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话中秋#

中秋节,又叫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等等,是我国民间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可谓是来历久远,因此,关于中秋节的传说都是数不胜数,流传至今的不在少数。

(1)嫦娥奔月。

古希腊十大神话故事(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1)

说道嫦娥奔月,相必大家都不陌生,就算不是特别了解,也应该听说过吧。

它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之后,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2)吴刚伐桂。

古希腊十大神话故事(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2)

这个神话故事想必很多人都很陌生吧。

相传吴刚受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但桂树随砍随合。天帝把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这个故事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

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3)玉兔捣药。

古希腊十大神话故事(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3)

这个故事并不是很冷门,因为在很多神话中都出现过,现在的很多网文也借此传说描写自己的想法。

所以,经常看网文的朋友应该有过了解。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4)玄宗登月。

古希腊十大神话故事(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4)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5)月下独酌。

古希腊十大神话故事(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5)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 ·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至此。

除了这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还有很多。

它们体现出古时候人们对明月的崇拜和向往。

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不仅表现出古时候人们对天空中星体的崇拜,也显现出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思想落后,因此,天空中遥之不及的星体就拥有了幻想的空间。

也正是因为国内外人们都这份幻想和向往,才有了之后的人类登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