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蒋干盗书,周瑜得意,要鲁肃去试探诸葛亮。

鲁肃听了周瑜的话,直接去船上看诸葛亮。诸葛亮将鲁肃接到船中对坐。

鲁肃说:“我连日来忙着办军务,没空来看您。”

诸葛亮说:“我也没有向都督贺喜。”

鲁肃说:“贺什么喜?”

诸葛亮说:“公瑾让先生来打探我知不知道,就是这件事可喜可贺。”

鲁肃失色地问道:“先生怎么知道的?”

诸葛亮说:“这条计只能愚弄蒋干。曹操虽然一时中计,但是立即省悟,只是不肯认错罢了。如今蔡瑁、张允二人已死,江东没有忧患了,怎么能不贺喜呢!我听说曹操任命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水军在他们手里,那就是送命。”

鲁肃听了,不知道说什么好,支吾了半晌,辞别诸葛亮。

诸葛亮嘱咐鲁肃说:“请子敬在公瑾面前不要说我已经知道此事,担心公瑾心怀妒忌,又要找事谋害我。”鲁肃答应,回去见周瑜,把诸葛亮的话照实说了。

三国演义七十五回笔记(再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1)

周瑜大惊说:“此人决不可留!我决定杀了他!”

鲁肃劝周瑜说:“如果杀孔明,只会被曹操笑话。”

周瑜说:“我自有办法杀他,让他死而无怨。”

鲁肃说:“您有什么办法杀他?”

周瑜说:“子敬先别问,明天来见我。”

第二天,周瑜召集众将于帐下,并请诸葛亮前来议事。诸葛亮欣然而至。

坐定后,周瑜问诸葛亮说:“我军就要与曹军交战了,水路交兵,应该以什么兵器为先?”

诸葛亮说:“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

周瑜说:“先生之言,正合我意。但军中缺箭,劳烦先生督造十万支箭,作为迎敌的兵器。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辞。”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自当效劳。十万支箭,什么时候要用?”

周瑜说:“十日之内,能完成吗?”

诸葛亮说:“曹军随时会杀到,如果等十天,一定会误了大事。”

周瑜说:“先生估计几天可完成?”

诸葛亮说:“只需要三天,就可以交给您十万支箭。”

周瑜说:“军中无戏言。”

诸葛亮说:“我怎么敢戏弄都督。愿立军令状:三日没完成,甘受重罚。”

周瑜大喜,叫军政司当面写了文书,并置酒招待诸葛亮说:“等军事完毕,定有重谢!”

诸葛亮说:“今天已经来不及了,明天开始造。到第三天,可以派五百士兵到江边搬箭。”

诸葛亮喝了数杯,告辞离开。

三国演义七十五回笔记(再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2)

鲁肃说:“此人莫非有诈?”

周瑜说:“他自己作死,不是我逼的。今天当众签了文书,他插翅难逃。我只要吩咐军匠,故意拖延,凡是需要的工具材料,都不给他备齐。这样,他一定会误了日期。那时定罪,他有什么话可说?您可以去打探下他的虚实,回报给我。”

鲁肃领命来见诸葛亮。

诸葛亮说:“我千叮万嘱别告诉公瑾,他一定会谋害我。没想到子敬不肯为我隐瞒,如今果然来搞事情了。三天之内怎么造得出十万支箭?子敬得救我啊!”

鲁肃说:“你自取其祸,我怎么救得了你?”

诸葛亮说:“希望子敬能借我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个士兵,船上都以青布为幔帐,再扎上千束草,分布在船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我保管有十万支箭,只是这事不能告诉公瑾。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策就完了。”

鲁肃应允,却不明白诸葛亮是什么意思,回报周瑜时,也没有提起借船之事,只说:“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材料,他自有办法。”

周瑜非常疑惑地说:“且看他三天后怎么回复我!”

鲁肃私自拨二十只快船,各船按诸葛亮要求准备好,等候诸葛亮调用。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的动静。第二天,仍然没有动静。

到了第三天四更(约半夜一点到三点),诸葛亮偷偷请鲁肃到船中。

鲁肃问:“您叫我来干嘛?”

诸葛亮说:“特地请子敬一起去取箭。”

鲁肃说:“去哪取箭?”

诸葛亮说:“你先别问,去了就知道了。”于是命人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向北岸出发。

三国演义七十五回笔记(再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3)

这晚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重,伸手难见五指,诸葛亮催舟前进。

到了五更,船队已经接近曹操水寨。

诸葛亮令人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在船上擂鼓呐喊。

鲁肃大惊说:“如果曹军杀出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我料定曹操在大雾中不敢出兵。我们只管酌酒作乐,等雾散了就回去。”

曹寨中,听到江面擂鼓呐喊,毛玠、于禁慌忙报告曹操。

曹操传令:“重雾迷江,敌军突然杀来,一定有埋伏,不可轻动。可以调拨水军弓弩手乱箭齐发。”

曹操又派人去旱寨叫张辽、徐晃各带三千弓弩手到江边助战。

毛玠、于禁怕南军杀入水寨,在曹操号令之前就已经安排弓弩手在寨前放箭。

没多久,旱寨的弓弩手也赶到,一共有一万多人,一起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诸葛亮命人将船掉头,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继续擂鼓呐喊。

等到太阳出来,雾气渐散,诸葛亮下令收船回去。

二十只船两边的束草上,扎满了箭。诸葛亮命各船士兵齐声喊道:“谢丞相箭!”

等曹军寨内报告给曹操时,诸葛亮的轻舟顺流而下,已经跑回二十多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诸葛亮对鲁肃说:“每条船上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经得到十万多支箭。明天用来射曹军,不是很方便吗!”

鲁肃说:“先生真是神人啊!你是怎么知道今天会有如此大雾?”

诸葛亮说:“作为将军,不懂天文地理,不知道奇门遁甲和阴阳变数,不看阵图,不明白兵势,这是庸才。我在三天前就已经算到今天有大雾,因此敢以三天为限。公瑾要我十天完成,又在工匠材料上搞小动作,以此为由,让我死得明白。只是我的命在天,公瑾又怎能害得到我!”鲁肃拜服。

船队到岸,周瑜已派五百士兵在江边等候搬箭。诸葛亮让他们在船上取箭,得到十万多支,全都搬到中军帐交差。

三国演义七十五回笔记(再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4)

鲁肃去见周瑜,详细说了诸葛亮取箭之事。

周瑜大惊,感慨地说:“孔明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这就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这应该是《三国演义》中流传最广的一篇,我以前在课本上也学过。

在演义第七回《孙坚跨江击刘表》中,孙坚就用过这招。孙坚出兵打江夏,黄祖埋伏弓弩手放箭。孙坚令诸军躲在船中,引诱黄祖放箭。一连三天,黄祖军把箭给射完了,孙坚得到十几万支箭,再令士兵射回岸上,得以登岸。

现在很多人提起“草船借箭”,就会迫不及待地为孙权正名。历史上孙权确实可能干过“草船借箭”。

还有很多人问曹操为什么不用火箭?

因为故事本身是虚构,我一般不去想这种问题。

实在是要给个说法,可能火箭成本高,而且未必射得远,效果不一定理想。

火箭是为了烧船,但船上没有易燃物的话,应该很难把船烧起来,否则水军打仗,直接互射火箭烧船就行了。

曹操想不到诸葛亮船上有草堆,自然不会想到去射火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