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人是一个社会动物,那么对他的处罚莫过于把他与人隔绝,所以即使鲁滨逊被抛到荒岛,作者还是要给他找个“星期五”陪他。孤独、寂寞是人生一大主题,也是必须要经历的,无人幸免。

有时我对整日在大街上露着笑容走来走去的弱智者感到好奇,他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灭绝了失意痛苦?他是另一个世界?

生来此世,失意是永远的过客,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通向

王安石最伤感的一首诗(王安石这首诗曾引起文坛轰动)(1)

失意的路标提醒着你,此处通往人生。它是你的伴侣。愁也罢,痛也罢,泪也罢,人生天地间,总难免失意与得意齐飞共舞。它并不在乎你地位学识。

恰如王安石所言: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

宋代: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王安石最伤感的一首诗(王安石这首诗曾引起文坛轰动)(2)

《明妃曲》作于宋仁宗嘉嘉佑四年(1059),曾引起很大轰动。当时著名诗人如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刘敞、曾巩等都有和作。北宋边患频仍,辽夏交侵,朝廷委屈求和,每年输出“岁币”百万。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对王昭君事迹的歌咏折射出他对时事的思考,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王安石最伤感的一首诗(王安石这首诗曾引起文坛轰动)(3)

本诗前半部分写昭君的美,不只是在容貌,而重在精神和气质: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昭君出塞,刚走出汉宫的时候,哭得满脸都是泪痕,甚至纷飞的泪水把鬓角都打湿了。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由于过度伤感,昭君自己低首徘徊,顾影自怜,觉得自己已失去了旧日的光彩,可是汉元帝见了昭君这时的容颜,还是依然控制不了自己激动的心情。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送走昭君后,元帝把没有早日发现昭君的责任归罪于为昭君画像的人,像昭君这样梨花带雨、赏心悦目的悲怨女子平生能遇见几个?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可是元帝并不懂得一个人的气质、风度是很难用视觉艺术表现出来的,毛延寿被杀实在是有点冤枉。

王安石最伤感的一首诗(王安石这首诗曾引起文坛轰动)(4)

后半部写昭君身在匈奴,但心中仍然关心祖国: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昭君心里自然明白,这一去大漠穷荒,不可能再回到故乡来了,她心中时刻不忘自己的家乡,随着时间的流失,从汉宫带去的那么多的衣服都已经穿完了。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昭君每时每刻都在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因远在万里,不能归去,想知道一些家乡的情况,只有年年靠鸿雁往来传递音信了。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家乡的亲人在万里之外传来了书信,嘱咐昭君好好地在塞外生活吧,既来之则安之,不要总是想念祖国,不要总是想念家乡的亲人。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家书上说:你没听说过汉武帝时的皇后陈阿娇失宠后,幽居在长门宫的故事吗?当时虽然只有咫尺之近,也是不能和亲人见面的。自古以来失意之人,是没有距离远近的界限的。

王安石最伤感的一首诗(王安石这首诗曾引起文坛轰动)(5)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的这一句诗,写尽了自己的失意,更写尽了对那位美丽却悲惨的女子的同情。或许,这也是千百年里,很多失去爱情的女子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