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聚美优品 CEO 陈欧宣布将收购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入共享充电宝项目。但此举却遭到有 「娱乐圈纪检委」之称王思聪的不看好。5 月 5 日清晨,网曝王思聪在朋友圈写道:「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就当大伙找齐板凳还没坐下来看这场热闹的时候,网上又爆出街电管理层动荡,其创始软件团队和硬件负责人全体离职。原因是街电科技的前大股东海翼之前承诺的股权不兑现,现有股权也被稀释得所剩无几。
看样子,这事儿不止吃翔那么简单了。
随着智能手机技术迭代、CPU 和大屏幕耗能增加、APP 越来越多,手机电池也越来越不经用,充电宝似乎成了人们的出行必备。共享充电宝作为一个蕴含巨大需求潜力的市场,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呢?
根据资料显示,2016 年充电宝零售额是 320 亿元(约 3.2 亿出货量),中国平均每人有 1.7 个,已经趋于饱和。但忘带、懒得带、忘记充电催生出了即时性充电需求,由此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充电宝租赁机柜企业。
获得小米投资的怪兽充电,产品模式属于桌牌式样,即布设在 B 端商家店内,不可带走。用户无需交押金,也不需购买充电线 。
目前市面上部分充电宝厂商如「 Hi 电」,「小电」也采用这种形式,其终端是一台容量为 20000 mAh 左右的移动电源,通过从端口引出带有三个端头的充电线为手机等设备充电。
相对来说,这类充电宝的成本更低,固定在店内损耗率更低,使用率更高;主要投放于餐厅、KTV、咖啡厅等地方,目前已经在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出现。
事实上,「共享经济」 的概念出现之前,部分高铁、机场、车站都能看到固定式手机充电设备,有的是免费使用,有的则是投币,尽管各种充电宝品牌不一,但其租赁模式基本相同。
-
用户扫码支付押金,取得充电宝。
-
系统开始计时,根据用户充电时间计费。
-
支持异地还借,用户可在其他充电宝桩柜归还。
而在实际使用中,像机场、汽车站这样的场景,周围的人群基本是准备长途出行的。不考虑自身携带充电宝的情况下,用户临时充电的时间是非常短促的。
尽管桩柜上的充电宝支持异地归还,但用户并不清楚目的地是否设有同样品牌的充电宝桩柜,这样使得许多用户只能「望电却步」。
或许在此之前我们从没考虑过使用,但当手机没电又找不到充电的地方时,极客君会突然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享」法很丰满,「共」起来很骨感共享充电宝与共享单车的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通过缴纳押金,使用中分时计价。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对共享单车模式的复制难度并不大。这也是共享充电宝容易被大面积复制的原因。
然而要把充电宝共享起来,绝不是把共享单车那一套搬过来那样简单。作为一个在应急场景下才需使用的产品,充电宝的使用频率并不高。而对于手机不离身的重度使用者们,带一个充电宝出门明显是更为可行的一个方案。
另一方面,与共享单车不同,共享充电宝必须要在指定的地点取拿或者归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与共享经济追求的便利性与流动性是相悖的。
▲共享经济改变着人们的消费和行为习惯
再者,就算这一局限性得到解决,当下智能手机在电池的更新迭代上是非常快的,从大容量电池到各家厂商的快充,续航这一短板一旦被改善,充电宝便不再是重度用户的刚需。
央视 3·15 晚会上,曾经曝光过在公共充电设备上充电的手机容易被黑客攻击盗取信息,不少用户也因此产生了提防心理。共享充电宝的安全性是否过关很难把握,现在通过数据线接入手机盗取信息的事屡见不鲜,很难说没人钻这个空子,厂商对一些恶意软件的植入也很难做把控。
另一方面,充电宝的爆炸问题同样令人们担忧,因为充电宝作为便携式移动设备,在搁置过程中遭遇挤压、针刺和重物冲击等外部冲击时,可能导致内部短路,从而发生起火和爆炸的危险。
-
2013 年 6 月 23 日,北京地铁 10 号线一名乘客包内的充电宝发生自燃;
-
2014 年 4 月 8 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一位乘客行李箱内的充电宝发生爆炸;
-
2014 年 5 月 8 日上午,深圳地铁 4 号龙华线一乘客携带的充电宝发生爆炸,继而引发踩踏事故;
对于充电宝的生产规范和检测标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众多小品牌厂商采用劣质电路板、锂电子电芯、不阻燃的外壳等材料,生产山寨产品,甚至是三无产品,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GEEK 君有话说有人说是 VC 没有抢到共享单车的红利,才急着向共享充电宝出手,也有人说投资大咖们其实并不看好这一市场,融资的目的是为了诱导更多的投资者接盘。
当前人们出门连钱包都懒得带,想必也不会带上这么一个「小板砖」。对于目前的智能手机,局限于电池续航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不可否认共享充电宝是有一定需求的。可以预测到,价格战、运营战这些曾经被推上风口的领域玩过的都将在共享充电宝再次上演。
如今雨伞,单车,充电宝层出不穷,在这个过度共享的市场中,到底哪些是真正的刚需?哪些是跟风作态的产物?相信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