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薛宝钗的才华与性格(奇女子薛宝钗珍重自持)(1)

《红楼梦》中的诗词确实是曹雪芹先生的创作,既体现了其本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巧妙地与书中人物的性格相结合,每个人所做的诗同样表现了每个人的身份、感情,每首诗都是人物形象的组成部分。下面将从不同的诗去解析宝钗情感、性格。

1.“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在红楼第三十七回海棠社初结之时,宝钗用这首诗夺了冠,李纨评其“含蓄浑重”,探春也附和“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蘅芜君咏白海棠,咏的不仅是诗家本色,也是自家的本色。

起首一句“珍重芳姿昼掩门”不正是宝钗一生气质的写照,无论言笑坐卧,皆落在这一句诗里。“珍重”自是持家谨慎,不许感情轻易流露,所以无论是对贾母等一众长辈,还是对待身份低下的奴仆,她总是严格把握好了尺度与分寸。当有金玉良缘传言的时候,其实看不出薛宝钗对贾宝玉的情感态度,她哥哥薛蟠在吵架的时候说她处处护着贾宝玉,把她气的哭了一整晚。她的感情几乎一直处在压抑中,也说明她一直在恪守着封建礼仪。

颔联意思递进一层,是为律诗之“承”。“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即洗掉涂抹的胭脂而显现本色,这与宝钗偏好雅淡,不喜艳丽相符。“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白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转出佳句,“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俗话说否极泰来,物极必反,白海棠之白定是到了纯极淡极的地步,才会不素反艳。

尾联仍是蘅芜君特有的气质,“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海棠以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婷婷而立,对着夕阳默然不语,这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因此李纨评此诗作最有身份。

与潇湘妃子“碾冰为土玉为盆”骄矜的孤独不同,蘅芜君少一丝清冷,多一丝柔美,是优雅的孤独。

薛宝钗的才华与性格(奇女子薛宝钗珍重自持)(2)

2.“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此诗的背景是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湘云随手填了一阙咏柳絮的《如梦令》,引来众人纷纷的追和,在探春、宝玉、宝琴之后,宝钗这本《临江仙》让人拍岸叫绝。柳絮本来多悲调,从暮春愁绪中创新出激扬委婉的调子,曹雪芹先生似乎要在二女的才情上求得一个均衡。

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宝钗不怨东风将柳絮吹的零落,反谢东风把柳絮吹得均匀,足可见其积极乐观的心态。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任他随聚随分”,写柳絮的不愿意随波逐流、飘坠尘埃,细腻地体现了柳絮尽管四处飘飞,也仍不改初衷,无牵无系,随缘自适的旷达襟怀。正好为词的下片抒写柳絮直上青云的心愿,巧妙地埋下了伏线。宝钗那种“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处世态度,也体现在柳絮“随聚随分”的形象描述中。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让漫天弥漫的萦怀愁绪一下子扫荡一空了,柳絮不再是在命运中随波逐流,却变成了借着好风的飞举腾云而上,境界陡然开阔。众人便都道:“果然翻得好。自然这首为尊;缠绵悲戚,让潇湘子;情致妩媚,却是枕霞。”

薛宝钗的才华与性格(奇女子薛宝钗珍重自持)(3)

宝钗与黛玉并列金陵十二钗之冠,来自四大家族的薛家,是薛姨妈之女,宝玉的姨表姐。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既有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沉静淡泊、温柔平和的性格,又有心灵深处隐藏的豪放大度,广阔境界,可以说是个顶聪慧的人儿,等到结局终了回归天位,宝钗大概也只会叹这一生:罢了,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