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又听了一遍郭老师播讲的单口相声《济公传》,突然很想写写济公禅师,也就学济公禅师疯癫率真一把,写便写吧。

网络普及之前大多数人接触济公禅师还是因为观看游本昌先生《济公》电视剧,那句"一半脸儿笑,一半脸儿哭"的唱词以及传神的表演,让我想到济公就能想到这段表演。再后来就是由陈浩明主演的《活佛济公》系列影视剧了,《活佛济公》主要还是演神魔斗法,邪不胜正,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

郭德纲的十大经典相声济公传(郭德纲单口相声济公走下舞台是个什么样的人)(1)

郭德纲老师成名后说过几次《济公传》后来人们整理出来串联起一个主线虽然不是很连贯但是并不影响欣赏,2007年摘了其中高潮部分说过2次,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剪成六回播出,播出后收到人们追捧;2009年郭老师在在德云社小剧场连说8天,一票难求,内容是从济公活佛降世临凡到07年说过的书之前的部分;2011年北展《这些年,我们一直说相声》专场上说过两回;2015年钢丝节说过一回。吸引了大批济公传的粉丝,人们沉浸在郭老师诙谐的表演风格的欢乐之中的同时也十分痛苦有许许多多的“坑"没有添上,让我们更多的想去接触这个酒肉和尚,然而历史上也确确实实有济公禅师这个人,且给我们留下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口头禅,但是请不要忘记后两句"世人若学我,如同坠魔道“。

济公浙江台州人,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圆寂于嘉定二年(1209年),济公出生后由国清寺方丈为其取名修缘,所以济公本名叫李修缘,从此刻济公与佛门结缘。济公家境富足,却特立独行没有与那些纨绔子弟一样,少时读书受到释道熏陶,释也就是佛教,尤喜佛教,产生出家意图,济公父母驾鹤西去后,便出家灵隐寺为僧,著名的瞎堂慧远禅师为他梯度,取名道济。

济公禅师出家后并没有像别的僧人一样在庙里吃斋念佛,而是率性飘逸,喜好云游四海,用自己的方式广度世人,出行四方,足迹遍布浙、皖、蜀等地,破帽破扇破鞋,貌似疯癫,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但确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他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好打不平,救人之命,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广为传诵。

由于他的特立独行,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佛教众僧侣颇有不同,人们逐渐将他救死扶伤,打抱不平的事迹神话,反应当时人们确实需要这么一个给予精神的寄托,就像美国大片里拯救地球的超人,蝙蝠侠,钢铁侠等

济公的文学造诣也是相当高超的,有中国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对他的四首《西湖》绝句和临终偈语尤其赞赏为证,说"若以诗境而论诗格,他与宋代四大家的范成大、陆放翁相较,并无逊色";如以禅学的境界论诗,则已臻禅境之极诣。略举其一:”出岸桃花红锦英,夹堤杨柳绿丝轻,遥看白鹭窥鱼处,冲破平湖一点青。“画面色彩鲜明,动静谐合;情趣内蕴,用笔精细而又不失自然。末句尤有神韵。他每有疏状新出,临安城更是争相哄传,名闻遐迩。可见济公不只是禅学有大成就,文学造诣也很是厉害。

郭德纲的十大经典相声济公传(郭德纲单口相声济公走下舞台是个什么样的人)(2)

最后送一首济公禅师的圣训,共勉。

圣训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斯人入魔道。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他家富贵前生定~~~~妒什么;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么;

不礼爹娘礼世尊~~~~敬什么,赌博之人无下梢~~~~耍什么;

兄弟姐妹皆同气~~~~争什么,治家勤俭胜求人~~~~奢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忧什么,冤冤相报几时休~~~~结什么;

岂可人无得运时~~~~急什么,世事如同棋一局~~~~算什么;

人世难逢开口笑~~~~苦什么,聪明反被聪明误~~~~巧什么;

补破遮寒暖即休~~~~摆什么,虚言折尽平生福~~~~谎什么;

食过三寸成何物~~~~馋什么,是非到底见分明~~~~辩什么;

死后一文带不去~~~~悭什么,谁能保得常无事~~~~诮什么;

前人田地后人收~~~~占什么,穴在人心不在山~~~~谋什么;

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欺人是祸饶人福~~~~卜什么;

举头三尺有神明~~~~欺什么,寿自护生爱物增~~~~杀什么;

荣华富贵眼前花~~~~傲什么,一旦无常万事休~~~~忙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