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人物——李硕勋,他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建国后定会有一番大作为。牺牲后妻子为他守寡54年,子孙后代都大有作为。

李硕勋是哪里的人(李硕勋英年早逝)(1)

李硕勋原名李开灼,1903年2月23日出生于四川一个小县城,家境殷实。李硕勋在儿时就喜欢看书,而且他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父亲见他聪慧过人,便将他送到私塾学习。

李硕勋入学后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各种新式学堂取代旧学堂。李硕勋的学习内容也由枯燥的四书五经,转变为生动有趣的人文科学。面对新奇的事情,孩子都格外感兴趣,李硕勋也不例外,通过这些新知识,极大开阔了他的眼界和思想。

此时,政治腐败,国破家亡之际,帝国主义侵略的社会现状时刻激起李硕勋的爱国情怀。各种苛捐杂税压得老百姓站不起身来,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他从小就目睹了民间生活的疾苦,在心中早已种下革命的种子。

李硕勋渴望投身革命事业,为改变社会现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刻苦学习,充实自己,为贡献社会默默蓄力。

1918年10月,父亲在战乱中不幸去世,李硕勋深刻认识到:学习理论知识在当时改变不了社会现状,不如投身战场英勇杀敌,报效国家。心中有了想法后,他报考了四川讲武堂,可由于他年龄过小,只有16岁,没有被录取。无奈之下,只好继续学习文化知识。

入学不久后,五四运动的风潮席卷全国,李硕勋也深受新思潮的影响,积极投身到反帝爱国运动中。后来,李硕勋凭借出色的领导能力担任四川省学生联合会出版组主任,带领爱国学生一起抵制日货,为反帝爱国运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学生运动中,李硕勋的领导能力初露锋芒,从此与学生工作和社会运动结下不解之缘。五四运动风潮过去后,四川省立第一中学迎来了几位从北京来的年轻教师。他们的到来,带动了学校博学开明的教学风气,李硕勋很是羡慕。

于是,他邀请自己的好友一起转到该中学,二人以插班生的身份成功进入学校。在这里,李硕勋第一次接触到《共产党宣言》,以及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他深受感动,非常向往书中介绍的社会主义。

李硕勋对这些北京来的老师十分崇拜,经常找他们一起探讨问题,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都为他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他后来的人生指明方向。

李硕勋是哪里的人(李硕勋英年早逝)(2)

1922年6月,因为教育经费被军阀随意挪用,李硕勋等进步学生与其据理力争,虽然与四川军阀进行了谈判,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李硕勋等人带动第一中学的学生奋起反抗,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运动,军阀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后开始逮捕学生代表。李硕勋自知无法继续在学校学习,无奈之下,只好离开成都。

次年,李硕勋顺利考进上海大学。该大学在当时的地位举足轻重,国共两党的重要人物曾多次在这任教或发表演讲。学校氛围十分开明,学生也具有很强烈的革命意识。

上海大学最重要的特色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的社会学系,李硕勋所学的就是这个专业。在这里,他不仅接触到了进步的革命思想,还收获了一生挚爱——赵君陶。

当时,李硕勋是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长,凭借在四川的工作经验,参与并领导全国学生运动,1924年加入共产党。他早已是才华显露,名声鹊起,上海大学谁不知道李硕勋的名号?

此外,李硕勋还担任《中国学生》周刊编辑任务,经常发表一些揭露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罪行,大力宣扬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并在社会上产生了热烈反响。

之后,李硕勋又筹备和主持了第七、第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并兼任全国学联总会党团书记一职。凭借细心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出色的领导能力,推动了学生运动的高潮。与此同时,李硕勋还积极宣传和组织工人群众一起加入革命热潮中。

赵君陶也在李硕勋的指导下,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的浪潮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调研;联合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创办工人夜校,利用课余时间教工人读书写字;带动妇女同志站起身来,维护女性的正当利益。在这些运动中,赵君陶的政治觉悟和组织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于1926年加入共产党。

凭借相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革命追求、相似的兴趣爱好,使李硕勋和赵君陶在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中越走越近。1926年8月,二人结为革命伴侣,无论是在波涛汹涌的国共合作大革命中,还是艰难险阻的土地大革命里,不管他们是并肩作战,还是独自奋斗,他们二人始终心连心,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同年10月,新婚不久的李硕勋接到党组织命令,前往武汉担任中共武昌地委组织部部长。工作内容为,补充北伐期间的兵源,积极宣传和带动当地有志青年加入革命事业,巩固大革命期间的革命成果。

与此同时,赵君陶跟随李硕勋一同前往武汉,在湖北省妇女协会工作,并担任团省委妇委书记,主要负责维护女性合法权益,积极宣传和带动女权的发展。

李硕勋是哪里的人(李硕勋英年早逝)(3)

不久后,时任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的李硕勋,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25师任政治部主任。做好国民革命军的政治思想工作,为争取北伐战争的胜利而辛苦奔波,日夜操劳。

赵君陶见丈夫这么忙碌,很是心疼,一方面她积极协助丈夫的工作,另一方面她独自宣传和动员群众参与到革命之中。同时,赵君陶还肩负《湖北妇女》主编一职,通过在报刊上发表革命理论文章,引导广大女性同胞一起投身革命事业。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李硕勋夫妻临危不惧,仍然小心谨慎进行自己的工作。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李硕勋接到中央指示,奉命指挥南昌起义。赵君陶虽然身体抱恙,但一直默默跟在李硕勋身后,支持他的工作。

1927年10月,李硕勋接到组织命令,只身一人回到上海,向党组织汇报完起义军近期的情况后,被党组织看重才能,安排留在上海继续工作,并担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赵君陶跟随丈夫一起,从事地下党组织工作。

为了能安全掩护同志顺利转移,李硕勋经常将自己的生死置之不理。那时候,李硕勋前往上海总工会开会,探讨近期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途中,李硕勋察觉到了异常,他发现总工会四周已经被一群国民党便衣包围。

李硕勋赶紧来到其他地下机关,通知总工会的同志尽快转移,以免惨遭敌人包围。他灵光一闪,赶紧跑去省委秘书处,将重要文件藏好。刚将文件放好,就听见门外一阵整齐有序的脚步声,李硕勋急中生智,越过邻居家的阳台,翻墙逃跑,这才没有被发现。

随着白色恐怖日益加剧,各种革命运动开展日益困难。其中,上海总工会就因为活动难以公开运作,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活动方式,成立新上海总工会。虽然国民党对我方重重打压,但李硕勋并没有因此放弃革命。

李硕勋是哪里的人(李硕勋英年早逝)(4)

相反,为了加强工农武装力量,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秘密建立工人纠察队,经过实地考察,偷偷给予武装力量,保护地下党组织的安全。

为了加强武装斗争,李硕勋出任中共江苏军委书记,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从事军事工作。由于各地区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红军力量逐渐加强,统一指挥全国红军迫在眉睫。

1930年,中共中央决定由军委统一指挥全国红军,加强对地方军事的领导管理。在李硕勋等同志的指导下,红13军第2师顺利到达预定地点。进军途中,李硕勋带领第2师与农民武装会合,他们兵分两路,进攻杨家沟。这次突击成功击毙六七十名敌人,鼓舞了地方的革命热情。

而后,李硕勋被任命为中共江南省委副书记,经常和书记李维汉、常委陈云等人一起探讨如何组织江南地区开展革命运动。虽然环境比之前更加危险,但李硕勋等人的决心并没有减弱,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革命事业中。

为发动工人积极参加年关斗争,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李硕勋等人决定就本次年关斗争制定一系列措施。本次运动中,所有工人团结一心,最终赢得了胜利,大大改善了工人的待遇。

李硕勋是哪里的人(李硕勋英年早逝)(5)

天公不作美,革命形势愈发危急,党中央决定派李硕勋转道香港,赶赴广东、江西边界担任红7军政委。之后又因形势需要,将李硕勋留在广东任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

在李硕勋等人的领导下,东江一带开辟了以大南山为主的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多处苏维埃政权据点。他对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十分关注,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开展武装斗争,扩大革命根据地,壮大红军队伍。对海南岛的武装斗争,李硕勋等人更是重视。

因为革命工作需要,李硕勋夫妇经常聚少离多,居无定所,但对此都毫无怨言。李硕勋在为革命事业忙碌奔波的同时,赵君陶也以妇委秘书的身份辗转在沪淞之间,为妇女运动而奔波。二人不在一起,思念和书信往来成为彼此最大的精神支柱。

出于地下工作的安全考虑,党组织将赵君陶接到香港协助李硕勋的工作。当赵君陶带着儿子到达香港时,李硕勋高兴极了,一家人终于团圆了。李硕勋安排妻儿住进广东省委军委机关,三人总算迎来了幸福的时光。

短暂的团聚后,李硕勋服从组织安排,只身一人前往海南。好友柯麟医生对他独自一人前往海南很担心,因为李硕勋不会说广东话、海南话,一个人去陌生的地方十分危险。他也知道其中的风险,但自己一心一意只想做好革命事业,完成组织的任务。

那天,李硕勋乘轮船前往海南,赵君陶带着儿子目送他离开。为了不让李硕勋担心,赵君陶没有将怀孕的事告诉他,盼望着给他一个小惊喜,不曾想这将是生死离别。赵君陶仿佛预感到什么,叮嘱丈夫万分小心,写信保持联系,任务完成就尽快回来,李硕勋笑着点头答应了。

两天后,李硕勋来到海口市,暂时住下后立即前往秘密地址,与海南地区的党组织取得联系。正准备召开会议如何解决问题时,却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敌人抓到李硕勋后,千方百计想要从他口中套出有关党组织的秘密。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体无完肤的李硕勋守口如瓶,只字不提。他明白是因为叛徒的背叛,自己才会被捕入狱,敌人已经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了。敌人见李硕勋如此嘴硬,眼见一时问不出什么东西,只好将他暂时压下去慢慢审问。

李硕勋知道时间不多了,在狱中写下了两封遗书。一封信写给妻子,信中写明自己被敌人抓捕,必有一死,希望妻子回到老家,好好将孩子抚养长大,并叮嘱妻子千万不能过来;

另一封信是写给柯麟妻子陈志英的,内容是:我不认识你,但听说你是我妻子的朋友,希望你可以代替我安慰她,并让她找人借些钱回老家,把孩子安顿好才是重要的。两封信写好后,李硕勋立即依托可靠之人将信件传出去,几经辗转,最后才交到赵君陶手中。

李硕勋是哪里的人(李硕勋英年早逝)(6)

气急败坏的敌人见李硕勋毫不动容,知道他不会开口了。1931年9月16日,敌人将李硕勋五花大绑,押到海口东较场执行枪决。一声枪响,李硕勋应声倒在血泊中,那年他28岁。

得知丈夫牺牲的噩耗,赵君陶感到悲痛万分。但她没有一蹶不振,相反化悲愤为动力,凭借对反动派的憎恶,更加坚定自己的革命意志。她没有回到老家,反而离开相对安全的香港,回到白色恐怖下的上海,以饱满的热情投入革命事业。

1932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赵君陶回到老家。她曾经一度和组织失去联系,但她牢记丈夫的嘱托,坚定自身信念。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赵君陶辗转在四川多地,最终在四川一所学校当一名教师,自食其力,独自一人将儿女养育成人。

有教师的身份掩护,赵君陶坚持革命,积极开展救亡图存的抗日爱国运动,教育和引导学生走上革命的道路。直到抗日战争爆发,赵君陶才再次回到党组织的怀抱。赵君陶遵从丈夫遗嘱,好好培养儿子李鹏。孩子小时候,赵君陶就做到了言传身教,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教导儿子明是非、辨善恶、知羞耻。

李硕勋是哪里的人(李硕勋英年早逝)(7)

1941年,李鹏独自一人来到延安参加工作,接受系统的革命指导,1945年11月加入共产党。内战即将结束时,李鹏被送往苏联学习,这也成为他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进入莫斯科动力学院后,他认识了生命中的贵人,时任水电部副部长的刘澜波。

1954年底,刘澜波带领中国电力代表团到莫斯科访问,李鹏在内的几位毕业生代表加入了代表团。访苏期间,李鹏和刘澜波住同一个单间,二人有了接触的机会。二人很投缘,刘澜波给李鹏讲他在延安的经历和个人成长,李鹏和刘澜波分享他的家庭和兴趣爱好。

正是因为那段时间,二人成了忘年之交。回国后,李鹏的工作刘澜波也会亲自过问,他还让李鹏在做秘书和下基层之间选择。李鹏毅然决然选择了下基层工作,在丰满发电厂一干就是6年。经过不懈努力,李鹏从东北调到北京供电局工作。

之后,李鹏先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等。李硕勋不仅儿子特别优秀,孙子孙女也十分出众,都是领导一方的人才。

李硕勋夫妇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我们在这里纪念和缅怀他们的革命业绩,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