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除了玉器,其实对石头也情有独钟,例如苏州园林少不了太湖石,而雨花石这种老牌石头,也是备受文人们喜爱。

宋朝苏东坡可谓赏玩鼻祖,专门写了《怪石供》、《后怪石供》。但真正掀起雨花石文化史上第一次收藏高潮的,却是因为米万钟的到来。

米万钟财大气粗,就像一个炒作的庄家,大量进货。

县志记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乾隆和甄嬛分别活了多少岁(历史真香乾隆和甄嬛都喜欢的败家石)(1)

(一)

话说明朝万历年间,出了一个书画大家,和董其昌齐名,当时号称“北米南董”。

他叫米万钟,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后裔。

米万钟在大房山发现一块长8米、宽2米、高4米的巨石。此石经自然风化,通体千孔百穴,嶙峋瘦透,堪称奇石。

当时米万钟正在兴建勺园。于是痴劲大发,欲将此石搬到勺园收藏。

他不惜花费重金,雇了数百人,用44匹骡马,拉了7天,方将此石拉下山来。又花了5天时间,将其从大房山下运至良乡。此事引起京城文人圈的轰动。

正当米万钟准备一鼓作气,将此石运回他的勺园的时候,却不幸遭魏忠贤诬告而罢官,巨石遂被弃在路旁。

米万钟被削籍夺职。

为躲避风头,在家人劝说下,停止了搬石运动。

一些文人墨客不断询问缘由,米万钟只好推说:“因搬运石头致家中力竭财尽,已经无力搬运。”

此后,这石便有了“败家石”之名。当地乡民也认为此石不吉利,无人问津。

乾隆和甄嬛分别活了多少岁(历史真香乾隆和甄嬛都喜欢的败家石)(2)

(二)

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带着刘墉、和珅到西陵祭祖,回来的路上,路过良乡时看到了这块奇石,也很喜欢。此时乾隆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正在耗巨资修建清漪园(如今的颐和园),心想如果把此石运到清漪园乐寿堂中,岂不是一景啊!于是问两旁人等这块石头的来历。

刘墉就把它的来历说给了乾隆听,并说:“当年米万钟因此而败家,此石不太吉利,人称败家石。”乾隆听了,有些不高兴,和珅多会揣度皇帝的心思啊?赶紧过来拍马屁:“启禀我主万岁,这是一块灵石,它有灵性,嫌到米家是大材小用,这才蹲在良乡不走了。只有我主洪福齐天,才配拥有这等灵物!”乾隆听后大喜,传旨叫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焚香祷告,参拜灵石;并下令把它运回清漪园。

崇庆皇太后(历史上真实的甄嬛原型)听说了,认为败家石本来就是不祥之物,要是再“破门”而入,那更不吉利了,她就出面劝阻。

一位大臣灵机一动,说这块大青石形似灵芝,会给皇家增添瑞气,象征着人寿年丰,皇基永固!只有放置在乐寿堂前,才最为适宜;如果弃置荒野,那倒是很不吉利的。

后来崇庆皇太后活到了86岁,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乾隆和甄嬛分别活了多少岁(历史真香乾隆和甄嬛都喜欢的败家石)(3)

(三)

光绪十三年(1887年),慈禧太后重建乐寿堂,将其改为自己在颐和园内的寝宫。

这块败家石也被慈禧用来立在院子里当一扇山石屏风,这样既可阻拦污秽凶邪入门,又让气流环绕。

所以这块青芝岫一直立在乐寿堂前,直到现在。

一块石头而已,却见证了两个王朝兴衰,败家石缘由因米万钟家道败落而闻名,但实际在米万钟权宦当道,而米万钟也是因屡次发表不满阉党专权的言论,终于遭到魏忠贤爪牙倪文焕的弹劾,被诬陷为东林党魁,削职夺藉。

和石头又有什么关系呢?

而崇庆皇太后可以说是清朝史上最长寿的太后,一辈子都是荣耀加身,也是因为她有足够的智慧,成为宫斗冠军。

这也和石头无关。

而到后来慈禧将清朝这艘破船直接送入海底。

和石头更是无关。

人们总喜欢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找原因,而真实的历史还需要多多揣摩。

乾隆和甄嬛分别活了多少岁(历史真香乾隆和甄嬛都喜欢的败家石)(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