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两元店(从两元店到十元店)(1)

(视觉中国 / 图)

“欢迎光临名创优品,随意挑选,随意看。”

自2013年成立以来,有“最牛十元店”之称的名创优品通过主打多品类、高颜值、高性价比的生活好物集合店,快速发展,于2020年10月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全球门店超过4000家。

如今,名创优品上市一年多,股价坐上“过山车”,从2021年2月34.8美元/股的高点跌至4月中旬的8.1美元/股,继巅峰期跌去了整整75%。3月31日,名创优品向港交所递交IPO,计划在港交所进行双重主要上市。

和名创优品一样,许多十元店都在失宠。回想起来,很多人童年都有一个两元店,之后十元店取而代之,并且呈现规模化发展。不过,上一次逛十元店的时间,我们或许也已经记不起来了——已经太久没逛了。

消费者对十元店的冷落,也直接影响了十元店的营收,为什么我们不爱逛十元店了?

物质贫瘠时期的两元店

上世纪90年代、新世纪初,两元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农村、小镇、城郊接合部等地非常受欢迎。

这些两元店的装潢往往非常粗糙,大红大紫的招牌,一个高音喇叭反复播放着“全场两元,任君选择,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走进不算宽敞的店铺,琳琅满目、密密麻麻的物件堆积在货架上,从饰品、化妆品、洗发水、钥匙扣到针线包、文具、儿童玩具、脸盆、指甲刀,日常生活常用的小物件几乎是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

除了个别重新标价的商品外,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只要两元钱,“比批发价还要便宜”。

在那个物质还不算丰富的时代,两元店人流量非常大,两元店采用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单件商品赚的可能就几分钱,但数量一多,利润非常可观。

两元钱走的是“价廉”的路径,但是否真的“物美”,就得打个问号了。

一部分商品的确是“物美价廉”,这得益于中国制造的强大,任何不起眼的东西都造得出来。比如一次性打火机,中国每年生产百亿个以上,其中60%以上出口海外,占据全球95%的市场。一次性打火机的单个成本在0.2-0.3元之间,无论是卖1元还是2元都有利润空间。

不过,很大一部分两元店的商品,是粗制滥造的山寨货,是无厂名、无厂址、无合格证的“三无”产品。

尤其是它售卖的一些电器用品,让人触目惊心,可能拿起来一晃都能听到金属碰撞的声音,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至于一些山寨的洗面脸、洗发水,其安全性也令人怀疑。

虽然两元店以价廉盛极一时,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钱包鼓了起来,他们的消费有所升级,两元店渐渐也就失去了消费者的信赖。新世纪初,缺乏特色、扎堆泛滥的二元店纷纷倒闭。

不一样的两元店(从两元店到十元店)(2)

(视觉中国 / 图)

精品化路线的十元店

两元店消亡,十元店崛起。

与两元店相比,十元店首先在“物美”上下了功夫,凸显出一个精品的概念。譬如一度有“最强十元店”之称的名创优品,首先就在品牌概念上向“精品”靠拢。名创优品(MINISO)的“名字”内,集日本品牌无印良品MUJI、优衣库UNIQLO、大创DAISO于一体。

名创优品的logo、店面设计、商品风格等,也酷似优衣库、无印良品等日系精品店;虽然实际运营总部在中国,但名创优品一直对外宣称为日本设计师品牌,商店里卖的商品大多煞有介事配备了日文说明。

在商品上,名创优品主打“三高”:高颜值、高品质、高效率,至少商品的外观上与很多大牌非常相近。

店面的布局上,不像以前两元店在城中村或小镇,而是开在一二线城市的综合体,旁边可能就是奢侈品店;店面的装饰,也完全没有以前两元店的杂乱无章,店铺宽敞明亮、商品分门别类、装饰高档清冷,方便消费者慢慢逛、慢慢拍……

一方面是极尽精致,另一方面是努力保持低价。除了“三高”以外,名创优品还主打“三低”,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

得以保持低价,是因为它与上千家的供应商直接合作,砍掉一系列中间环节,产品渠道变得极短,从而获取上游议价能力。名创优品95%以上的产品,价格都在50元以内。虽然也是找代工厂加工,但名创优品的很大一部分商品标准更高,甚至是与国际大牌共用同一个供应商。

物美、价格也不贵,名创优品赶上了消费升级的当口,迅速扩张。

2013年成立,2020年10月就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根据招股书,2019财年名创优品总营收93.94亿元,GMV高达190亿元,全球开设超4200家门店,其中中国国内开设了2500多家门店,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1680家门店。

当时,名创优品发行价格为20美元/股。2021年2月9日,名创优品盘中最高价触及35.21美元,为上市以来最高价。

不一样的两元店(从两元店到十元店)(3)

(视觉中国 / 图)

亟须建立护城河

只是,盛极一时的名创优品,股价跌跌不休。

这不仅仅是受到中概率大环境的影响,主要还是名创优品的财报并不亮眼。过去三年,名创优品收入分别约为93.95亿元、89.79亿元及90.72亿元;同期亏损分别约为2.94亿元、2.60亿元及14.29亿元,三年合计亏损近20亿元。

数据还显示,2019年、2020年名创优品毛利率仅为26.7%及30.4%,远远低于同行40%左右的平均毛利率。

怎么连精品化的名创优品,消费者也不爱逛了?大方向上,还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名创优品海外市场有205家门店未恢复营业,而恢复营业的店铺大多数处于半开门状态或减少了营业时间,导致国际市场的收入从2019财年的30.31亿元逐年降至2021财年的17.8亿元。

至于国内的情况,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开停停,必然也影响到名创优品实体店的营业额。

但究根结底,还是名创优品未能建立起品牌真正的护城河,它所谓的“物美价廉”,实际上也很难经受冲击。

一方面,名创优品的价廉,一部分是建立在知识产权的争议上的,山寨质疑、涉嫌抄袭其他大牌设计的批评,一直就从未断绝。

并且,为了低价,商品的质量也时不时出现问题。譬如此前其代理的一款指甲油检出可致癌物质,三氯甲烷的含量严重超标,是国家标准限值的1400多倍;其售卖的保暖袜保温率仅21%,远低于测试样品近40%的平均保温率,等等。

另一方面,实体商店一直都面临着互联网电商的冲击,名创优品也不例外。

要低价,它肯定打不过拼多多;要商品种类的多元,它肯定打不过淘宝;并且,拼多多、淘宝一直也有10元的模式,即直接与商家建立合作,通过M2C模式提升商品的性价比。

拼多多有9.9元专区,而淘宝旗下的淘特则推出“10元店”概念,号称“实现N元N件、工厂直供、入仓全检、一站式购齐、一个包裹发货”。

如果名创优品相比网店的优势,只剩下逛街体验,那么它发展的天花板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名优优品来说,归根结底还是得回到“物美价廉”上来,有更多原创性IP、有更多高颜值高口碑的原创设计,10元的故事才有可能接着讲下去。

斯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