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家宝藏》之后,

环环又在央视发现了一档清流综艺↓↓

《谢谢了,我的家》

临死前捐1000亿给国外(他一生捐了一亿美元)(1)

没有明星大腕,

也没有夸张的舞美设计,

只有一条长沙发和一个时光瓶,

还有敬一丹和风细雨般的讲述,

以及一个个感动又暖心的家风故事。

上周末,

节目请来了陈嘉庚先生的孙子陈君宝。

敬一丹问他,

祖父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什么?

陈君宝脱口而出:

“该花的钱,千千万万都要花;

不该花的钱,一分一厘也要省。”

临死前捐1000亿给国外(他一生捐了一亿美元)(2)

1874年,陈嘉庚出生在福建集美,

17岁时,离开故乡,

漂洋过海去到新加坡。

他从米店的学徒开始,

一路打拼,

直到后来有了30多家工厂,

成为东南亚地区

远近闻名的“橡胶大王”。

就是这样一位南洋巨富,

一生勤俭节约,

平日里,身上的现金不超过5块钱,

从来不会在外面乱花一分钱。

他曾说,“个人少费一文,

即为吾家多储一文,

亦即为吾国多储一文,

积少成多,以之兴学”

他的生活也极有规律:

早餐是一杯牛奶和三个半生熟鸡蛋,

;晚餐也很简单,

一碗白饭、一碗番薯粥、

一块红豆腐乳而已;

饭后散步半小时,

然后去处理社会工作,

直到夜里12点返家。

临死前捐1000亿给国外(他一生捐了一亿美元)(3)

陈嘉庚从不穿戴名牌,

除了两三套较好的礼服外,

其他的衣服都穿了很多年,

处处补丁。

堂侄曾回忆说,

他有一件黑色棉背心,

穿了十几年,

里面的棉絮都露了出来,

还舍不得丢掉。

还有两只破旧的小皮箱,

一只提手已经断了,

他便结上麻绳继续用,

另一只箱子的盖皮裂了,

也是简单粘一粘,继续用。

临死前捐1000亿给国外(他一生捐了一亿美元)(4)

他一生只看过一部电影,

是在新加坡首都戏院看的,

那是一部为筹赈会义演的片子。

他自己的生活简朴,

也要求家人过同样的生活。

陈家有一套老式家具,

用了几十年,

早已破败不堪,

妻子找他要几百块钱想换套新的,

结果被他狠狠责备一顿。

临死前捐1000亿给国外(他一生捐了一亿美元)(5)

对待子女也是如此。

五子陈国庆15岁在道南学校读书时,

母亲曾给他买了一条领带,

结果遭到了陈嘉庚的严厉批评,

直到他自己工作赚了钱,

才第一次系上了领带。

后来,陈国庆离开学校,

到了陈家的制造厂上班。

上班前一晚,陈嘉庚对他说,

明天自己搭公共汽车去,

不许坐汽车。

陈嘉庚对此的解释是:

“父之爱子,实出天性,

人谁不爱其子,

唯别有道德之爱,

非多遗金钱方谓之爱。

且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实乃害之,非爱之也。”

临死前捐1000亿给国外(他一生捐了一亿美元)(6)

“财富”二曰:慷慨助学。

“该花的钱,千千万万都要花。”

陈嘉庚一生倾资办学,

按当时的黄金价格估算,

他一生献给文化教育事业的钱,

超过一亿美元。

1913年春,在陈嘉庚的不懈努力下,

第一所近代化的集美小学

在福建东南海滨建成。

后来,他又增办师范、中学、

水产、航海、商业、农业等校,

统称为“集美学校”。

临死前捐1000亿给国外(他一生捐了一亿美元)(7)

为了招收更多学生,

他规定:“中学生只交膳费,

学宿费均免。

师范生膳费亦免。

各生不拘师、中,

所需被席蚊账,

概由校中供备,以资一律。”

他还奖励那些成绩好的学生,

每人每周一斤肉。

如此慷慨供养全体学生,

不但在私立学校中所仅见,

就是公立学校,

也极少能办到。

临死前捐1000亿给国外(他一生捐了一亿美元)(8)

1919年,

陈嘉庚把家中积存的400万元全部拿出来,

开始兴建厦门大学。

因为他坚信,

“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

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

在当时的校址上,

怪石林立,荒冢遍布。

陈嘉庚不仅亲自敦促工人清理坟墓,

开采石条,

还就地作为校舍地基和筑墙的材料,

节省不少建筑费。

他也亲自修改美国技师设计的图案,

以降低造价。

临死前捐1000亿给国外(他一生捐了一亿美元)(9)

1921年,厦门大学落成。

有人评价,陈嘉庚式建筑是

“身穿西装,头戴斗笠”。

因为它的主体是西洋风格,

吸取其通风、透气的优点,

而它的屋顶却是中国式的。

当初厦大新校舍落成后,

曾有人建议用陈嘉庚的名字来命名主楼,

却遭到他的极力反对,

认为命名不应含有私意。

“教育为立国之本,

兴学乃国民天职。”

但是1930年经济危机爆发,

陈嘉庚办学的压力陡然增大。

曾有一家英国银行找到他,

让他承诺不再捐助学校,

就帮其渡过难关。

但陈嘉庚果断地拒绝了。

他说:

“宁可变卖大厦,

也要支持厦大。”

他办企业,

就是为了办学校;

如果不办学校了,

那办企业还有什么意义?

临死前捐1000亿给国外(他一生捐了一亿美元)(10)

为了支撑集美和厦大的开支,

陈嘉庚卖掉了自己的三座别墅。

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

校舍和住宅曾因日本飞机轰炸而毁坏,

陈嘉庚也令先修校舍。

由此,

陈嘉庚“毁家兴学”的声名,

在海内外华人之中广为流传。

直到1937年,

在独立支撑了16年后,

陈嘉庚再也无力支持,

无条件地将厦大献给了政府。

临死前捐1000亿给国外(他一生捐了一亿美元)(11)

1961年临终之时,

他没有把财产留给子孙后代,

而是将300多万遗产全部捐出,

作为集美学校的校产。

为了表彰陈嘉庚对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

1990年3月11日,

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

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1964年发现的第2963号小行星

命名为“陈嘉庚星”。

在《谢谢了,我的家》中,

陈嘉庚的孙子陈君宝说,

捐资助学的事,

如今还在延续。

他们在新加坡有个“陈嘉庚基金”,

虽然没有办法做得像祖父那么大,

但他们一定会拼尽全力做到最好。

临死前捐1000亿给国外(他一生捐了一亿美元)(12)

临死前捐1000亿给国外(他一生捐了一亿美元)(13)

临死前捐1000亿给国外(他一生捐了一亿美元)(14)

临死前捐1000亿给国外(他一生捐了一亿美元)(15)

在《陈嘉庚传》的序言中,

有这么一段话:

人生的意义,

关于美德,关于崇高,

关于幸福,关于荣誉,

我们应该怎么理解?

陈嘉庚说:

“我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公益,

为社会服务。”

如果说,

勤俭克己,是一种自律;

那么,

慷慨助学,则是一种胸怀。

而陈嘉庚留给子孙们的这些“财富”,

远比几百万宝贵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