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阳明心学(求得慧心五台归系列)(1)

匆匆忙忙到五台,未曾大小作朝拜。

苦思冥想文殊才,妄得智慧藏心怀。

昔日传说几清白,今日故事有谁猜?

显通微妙通佛脉,自然无言玄机开。

唯物唯心观自在,其中深意必可解。

不愿有理历史埋,说文拆字作书呆。

清凉在心不在身,不知何时我再来?

第114章阳明心学(求得慧心五台归系列)(2)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似乎是出家人的生活概括,从五台山旅游去太原机场的路上,“五”这个数字始终缠绕着我,我觉得五台山的“五”这个数字实在与文殊菩萨有着太多的不解因缘,这里实在有太多的东西都在“五行”中。五台山是由五座高耸入云的平台山顶组成,表示文殊顶分五簪(童子形)、首载五佛之冠和具有佛的五种智慧:即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这是从地理上来讲的“五”字缘;其次,五台的如垒平台又表示文殊具有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已经清净,亦表示文殊菩萨已经了解了佛教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的真正根源,亦表示文殊菩萨已经掌握了济度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等五乘的精要,亦表示文殊已经清除了劫、见、烦恼、众生、命等五浊的灾难。五台山不仅有五方菩萨,而且还有五色菩萨。有当年杨五郎出家时的“五郎庙”,有供奉五龙王的“五爷庙”,有那康熙五上五台山寻父的传说,有创行了五会念佛、有五会法师之称、竹林寺开山主持净土高僧法照。此外整个台怀镇而言,不仅有我们所看的“五大禅处”;而且在大五台之内还有五小台。五台山可谓五五相圈,五中有五,我觉得在五台山让我第一次郑重的思考起这个位于九个个位数正中的“五”字来,一刹那,五谷、五色、五脏、五味、五体、五官、五金、五更、五光、五湖……等齐上心头,“五”确实具有不同的意义。我想:智慧的“文殊”之所以与“五”有缘,也许是告诉我们一种先天注定的“中庸之道”,也许是告诉我们在后天中凡事要“承前启后”,也许是告诉我们……。总结我在五台山上所观所感,我觉得五方文殊在断断续续的游历中启示给了我智慧的“五”心:那就是“心要真,心要活,心要纯,心要平、心要广”。心不真,则不会求真,误入歧途,为假蒙蔽,不得以理解真理本质,这是真容殊相显身的意义;心不活,则无变通,不能大中见小,小中容大,这也是小朝台与转经之本,貌随心转,变通则圆通,这是聪明与大智的本然体现;心不纯,则墨守陈规,受制于前,不能创新突破,唯有童心才可无拘无束,这是无垢与儒童文殊所意;心要平,心不平则不能谦受益,不能全面思维,这是文殊留发簪所启示;心不广,则孤陋寡闻,不能集众所长,这是千手文殊菩萨所意。“一花开五枝,结果自然成”,这是禅宗达摩祖师的偈语,由此我不由地想:如果一个人在智慧上真的可以作到“一心有五念”,那么是一定可以“综合大智成”的。

人生世间在凡尘,祈愿有为亦无为。

无时无刻不思维,糊涂聪明总相随。

眼前身后万事堆,心绪浮沉喜忧悲。

文殊佛地走一回,求得慧心五台归。

“天得一清、地得一宁、人得一圣”。回到宁波后,我又引经据典对大智文殊深入了解,也寻找到了大智文殊的聪明咒,每当为文而苦思的时候,就会五心齐聚,想起文殊菩萨,就会默念若干遍聪明咒“翁,阿惹巴匝纳谛。谛,谛,谛,谛,谛……”。我感觉我真的比以前智慧与聪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