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阳按:说到八极拳,大家肯定会说一句话: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也是号称最具有实战力的拳法,那么八极拳到底有多厉害呢?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中国拳术名称。“八极”意为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其动作朴实简洁,刚猛脆烈,多震脚发劲动作。原流传于河北沧州一带,为地方拳种,创始者为清朝初年的吴钟。清末时,因黄四海、李书文等人而闻名中国。八极拳现在盛行于中国北方及台湾。后传入日本及其他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地。

八极拳有几个流派(八极拳为什么号称最具实战能力的拳法)(1)

八极拳为拳种之一,全称“开门八极拳”。称“开门”者,取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称“八极”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运”之意。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但近代根据其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北方称武术为把式、八式。八极的意义在于勉励门内弟子要将八(把)式练到极高的境界。另外八极的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各部位的应用。所以八极之名是要求本门弟子将这八个部位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在汉朝刘安写的《淮南子》里记载:“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这里八极代表了极远之处。八极拳之名也是要本门弟子将八极拳的劲道练到极远之境。八极拳历史悠久,经历代传人刻苦精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断发扬光大,经久不衰,代代涌现出诸多的武术名家,在武术界影响很大。

“开门”之精神,将长拳之太宗拳、太祖拳、飞虎拳、桃花散等拳术依八极拳法之风格,提炼修改,传回孟村。此后,求习八极拳者日增。乾隆四十年左右,吴及族弟吴钟毓开门授艺,求艺者数十人。除本镇吴、丁各氏外,亦有罗疃等地者。民国二十年载:张殿奎,沧县新县镇人,自设武馆,授徒百余。新县镇北距孟村镇9公里,东距罗疃村2公里,人称此地为“八极窝”。八极拳据传由癞姓道士传艺河北省庆云县后庄科村人吴钟:吴钟传艺其女吴荣。后吴家移居沧县孟村镇(今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遂成为八极拳的传播地。

八极拳有几个流派(八极拳为什么号称最具实战能力的拳法)(2)

自吴荣之后,八极拳分两支传习:一是吴氏本家及其门生。近代传衍不绝,造诣较深者有吴楠、吴世科。其近亲马凤图影响较大,传人较广。另一支是王四学艺于孟衬后,传罗噇张克明,张传其子张景星、黄四海等。张景星传人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李书文、马英图、韩化臣、张玉衡(张景星之子)等。自李、马、韩之后,八极拳由孟村一隅之地,播及全国。清雍正年间,著名八极拳大师吴钟(字弘升)只身三进南少林寺,机关暗器无一沾身,且一枝枪南七北六十三省,扎遍天下无敌手,被誉为“南京到北京,神枪数吴钟”的美称。近代八极拳名家李书文(字同臣)练功成癖,寒暑不辍,深得枪法之奥秘,武术界内称“神枪李”。《沧县志》载:“李书文室内排掌击空,离窗五尺,窗纸振荡有声。李以枪刺树上枣,一枪一只。刺壁之蝇,蝇落而壁无痕。铁锥入壁,力拔甚难,他以枪搅之,锥即出。”《武林史话》记有八极拳师的三大保镖如下:“八极拳”乃是以其强劲而对中国近代史颇有影响的拳法。八极拳手李书文是驰名天下的神枪(大枪)手,曾被许兰洲将军、李八极拳景林提督等召用为保镖和武术教师,在军阀割据时代,曾活跃在风云多变的中国政治舞台上。而李书文的三个弟子,也曾在激烈变革的中国近代史上扮演过奇异的角色。李书文的大弟子霍殿阁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教师和警卫官,直到伪满。李书文的最后一个弟子刘云樵,在国民党政府警备队服役,当过侍卫队教官和蒋介石警卫。而与刘云樵同时跟李书文学八极拳的李健吾,做过毛泽东主席的警卫。如此,传奇般的李书文的三个弟子先后出现在多变的中国历史权力层支撑点上,可见八极拳的强劲。

八极拳有几个流派(八极拳为什么号称最具实战能力的拳法)(3)

后记:对于八极拳,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