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的故事你知道吗(流传近千年的二十四孝)(1)

说到古代文化中“虚妄”的成分,可以说不胜枚举。

流传近千年的“二十四孝”,多数故事都是编出来的。比如著名的“王祥卧冰”,那做法事实上根本就行不通,不信谁去试试,不冻死才怪呢。当然了,不是说王祥不好,只不过我们要效法的是那种精神,千万不能真去卧冰。

二十四孝的故事你知道吗(流传近千年的二十四孝)(2)

还有“囊萤映雪”,说的是古代两个读书模范的典故。车胤家贫,买不起灯油,就抓几十个萤火虫放在白绢袋子里,用来照明读书。这就有点不实际了,先不说萤虫之光就算几十个集中起来也不见得能当灯用,单说抓几十只萤火虫、还要保证个个鲜活发光,就不是容易的事。我特意查了资料,萤火虫每晚发光大约只有两三个小时。而且,它是大约20秒钟发光一次。那么问题就来了:要想几十只萤火虫同时发光,您就得每隔20秒看一下书;要想得到不间断的照明,就得让几十只萤火虫 “此伏彼起”地发光,而“集中”的效果又没了。累吧?有这功夫,您默诵白天读过的书不好么?

二十四孝的故事你知道吗(流传近千年的二十四孝)(3)

至于孙康“映雪”读书,有兴趣的可以试试。再大的雪、再努力也只能是“依稀辨识”。何况,洛阳那地方,一冬能有几场雪呢?

可是,像这类虚妄不实的美化,父师拿来教训子弟,却教了这么多年。这类“典范”,可说是“精神可嘉、事不可信、法不足取”。

二十四孝的故事你知道吗(流传近千年的二十四孝)(4)

据说明末有人写了个笑话:夏天,孙康去看车胤,车没在家读书。家人说,他去捉萤火虫了。冬天,车胤回访孙康,见孙站在门外望天。问:为何不读书?答:今日这个天,不像是要下雪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