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是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阵地,主要承担爱国主义教育、弘扬雷锋精神、烈士褒扬纪念、雷锋精神研究、雷锋文化交流展示等工作任务。

作为全国文明单位,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与时俱进、创新实干,努力做一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螺丝钉”,现已累计接待参观学习者近7500万人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上千次,在全国建立5家流动展馆,在70多个城市举办大型展览,精心安排“雷锋精神宣讲小组”奔赴国内各地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雷锋宣讲近300场,受众达30多万人次。雷锋纪念馆还组建了由雷锋亲历者、大学生、青少年等组成的近2000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出闻名全国的志愿服务品牌,常年开展志愿服务。日常工作中,雷锋纪念馆还与多个社区结成共建单位,捐款捐物,参与社区建设,帮助社区解决很多困难。

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后感(辽宁省文明单位创建巡礼)(1)

在雷锋精神的引领下,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形成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和作风,每名工作人员都成为爱岗敬业、践行雷锋精神的先锋。多年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送突发疾病的游客去医院,捡到钱物及时归还,帮助行动不便的游客等事迹不胜枚举。

2020年10月6日,一位老人突发心脏病,晕厥在雷锋纪念馆园区内。时任纪念馆保安队长的高伟第一时间拨打了急救电话,及时和老人家属取得联系,同时联系纪念馆北门的安保人员为救护车开辟绿色通道,将患者顺利送往医院救治。由于抢救及时,老人转危为安。高伟说:“在纪念馆工作,每天都在接触和学习雷锋事迹,这些故事感染着我,工作中就要秉承雷锋精神,服务好群众,为人民办实事。”

王丽艳是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的一名保洁员,平时话不多,工作踏实,认真负责。一天晚上7点半,馆里只剩下王丽艳了,她做完最后的收尾工作准备下班时,在靠近卫生间的地面上发现一个亮闪闪的东西,走近一看是个金手镯,掂量着分量不轻,心想这肯定是哪位游客丢的,这么贵重的物品,失主肯定很着急。第二天本应是王丽艳的休息时间,但她早上不到7点就来到了馆里,把金镯子交给了物业经理,并说明情况。相关领导查看了监控录像,还是不能确定失主。过了几天,一个人到馆里来询问是否见到一个金镯子,馆里的工作人员让她提供了镯子的相关信息文件后,确定了失主,就把金镯子交还于她。失主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问,但居然找到了,财物完好无损失而复得,她非常高兴,特意给馆里写了感谢信。

2018年,讲解员刘思雯第一次讲解,遇到一位外地老人到馆参观,待讲完了全程,这位老人拉着刘思雯站到了一张照片前,询问起这张照片背后的事情。这时刘思雯红着脸说,她只是背下了讲解词。这件事教育刘思雯,死记硬背打动不了人心。于是,刘思雯的休息时间,几乎都在雷锋书屋里度过,她查阅、了解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自己由心而发编写讲解词。现在,在她的讲解中,每件展品背后都有个真真切切的“雷锋”。2020年的一天,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将军专程到馆里参观,当天,刘思雯推着老将军一面参观、一面讲解,讲了很多照片、实物背后的故事,老将军十分感动。临走时,老将军郑重地给刘思雯敬了个军礼,并动情地说:“谢谢你,小姑娘,你把雷锋讲‘活’了。”

2022年3月底,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接到上级指示,要求参与到疫情防控检查值守工作中。张伟、程玉龙、于淼、荣旭等几名同志参与积极报名参与。在值守期间,程玉龙每天早出晚归,没有一刻懈怠,多次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坚持值守,就算因身穿防护服时间过长导致全身湿疹也不在乎。于淼、张伟、荣旭三位同志的孩子都很小,尤其是荣旭,家中两个孩子,正是需要父亲陪伴的时候,可是他们为了保卫全市人民的健康,暂时放下了家庭的责任,毅然参与值守。“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这个时候我必须冲锋在前,这是我的职责和使命。”张伟说。

近年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先后荣获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巾帼文明岗、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学雷锋基地、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2021年,雷锋纪念馆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