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在静海区有个特别的称呼:“圣人殿”静海文庙创建年代无考庙内碑刻包括残碑共七块,今天来说说其中的状元碑,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蓟县古代状元?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蓟县古代状元(静海文庙中的状元碑)

蓟县古代状元

文庙在静海区有个特别的称呼:“圣人殿”。静海文庙创建年代无考。庙内碑刻包括残碑共七块,今天来说说其中的状元碑。

状元碑由明成化十四年的状元曾彦撰写,间叙间议,将静海文庙历史及此次修缮的过程、县令刘照的功绩等全部表述出来。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此碑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立于静海文庙内,上世纪80年代立于静海县胜利公园,后迁至儿童乐园,再迁往玉带公园,现存于静海区教育博物馆。碑石为汉白玉质地,碑帽及碑身为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碑帽断裂遗失,碑座遗失。碑身右上角损毁。残碑高170厘米,宽88厘米,厚24厘米。碑体残缺,石碑表面风化严重,字迹模糊,已不能辨。字体为楷书,端庄秀丽。状元曾彦是江西省泰和县人,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篆额者为孙绳,今天津武清区人,曾任南京鸿胪寺卿。书写者为杨杞,东吴人,生卒年月不详。

碑文首先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性,一个县城有一所学校,方圆百里的人都能得到教育,接受教育的人多了,人民素质就提高了,民风得到净化,全县的各方面事业都得到提升。

其次,曾彦对静海文庙的始建年代提出质疑。文庙在县衙的东南方,查阅县志和府志,记载为明洪武年创建。可在文庙里有元代加号诏书碑,还有两块元代重修文庙碑。所以文庙不是始建于明洪武年,在元代就存在了,因为没有文庙怎么会有加号诏书碑。

曾彦实事求是,查阅文献,认真考证,得出结论,敢于推翻前人的记述,这也符合曾彦“为文刻削,思绪绵邈”的特点。

成化十四年(1478年)县令刘照上任,见文庙破败,倡议重修,原来的课堂明伦堂狭小破败,不利于教学,于是在文庙的西面购置十余亩土地,兴建新学堂,形成东庙西学的格局。修复的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泮池、明伦堂两斋、厨库等,全部焕然一新。圣贤遗像、祭器等或修复或添置,所用器具一应俱全。这项工程开始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六月,竣工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九月,历时三年零三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