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鲁达剃度时,智真长老赐法号“智深”。既然入了佛门,就应当去掉俗家姓氏,从释家之姓,叫释智深或者以法号直呼。这一点,智真长老做得很规范,从来就没有叫他“鲁智深”。施耐庵也很注意,书中没有一个人把他叫做“鲁智深”。

但是,文本中却又分明写着“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鲁智深大闹桃花村”、“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等等,施耐庵还是把他叫做“鲁智深”。

施耐庵为何这样写呢?原来,“鲁智深”这个名字中就隐藏着他的绰号——花和尚。那么,“花和尚”又是什么意思呢?鲁智深仅是好酒绝对不好色,为何得了这样一个令人费解的绰号呢?

为什么鲁智深被称花和尚(鲁智深为何绰号花和尚)(1)

一身花绣,鲁智深便成了花和尚

书中写道,鲁智深入了佛门,但却在赵员外的怂恿下,不遵守佛门清规,时不常地吃着赵员外送来的酒肉搅扰选佛场。过了四五个月,大概是赵员外许久没有送吃喝了,鲁智深口中“淡出鸟来”,便下山去找酒喝。

鲁智深走到五台山半山亭,遇见了一个挑酒的贩子,便不问青红皂白,抢过来便喝。鲁智深如牛饮般喝完了一桶酒,便抵挡不住酒劲了。鲁智深只觉得浑身燥热,便“把皂直裰褪膊下来,把两只袖子缠在腰里,露出脊背上花绣来”。

为什么鲁智深被称花和尚(鲁智深为何绰号花和尚)(2)

因为是一身花绣,从此,《水浒传》中就有了一个“花和尚”。但是,仔细想想又不对了,既然因为一身花绣而叫做“花和尚”,那么,渭州城里为何没有“花提辖”呢?

书中写得很清楚,鲁达从渭州城一路狂奔到了雁门县。在雁门县赵员外家只住了一天,便被赵员外转移到七宝村躲藏。在七宝村也只停留了五七日,就上了五台山。这期间,鲁达都是处于藏身状态,根本就没有机会在身上刺花绣。

上了五台山之后,第一次出山门就是在半山亭抢酒喝那次,鲁智深也没有时间请人到寺庙中在脊背上刺花绣。大概,寺庙中不允许这样搞,智真长老绝不会支持智深变成“花和尚”。

因而,鲁智深脊背上的花绣一定是在渭州城做提辖或者之前就刺了的。既然如此,为何鲁达没有被叫做“花提辖”,或者是“花廉访使”呢?

所以,单以脊背上的花绣便确认鲁智深“花和尚”这个绰号,恐怕并不准确。其实,鲁智深脊背上的花绣并非“花和尚”的真正来历,这个绰号大有可以探究的隐喻故事。

为什么鲁智深被称花和尚(鲁智深为何绰号花和尚)(3)

命中驳杂,鲁智深是真正的花和尚

赵员外带着鲁达来到了五台山,请求智真长老剃度。智真长老看在赵员外的面子上,爽快地答应了收留鲁达。但是,五台山文殊院所有的僧人都反对剃度这个“相貌凶顽”的人,在首座的带领下,一齐劝说长老不可收留这个恐怕累及山门之人。

智真长老为平息众僧之议,便说,待我去看看吧。智真长老去哪里看呢?书中写道:焚起一炷信香,长老上禅椅,盘膝而坐,口诵咒语,入定去了。

一炷香之后,智真长老恰好“回来”,便十分肯定地对僧众说: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

智真长老的这段话,既交代了鲁智深的来历,又预言了他的未来。鲁智深是什么来历呢?智真长老真魂出窍,大概是去道家紫府查看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花名册,也就是立在伏魔大殿中的那块石碣,得知鲁智深“上应天星”,他原本就是道家的星煞。

为什么鲁智深被称花和尚(鲁智深为何绰号花和尚)(4)

鲁智深的来历搞清楚了,智真长老便预言了鲁智深的正果,这个正果就是“汝等皆不及他”。“汝等”,指的是首座及以下所有的僧众都不如鲁智深,鲁智深就可以与智真长老齐平,得成智真长老一般的佛家正果。

既是道家的星煞,又能够成就佛门正果,这就是智真长老说的“命中驳杂”。

驳杂,其实就是“花”的意思。鲁智深也确实够“花”的,与梁山一百单八将从张天师的手中逃出,几经辗转却入了佛门。既是“道士”,又是“和尚”,花杂着演绎鲁智深的故事。

鲁智深因为“命中驳杂”而做了“花和尚”,武松是不是可以叫做“花行者”呢?施耐庵没有这样写,梁山只能有一个“花和尚”,所以,武松的身上就没有花绣了。

为什么鲁智深被称花和尚(鲁智深为何绰号花和尚)(5)

崇道抑佛,鲁智深是名副其实的花和尚

本文导语中提到,入了佛门,鲁智深就不应当以俗家姓氏相称,而应当叫释智深,佛门“避讳”省却释家姓氏,直接叫“智深”便是。但是,施耐庵就是把这个佛门弟子写作“鲁智深”。这是为什么呢?

上文讲到,智真长老看破了鲁达的“前世今生”,此人既是道家星煞,又是佛门弟子,所以“命中驳杂”。道家可以称俗家姓氏,“鲁智深”这个名字中就隐藏着“命中驳杂”的含义。但是,若继续往下读鲁智深的故事,鲁智深“称姓氏”又另有寓意了。

花和尚得名之后,便醉闹了五台山,这一次是小打小闹。过了三四个月,鲁智深又下山了。书中交代,鲁智深二次下山的时间是二月天气。

鲁智深寻着打铁的声音来到一处市井,在“父子客店”间壁的铁匠铺定制戒刀、禅杖。戒刀定制得很顺利,禅杖打多重却与铁匠铺的待诏议论了一阵,最后,按照待诏说的重量,鲁智深定制了一条六十二斤重的镔铁水磨禅杖。

为什么鲁智深被称花和尚(鲁智深为何绰号花和尚)(6)

六十二斤,实际上是一个时间概念,表明嘉祐三年(1058年)误走妖魔到这年的二月,恰好是六十二个年头,屈指算来,鲁智深打造禅杖就是宣和元年(1119年)的二月份了。

《宋史·徽宗本纪》中说,宣和元年正月诏: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宋徽宗“革佛诏”,是一段“崇道抑佛”的历史。其中,“称姓氏”就与鲁智深有关,也是“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故事所隐藏的真历史。

宋徽宗以道教同化、异化、归化佛教,把佛降为道教的大觉金仙(《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父)。佛都没有了,鲁智深当然就没了释家姓氏。宋徽宗强令僧人要穿道教的服饰,要像道士那样“称姓氏”,因而,鲁智深便以俗家姓氏相称。

花和尚之“花”,原来说的是鲁智深不僧不道,隐藏着施耐庵对宋徽宗“革佛”的揭露。宋徽宗破坏了北宋开国时“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宗教格局,逼反了鲁智深这样的僧人,天下大乱,北宋走向灭亡。

为什么鲁智深被称花和尚(鲁智深为何绰号花和尚)(7)

佛道合一,鲁智深成就“花和尚”正果

鲁智深打造了禅杖,便来到市稍的酒家,吃了半只狗,怀揣狗腿大闹了五台山。

《水浒传》中的生肖都有寓意,鲁智深吃狗肉,怀揣狗腿大闹佛门重地,意味着宋徽宗的革佛对佛教的摧毁性破坏。宋徽宗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干支壬戌,宋徽宗就是《水浒传》中的“狗”。也就是说,在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中,鲁智深做了宋徽宗的“狗腿子”。

为什么鲁智深被称花和尚(鲁智深为何绰号花和尚)(8)

智真长老对宋徽宗的革佛极端不满,致书赵员外,并且“立等回报”,严词责成其赔罪,重修文殊院。赵员外原本“好生不然”,但最终还是认错,对鲁智深破坏的佛门设施,全部“备价”修复。

这就意味着佛门反击革佛运动,宋徽宗不得不在宣和二年再度下诏,废除了“革佛诏”。因而,鲁智深便在瓦罐寺杀了被宋徽宗同化、异化的不僧不道怪物崔道成。

《大宋宣和遗事》中说:那时有僧人鲁智深反叛,也来投奔宋江,施耐庵在《水浒传》中便以这样的故事,隐写了一段宋徽宗逼反僧人,导致天下大乱的历史。

为什么鲁智深被称花和尚(鲁智深为何绰号花和尚)(9)

鲁智深大闹了五台山,智真长老便打发他去东京大相国寺。临行之前,智真长老赠送给鲁智深四句偈子: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遇林而起”。

“遇林而起”并非是单指林冲或者野猪林,而是书中鲁智深遇到的所有的“林”。以智真长老的四句偈子为界,鲁智深遇到的第一个“林”就是瓦罐寺附近的“赤松林”。打死了宋徽宗驯化的异教徒,意味着鲁智深反叛了宋徽宗。

鲁智深不再做宋徽宗的“狗腿子”,与杨志、曹正一道打死了邓龙,夺了二龙山,占据宝珠寺,做了这座皇家寺院的住持方丈。做了宝珠寺的住持方丈,鲁智深就实现了智真长老“汝等皆不及他”的寓意,其佛门正果除了智真长老而外,五台山所有僧众都不及他。

为什么鲁智深被称花和尚(鲁智深为何绰号花和尚)(10)

宝珠寺对应的是赵员外的七宝村,坐拥皇家宝藏,花和尚果然“遇山而富”。

鲁智深既是宝珠寺的方丈,又是二龙山的寨主,做了长老依然占山造反。三山聚义打青州,鲁智深“遇州而迁”上了梁山,参与道家星煞大聚义,将与一百单八将一道“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然后上应天星,“得道成仙”,修得道家正果。

鲁智深从不僧不道,修炼为亦佛亦道,佛道兼修,都成就了“汝等皆不及他”的正果。这是花和尚“命中驳杂”的终极表述,也是《水浒传》“佛道合一”宗教思想的一大象征。梁山好汉佛道合一,佛道联手,一同“替天行道”。

为什么鲁智深被称花和尚(鲁智深为何绰号花和尚)(11)

上应天星,黑衣宰相才是真正的花和尚

鲁智深虽然做了二龙山宝珠寺的方丈,毕竟只是个草台班子,离佛道两家正果差得还远。因而,施耐庵特地让杨志与鲁智深、曹正携手夺取了这个所在,见习了智真长老的预言。

杨志在历史上是一个有名有姓有出身的真实人物,在《三朝北盟会编》等史籍中,杨志的出身是“招安巨寇”。此人曾经先后在种师道、种师中手下做选锋首,也就是先锋敢死队队长,参加过攻打辽国、抗击金兵的“保境安民”战斗。

鲁提辖先在老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公手下戍边,鲁达的故事原来就是为杨志伏线。青面兽在梁山上做八骠骑兼先锋使,因而,《水浒传》七十回书之后,必定要以杨志这个人物为历史线索,写梁山好汉抗金保境的英雄故事。

为什么鲁智深被称花和尚(鲁智深为何绰号花和尚)(12)

所以,与鲁智深携手打下二龙山,夺取宝珠寺的人必定就是杨志了——这便是花和尚成就道家正果的关键线索。

施耐庵又以林冲的徒弟操刀鬼曹正作为鲁智深的又一大线索,继续隐伏“遇林而起”的大故事。这个故事就是鲁智深将重回东京大相国寺,做这座皇家寺院的住持方丈,然后,再次遇到林冲,共同参加东京保卫战。

于是,鲁智深便成就了佛道两家正果,“花和尚”的结局终归于圆满。

林冲的徒弟是“操刀鬼曹正”,这五个字中就隐藏着“曹操”二字。曹操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是丞相,因而,曹正其实就是一张“宰相”的标签。这张标签贴在鲁智深(后来加上武松)身上,隐写的就是大明王朝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为什么鲁智深被称花和尚(鲁智深为何绰号花和尚)(13)

姚广孝是朱棣赐名,一个和尚有了俗名,与“鲁智深”何异?鲁智深上应“天孤星”,姚广孝字独暗,号独庵老人,岂不就是“天孤星”吗?鲁智深、武松都是一身皂布直裰,也就是穿着黑色僧袍,黑色僧袍上贴着“操刀鬼曹正”的标签,分明就是“黑衣宰相”。

梁山好汉是玄武大帝收服的妖魔,得成正果后,将回归紫薇大帝的北斗七星群中“上应天星”。玄武大帝是紫薇大帝麾下大将,梁山好汉“得道成仙”之后,与玄武大帝乃是同门同道。

朱棣起兵“奉天靖难”其实就是《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只不过朱棣的“天”是玄武上帝。黑衣宰相姚广孝追随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帮助燕王成就帝王霸业,与鲁智深一样,都是玄武大帝的战将。

为什么鲁智深被称花和尚(鲁智深为何绰号花和尚)(14)

道衍和尚在“玄武”麾下成就大业,最终得“黑衣宰相”正果。黑衣宰相一面上朝做官,一面身着黑色僧袍,居住在皇家寺院,亦佛亦道,是标准的“花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