士子用来算科举考试排名和试题后(3)

宋代建筑

也正是这段历史,让扶乩从一个地域性的活动,迅速席卷全国,并开始和各地民间信仰再次深度融合。

根据历史考据,清末时的扶乩团体主要有三个——道院、同善堂和悟善社。

这三个团体,都是在短短一两年内,就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来。

以道院为例,道院1922年1月立案成立,至1923年7月,已拥有75个分会,势力遍布11省。

但直到这一时刻,扶乩时的血腥场面似乎都还不多见。

为什么道教反对扶乩 被宋元士子用来算科举考试排名和试题后(4)

山东即墨红万字会遗址。道院,即红万字会。

笔者个人倾向于认为,武乩,是清末之后扶乩再度糅合了民间信仰的产物。

武乩的场面,往往令人看了毛骨悚然!

里面充斥着原始宗教的痕迹,血祭、暴力。

乩童,也就是扶乩手,武乩时往往要以法宝砍头,将自身砍得血肉模糊。

民间称之为,不见血、不出堂。

意思是,不见鲜血,请不来神仙降临。这其实,就是血祭,与原始萨满教有诸多相似之处。

民间还将这种形式的降神称为“出马”、请来的神称为“出马仙”。

如此“出马”,现今也确实不多见了。

为什么道教反对扶乩 被宋元士子用来算科举考试排名和试题后(5)

鄂伦春族,萨满出马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