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本为人处世的智慧奇书,诗绿凤每天与你分享红楼精华。

读《红楼梦》的初衷很现实,那就是:感应人情冷暖、学会为人处世,过上一种圆通和谐的幸福生活。

关于黛玉最后的结局,由于曹雪芹只写到80回,前80回没有交代黛玉是怎么死的,高鹗续写的后40回说她听闻宝玉与宝钗成婚后悲痛欲绝魂归离恨天。

诗绿凤认为,按照曹雪芹的意思,黛玉最后的结局的确是离开人世,但因何而死?怎么死的?高鹗写的就纯属快餐小文,糊弄小白,经不起品味推敲了。下面诗绿凤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黛玉最后的结局。

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揭秘黛玉最后的结局)(1)

【一】黛玉肩负两个使命来到贾府

黛玉初来乍到贾府,初次与贾母见面时,她对贾母说了一段很重要的话,很多人忽略了:

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这段话重要之处就在于脂砚斋在人参养荣丸后面的批注:人生自当自养荣卫。

脂砚斋为何偏偏批注了这么一句一般人理解不了的话呢?因为这句话暗示了黛玉来贾府并不是如表面文字所写的是来投靠贾府,而是肩负着两个使命而来,一个是来滋养荣国府,另一个是来护卫荣国府的。

曹雪芹善用草灰蛇线伏笔千里的写法,写到关键处,就让凤姐的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打岔了,很多人也就稀里糊涂看过去了。

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揭秘黛玉最后的结局)(2)

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揭秘黛玉最后的结局)(3)

【三】黛玉来贾府的第二个使命

曹雪芹曾经写过一些关于黛玉与北静王微妙关系的话,只是写得隐而未显,很多人都稀里糊涂理解错了。

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宝玉等人。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暂且无话。【甲戌双行夹批:略一点黛玉情性,赶忙收住,正留为后文地步。】

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话。宝玉与北静王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初次见面,宝玉就喜欢上了这个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的秀丽帅气的美男子,看到从老家回来的黛玉越发出落得超凡脱俗了,心里好喜欢,便郑重其事地把北静王的鹡鸰香串送给黛玉。

鹡鸰香,是一种散发着香味的木头。其实,鹡鸰,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会叫的鸟儿。别忽略了这两个字,与黛玉最后的结局大有关系,下面就会解读到。

古代送人东西大有讲究,男子送女子香串一般是表达爱意的信物,宝玉竟然把北静王的东西送给黛玉,这等于是帮北静王说媒。无意中做了为北静王与黛玉牵线搭桥的红娘。这与贾宝玉把蒋玉涵的汗巾送给袭人,最后袭人与蒋玉涵有情人终成眷属,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袭人收下了蒋玉涵的汗巾,黛玉却对北静王的香串掷而不取,这就暗示黛玉最终与北静王有缘无分。

是以,脂砚斋这里又留下让人费解的批注:略一点黛玉情性,赶忙收住,正留为后文地步。这里的后文指的就是黛玉来贾府的第二个使命,嫁给北静王,保护了面临抄家的荣国府。

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揭秘黛玉最后的结局)(4)

【四】黛玉的结局:魂归离恨天

北静王,谐音悲尽亡,红楼梦中曹公常常通过名字的谐音暗示人物命运,冯渊谐音逢冤,贾雨村谐音假语存,假语村言,贾政谐音假正,一个表面上冠冕堂皇,其实看他说的笑话及其身边的女人,堂堂七尺男儿心思竟然如此龌蹉,曹雪芹赋予他假正经的名号,可谓名副其实。

北静王的名字其实已经暗示了黛玉的结局:悲尽亡。黛玉为了家族利益嫁给北静王后,整日被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北静王宠上了天,贾家得到北静王的庇护,免于被抄家,黛玉所有的伤悲都随之消失。

很快,贾宝玉就与宝钗成婚了,黛玉听到这个消息后,意识到自己下凡来到人间的两个使命已经完成,悲尽亡,也就是意味着泪尽而亡,黛玉遂来到鹡鸰鸟生活的水边投河自尽,实现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揭秘黛玉最后的结局)(5)

红尘三千,不问风雨,只道本真。

更多内容,请关注:诗绿凤细讲红楼梦

本文原创作者:诗绿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