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不同于传统医学的中医,现代医学的西医都十分依赖于各种化验检查。肾科医生也是如此,同样也离不开尿液检查、抽血化验及彩超检查等各种检查,有些肾脏疾病可能还需要做CT及其它特殊检查。这些化验检查,不仅能够帮助排除与确立诊断,而且还能指导治疗与判断疗效。然而,有的时候,肾病患者也会被某些化验检查给“忽悠”或“欺骗”了,对肾病朋友甚至肾科医生造成误判。因此,不能仅以某一项化验检查来作为判断病情或治疗用药的依据,而应该综合分析,这样才不至于对病情造成误判。

抽血查出有肾病要注意什么(肾病患者容易被)(1)

如下五项化验检查,特别容易“忽悠”或“欺骗”肾病患者,需要仔细识别及综合分析。

1.尿蛋白有加号,说明肾病又严重了?

尿常规中尿蛋白加号容易“忽悠”或“欺骗”肾病患者,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尿蛋白(PRO)加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早晨空腹留尿、大量出汗之后及高热情况下等都会造成尿液过分浓缩,以及高蛋白饮食或剧烈运动后留取的尿常规,此时出现尿蛋白有加号或加号增多,都不能反应真实情况。我们经常发现这一现象:本来尿蛋白一直为阴性,在如上情况下留取的尿常规中显示的尿蛋白会有“1 ”,甚至“2 ”或“3 ”,进一步化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处于正常范围;或本来尿蛋白为“1 ”,在如上情况下留取的尿常规中显示的尿蛋白会有“2 ”甚至“3 ”,进一步化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只是略有超标。因此,若出现尿蛋白有加号,并不能说明肾病又严重了,因为尿蛋白加号会“忽悠”或“欺骗”人。

2.尿常规中有隐血,说明肾脏在出血?

尿常规中尿隐血也容易“忽悠”或“欺骗”肾病患者,为什么这么说?尿隐血也叫尿潜血(BLD),指的是尿中有潜在的出血,而非尿液中真正有血,也就是说,尿液中可能有红细胞(RBC)。肾脏到底有没有出血,还需通过显微镜检查进一步了解尿中红细胞数量。若尿液中红细胞数量≥25个/uL,才能算作是尿中有血,即为显微镜下血尿(简称“镜下血尿”),以区别于肉眼血尿,即肉眼能够看到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酱油色改变。若尿液常规检查仅出现尿隐血阳性(BLD —3 )而尿细胞计数处于正常范围,则并不能说明肾脏在出血,这样情况的出现与肾病的病情轻重无关,也无需针对尿隐血进行治疗。

抽血查出有肾病要注意什么(肾病患者容易被)(2)

3.彩超示双肾大小不同,说明肾坏了?

彩超显示的双肾大小也容易“忽悠”或“欺骗”肾病患者,为什么这么说?可以把肾脏看成一个长方体,正常值是长度为9-12cm,宽度为3-4cm,高度为5-6cm。一般来说,左侧肾脏会大于右侧肾脏,其长度相差在1cm以内都属于正常现象。肾脏大小还会受身高、年龄、性别及胖瘦等的影响而有比较大有区别。而通常以长径来计算,如果肾脏长度小于9cm,可称之为肾脏缩小;如果肾脏长度大于12cm,可称之为肾脏肿大。肾脏缩小,多提示患有慢性肾病的时间较长,比如慢性肾功能不全与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等;肾脏肿大,多提示肾脏患有急性病变或慢性肾脏病处于急性发作阶段,比如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高度水肿期间等。不管是肾脏正常大小,还是缩小与肿大,彩超显示的两个肾脏大小都会不相同。不要以为左肾大于右肾,就认为左肾肿大小或右肾缩小了,也不说明肾脏就一定坏了。

4.尿素氮升高,说明肾功能有了问题?

抽血化验肾功能显示的尿素氮也容易“忽悠”或“欺骗”肾病患者,为什么这么说?虽说肾衰竭患者可出现尿素氮与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异常,但是尿素氮升高并不表示肾功能就有问题。这是因为,影响尿素氮的因素有许多,如高蛋白饮食(吃大鱼大肉)、高分解代谢(服用糖皮质激素)、肾血流量减少(身体严重缺水)、尿路阻塞的影响(尿路结石)及消化道大量出血(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疾病)等都可引起尿素氮升高,而患者的肾功能可以是正常的,即肾功能没有问题。因此,尿素氮升高,并不能说明患者的肾功能是有问题的,而应该综合分析病情,以作出准确判断。

抽血查出有肾病要注意什么(肾病患者容易被)(3)

5.血肌酐未超标,说明肾功能没啥事?

抽血化验肾功能显示的血肌酐也容易“忽悠”或“欺骗”肾病患者,为什么这么说?虽说肾衰竭患者可出现血肌酐与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异常,但是血肌酐未超标并不表示肾功能就没有问题。这是因为,影响血肌酐的因素有许多,如年龄、性别、胖瘦、严格控制饮食等等。对于年龄大、女性、体型消瘦或长期素食等的肾病患者,即使显示的血肌酐结果不超标(处于正常范围),患者也可能已有肾功能减退,还需要进一步做全面检查与评估,尤其应估算或检测肾小球滤过率或肌酐清除率。因此,不要仅以血肌酐是否超标来判断肾功能。

如上这五项化验检查也是肾病患者经常做的项目,既然它们都会“忽悠”或“欺骗”人,是不是说“查了也没用”?当然不是,如上这五项化验检查仍然非常重要,它们可以从某一方面反映出肾脏的问题,孤立地看某一项化验检查当然不行,而需要经治医生结合患者病情并与其它检查项目综合起来考虑。只有这样,肾病患者才不会被“忽悠”或“欺骗”。

与同名《肾为先》微信公众号同步首发,文章为周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