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路桥新闻网

“压痕、切纸、印刷、打包,只要需求是和印刷包装相关的,都可以在镇上完成。”横街镇党委书记王江介绍,该镇已具有一条完备的印刷产业链。

据介绍,横街的经济从印刷发家,作为台州民营印刷业的重要发源地,仅在横街就涉及出版印刷、纸类包装印刷、塑料包装、商标印刷等领域的企业数百家,从设计到产品的一条龙印刷产业链,在全国独占鳌头。

从早年主印菜票、饭票的简易家庭作坊模式,到如今与世界一流印刷并肩的全产业链,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横街成了远近闻名的“印刷之乡”。

雕版印刷作品小知识(智造横街一张饭票)(1)

以一传百,一张饭票的“革命”

“当时,印一张菜票有40%至50%的利润,对于田地资源匮乏的横街人来说,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致富。”路桥区印刷协会秘书长、路桥福达彩印包装厂总经理王忠方介绍,当时一户人家种田的每月收入是10多元,而拿到一单菜票印刷业务,会有上百元收入。

1976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看到食堂里一手拿着菜票,一手拿着铝制饭盒排队等候打饭的人们,聪明的横街人感受到了菜票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开始琢磨起印刷菜票的工艺。

于是,该镇几十名村民每人凑了几百元,向上海人民机器厂购入了一台民国二十四年制造的脚踏手工印刷机,组建了最早的横街印刷厂,为国营企业印制饭票。

横街居李仙宣是横街镇第一批因为印刷致富的人。为了掌握这门技术,他还特地进国营印刷厂做学徒,在掌握技术后,回家当起了加工饭菜票个体户。“就这样,周边村民一带十,十带百,鼎盛的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做菜票、饭票生意,即使家里没有制版工艺,也出去跑菜票印刷业务。”李仙宣说。

正是从一张张小小饭票开始,横街的印刷声名开始远扬,业务范围渐渐走出了浙江、走出长三角开拓到了东北地区,也正是从印刷饭票开始,开启了横街长达半个世纪的印刷工业之旅。

雕版印刷作品小知识(智造横街一张饭票)(2)

开拓创新,发展才是“印”道理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四色胶印机代替单色胶印机,横街印刷产业开始技术升级。进入新世纪后,更有不少企业紧跟时代发展,陆续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档进口多色印刷机,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层次。

“昂贵的新机器,换回了高利润和高效益,不仅省下了一半的人工成本,效率也提升了三分之一,印刷真正从‘制造’变成了‘智造’。”王忠方说。

印刷产业方兴未艾,一部分企业家在行业上持续发光发热,也有一部分企业家在印刷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把业务拓展到了软包装行业。浙江文武彩印有限公司便是最早一批从事印刷加工的企业之一,也是最先致力转型的企业之一。

2002年,路桥区文武软包装厂改换组织结构,由个体工商户正式升级成为有限公司。公司的成立让董事长潘斌觉得欣喜的同时,也让他重新思考公司今后的发展。“软包装印刷这个行业虽然做法多样,但总体来说只有三个步骤,印刷、复合、封边,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企业要想继续成长,得另谋出路。”潘斌说。

经过多方调研学习后,潘斌决定申请公司自营出口资质,走出国门,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此,他的身影忙碌在国内外的各大展会,交流学习、拓展业务。

“高质量发展,创新、可持续是关键。”了解了市场的需求后,该公司业务开始从原本的代加工向产品研发转型,逐渐掌握了主动权,真空衣物收纳袋、保温菜罩、彩色礼品包装、便携水壶……在该公司的陈列室,自主研发的产品数不胜数。

“别人有的,我们也必须要有。大家都有了,那我们必须要精。”提到企业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潘斌这样说道。

如今,该公司已经拥有26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现代化厂房,并在原有为客户加工产品、公司自生产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开发生产保温箱、保温包、保温盒、充气沙发等产品,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国内外客户的广泛好评。

像浙江文武彩印有限公司这样的印刷企业,在横街还有很多家,他们的产品也在国际市场打响了名气。时代与技术的变迁,也给横街的印刷产业划出了里程碑。

雕版印刷作品小知识(智造横街一张饭票)(3)

未来已来,横街“智造”乘风破浪

2002年,横街镇投资9000余万元,规划新建了印刷园区,园区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如今,园区聚集了60余家印刷企业,拥有德国高宝6色/5色等一大批国际领先的印刷设备,实现从设计到产品的一条龙服务,园区良好的生产、协作、洽谈环境,不仅提高了横街印刷业在同行中的地位,也为横街印刷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打响品牌起到了积极作用。

告别了“规模小、布局散、管理难”的局面,横街印刷业步入正规化的生产发展阶段,形成了横街印刷业的集聚规模优势。

2014年,路桥区广告创意印刷产业园正式开园,东起横街镇中心南路,南靠白剑线公路,西临新桥镇新大街,北依新桥工业路至横街育英路沿线,整个印刷产业园总占地面积1.96平方公里,依托块状经济基础,以园区平台建设为载体,开通了广告创意、产品研发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文化创意衍生品在园区得以深度开发,诸多创新要素集聚在此。

“从一台丝网印刷机的‘小打小闹’开始,横街的印刷行业几经更迭,才取得了如今的成绩。”王江说,接下来,该镇将在打造工业4.0样板镇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和创新,让“印刷之乡”在智慧科技的引领下,更上一层楼。

本文来自【中国路桥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