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我没做过,痛吗?”小丽提到自己上周做了胃镜,身旁的小琳好奇起来。
“太痛了,我这辈子没这么痛苦过,再也不会去做了。”
小琳听着都头皮发麻,连忙附和说:“听说是从嘴巴里把管子插到人的胃里,想想都难受,反正我打死也不会做。”
“但现在听说有无痛胃镜呀,你为什么没有选?”安静了许久的小鹿说话了。
“我听人说,无痛胃镜效果不好,还会有副作用,所以我就选了普通的。”小丽轻描淡写地说。
小鹿听完一脸问号:无痛胃镜真的会有副作用吗?
胃镜是筛查胃癌的金标准,50岁以上建议都做胃镜检查
生活节奏加快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然而,越来越多的人不注重饮食,暴饮暴食、过度节食、高热量饮食……诸多不好的饮食习惯,让胃饱受折磨。
很多人胃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当医生要求做个胃镜检查时,不是欣然同意,而是首先抗拒。
“做胃镜疼吗?”
“听说做胃镜要把一根长长的管子插进喉咙里。”
“做完胃镜之后会不会有后遗症?”
事实上,胃镜没有传闻中那么恐怖,相反,胃镜是排查胃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胃镜可以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可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做胃镜检查时,医生会将一条前段装有内视镜的细长管子伸入检查者的食道、胃、十二指肠的位置。同时,医生从管子的后段可以看到检查者消化道内各个部位的健康状况。通常胃镜检查全程持续10分钟左右,如果要做切片检查,则需要20-30分钟左右。
胃镜检查可以帮助查出胃食道逆流、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食道癌、胃癌等疾病。
大部分亚洲国家对胃癌筛查的起始临界年龄是40-45岁,然而,随着胃癌的高发,一些国家已经将胃癌筛查的年龄提前至40岁。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巴一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5年要做一次胃镜。对于胃癌高危人群来说,巴一副院长则认为应该每年定期做一次胃镜。
胃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者;饮食不规律、吃饭速度快、喜食腌制品等不良饮食习惯者;长期酗酒、吸烟者;爱生闷气者;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者等。
无痛胃镜更舒适?医生:但有盲区目前,胃镜的检查方式有3种,一种是普通胃镜,一种是无痛胃镜,还有一种是胶囊胃镜。由于胶囊胃镜的价格比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要高,所以多数人会选择前两种性价比高的胃镜检查方式。
那么,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这两种胃镜检查的方式是一样的,就是将一根管子从喉咙伸入到胃里。但是,患者的体验感会不一样。普通胃镜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只是局部口咽麻醉,还是会感觉极度不舒服,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胃出血的症状。无痛胃镜则不存在这种情况,由于需要全身静脉麻醉,患者感受不到异样,只不过做无痛胃镜前6小时要禁食禁水,还要有家属陪同。
目前,我们国家做胃镜检查的人群比例不到10%。一方面是对胃镜的普及率不够,很多人认识不到定期做胃镜检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胃镜被“排挤”,因为传言被“痛”“恐怖”“麻烦”等标签,导致人们产生恐惧心理。
其实,胃镜检查很有必要。对于一般人群来说,如果无法接受普通胃镜,可以尝试无痛胃镜,既能减轻痛苦,避免身体上的损伤,又能检查更清楚、更全面。
不过大家需要明白的是,虽然无痛胃镜整体来说要比普通胃镜强,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
调查发现,44.8%的患者,其贲门结构在无痛胃镜中看不清。而在普通胃镜患者中,看不清贲门的情况仅12.1%。这意味着,无痛胃镜下贲门部位的病变易发生漏诊。原因是在麻醉后,贲门的门框会因“痉挛”塌下来,挡住医生的视线。
普通胃镜VS无痛胃镜,如何选?
至于选择普通胃镜还是无痛胃镜,要因人而异。从患者的体验感来说,无痛胃镜优于普通胃镜。但是,对于基础疾病较多、重度贫血、患有心脑肺等疾病的人来说,全身麻醉会使风险增加,因此需要谨慎评估后才能做决定。
对于高度怀疑贲门癌,但是因身体原因无法进行普通胃镜检查的患者,可以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检查之前,可以通过给患者注射小剂量的解痉药,改善无痛胃镜下食管胃交界部位的暴露效果,提高准确率。
从胃炎到胃癌,理论上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癌前病变过程。所以,在胃炎没有发展成胃癌之前,如果能定期做胃镜检查,就能发现征兆,及时采取措施。此外,除了定期做胃镜检查,预防胃癌,根源还是要从饮食做起,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清风计划##健康科普排位赛##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20多岁就患胃癌?疑病尽快胃镜筛查》.广州日报.2018-08-13
[2]《胃癌有迹可寻 胃镜检查重要吗?》.央视网.2018-09-04
[3]《无痛胃镜虽舒适 但有“盲区”》.钱江晚报.2017-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