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欣 东营报道

龙居草柳编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朝,当时人们就有 用当地杞柳条编简单生活用品的习惯。经代代传承,杞柳编织的柳筐、 簸箕、笸箩等一系列的产品成为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用具。

手工草编非遗项目(我们身边的非遗)(1)

龙居草柳编制作技艺的特色在于其制作工艺和用料。大件柳编制品选用立夏 之后黄河岸边的野生柳条,生长时间长、质地柔韧,掐头去尾,再进行 半个小时的浸泡,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柳条易断。接着是闷,用布 包裹柳条,保持其湿度韧度。草柳编编织所用到的工具,主要有剪刀、 锥子和脚垫。最后两道工序是熏蒸和上色,熏蒸时必须将熏室密封。龙 居草柳编可塑性强,上色时各种颜色均可。

近年来,龙居草柳编手艺人不断创新编法和用途,把草柳编从日用品拓展到办公、装饰等多个领域,将非遗技艺与现代人生活方式相结合,笔筒、托盘等新式产品颇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手工草编非遗项目(我们身边的非遗)(2)

2009年以来,以该项目代表型生产企业为龙头,依托龙居镇非遗工坊建设,该项目帮助 30 多个村的 200 多名留守妇女、低保户、残疾人等困 难群体实现增收脱贫,人均年增收2000 余元。2020年5月,东营区龙居镇荣获山东省第三批“非遗助力扶贫”先进典型乡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