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希腊殖民地色雷斯,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17岁时到雅典,从师于柏拉图,后离开雅典到各地游历,公元前343年被聘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55年返回雅典,创立了逍遥学派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成就大大超过了他的老师,他不但继承和发展了老师的思想,还提出了一些和老师完全不同的观点他的著述几乎涉及当时人类知识的每一个领域,并在各个领域里都颇有建树,他的许多思想后来成为现代科学理论的出发点,可说是古希腊集大成的思想家他所创办的逍遥学派在思想上的特点在于经常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行而上学和辩证法之间,是典型的二元论,但归根结底他的世界观还是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论》和《伦理学》中,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亚里士多德有怎样的哲学思想?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亚里士多德有怎样的哲学思想(最伟大的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有怎样的哲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希腊殖民地色雷斯,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17岁时到雅典,从师于柏拉图,后离开雅典到各地游历,公元前343年被聘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55年返回雅典,创立了逍遥学派。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成就大大超过了他的老师,他不但继承和发展了老师的思想,还提出了一些和老师完全不同的观点。他的著述几乎涉及当时人类知识的每一个领域,并在各个领域里都颇有建树,他的许多思想后来成为现代科学理论的出发点,可说是古希腊集大成的思想家。他所创办的逍遥学派在思想上的特点在于经常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行而上学和辩证法之间,是典型的二元论,但归根结底他的世界观还是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论》和《伦理学》中。

亚里士多德作为奴隶主思想家,竭力维护奴隶制,把奴隶制度看成是一种自然现象。他说:“有些人在诞生时就注定将是被统治者,另外一些人则注定将是统治者。”他甚至用人的生理差异来证明奴隶制度的自然与合理。他说:“自然所赋予自由人和奴隶的体格也是有些差异的,奴隶的体格总是强壮有力,适于劳役,自由人的体格则较为俊美,对劳役便非其所长,而适于政治生活。”

亚里士多德把社会财富分为两种:作为有用物即使用价值的财富和作为货币积累的财富。相应的产生了两种科学:经济(或“家庭管理”)和“货殖”。前者研究如何获得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后者研究如何获得货币。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真正的财富就是社会上的必需品,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东西,为获取这种财富而进行的经济活动是属于“家庭管理”的,是自然的。而“货殖”的目的是无限地“增加货币”,是“绝对地致富”货币的产生本身是为了便于交换,交换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对不同物品的需要,因而,“货殖”是反自然的。亚里士多德还从分析物品的不同用途来论证“货殖”的反自然性,他说:“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东西都具有两种用途,两者都属于这件东西,但其方式却不同,因为一个是主要的用途,另一个是不适当的或次要的用途。例如,一双鞋是用来穿的,同时也是用于交换,两者都是鞋的用途。”在这里,他的这一观点后来被亚当·斯密发展成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从此成为经济学中的固定范畴。这是亚里士多德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第一次将两者明确区分开并进而提出了有限度的使用是自然的、无限度的交换违反自然的观点,他的这一提法对后代经济学家乃至哲学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亚里士多德是历史上第一个分析价值形态的人。马克思对于他的价值形态思想做出了客观的评价:首先,亚里士多德清楚地指出,商品的货币形式不过是简单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任何另一种商品来表现一的进一步发展的形态。其次,他看到包含着这个价值表现的价值关系本身,要求屋必须在质上与床等同,这两种感觉不同的物,如果没有这种本质上的等同性,就不能作为可通约的量而相互发生关系。但是,亚里士多德囿于所处的时代,未能对价值形态做进一步的分析。

马克思说:“亚里士多德在商品的价值表现中发现了等同关系,正是在这里闪耀出他的天才的光辉。只是他所处的社会历史局限性,使他不能发现这种等同关系实际上:

亚里士多德还阐述了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过程。他指出,交换的最初形式是物物交换,即商品-商品,随着交换的扩大,产生了货币,这时的交换就以货币为中介,即商品一货币-商品,以后,有一部分交换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取得不同的使用价值发展成以取得货币为目的,即货币-商品-货币。

这里,他清楚地看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区分了简单商品流通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认识到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更为难得的是,他在分析“货殖”问题时,明确指出了在大商业中货币是被当作财富来积累的,说明他对货币作为贮藏手段也很清楚,这就比色诺芬和柏拉图对货币的见解又更进一步。但是,亚里士多德根本缺乏价值的概念,没有也不可能了解货币是价值必然的表现形式。在他看来,货币是为便利商品交换而产生的,它不是依自然、而是依法律而存在的,人们可以用权力来改变它。使它变成无用的东西。可见,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只是在奴隶制自然经济所许可的范围之内,才承认货币存在的必要性。

亚里十多德虽然反对用“货殖”“绝对地致富”,却不反对人们拥有私人财产,这一点与柏拉图不同。他认为,私有财产从发展、和平、满足、实践和慈善等五方面来讲,均优于公共财产。

第一,私有财产比公共财产的效率高。人们在使用私有财产时于劲十足,公共财产则很少受到人们重视。

第二,共同消费容易引起争端。人们倾向于认为,别人贡献很少却得到很多,自己贡献很多但所得甚少。

第三,私有财产为所有者提供满足。人们热爱自己的财产、自己的货币,占有的本身就提供满足。一旦财产成为公有物,上述满足将在很大程度上消失。

第四,如果公共财产优于私有财产,社会应普遍实行公有制。但在实践中,几乎一直是私有财产占据主导地位。

第五,私有财产制使慈善事业成为可能。人们可以将私有财产的一部分留作自用,一部分赠给朋友,还有一部分捐献给社会。这种以人的满足和慈善事业来说明私有制的优越显然是很荒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