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1)

除了最广为人知的莫高窟及鸣沙山、月牙泉,敦煌这块富饶、神奇的土地,还有很多历史的遗迹和大自然的神迹……

阳关、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两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满是悲壮和苍凉,让人忍不住遐想“两关遗迹”当年的金戈铁马和商队络绎,两关均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通西域,连欧亚,关内汤汤绿洲中原烟柳远,关外茫茫戈壁大漠孤烟直。

玉门关可以追溯到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是汉长城的一部分,四境多戈壁、荒漠、河流、湖滩。既有王之涣的“春风不度”之说,也有李白的诗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不管怎样,此关已是关中与塞外的分割,而今只剩小方盘城遗址,略略展示昔日雄壮,诉说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过往。

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2)

阳关是丝绸之路上另外一个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西域门户,咽喉之地,因位于玉门关之南,山南水北为阳,故曰阳关。

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3)

阳关遗址全景

不同于玉门关,阳关是实实在在的“城”,不过历经千年沧海桑田,只余荒芜遗址和残存的烽火台,“阳关大道”失去了昔日车水马龙、商人往来的光辉,新修的军事博物馆和城楼等一应努力模拟着当年的盛况,但也只能遥想了。

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4)

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5)

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6)

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7)

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8)

因沿着丝绸之路的路线,也途径了“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其为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内城、外城、城壕层层防线完好,重叠并守,燧、墩、堡、城防御体系完备,壁垒森严。

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9)

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10)

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11)

戈壁沙漠,英雄衣冢,尘归尘,土归土,极尽繁华,到头来,不过一掬细沙。

魔鬼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苍茫大漠里“生长”出奇特的雅丹地貌,加上古老的民间传说,更增加了神秘色彩。

2013年来这座“魔鬼城”(即敦煌雅丹地质公园)时震惊不已,有的仿若埃及狮身人面像,有的是高傲的孔雀,有似少女梳妆,有如舰队,或坐或卧或高耸挺拔,布局有序、造型独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一览无余。

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12)

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13)

雅丹地貌是风蚀而成,因此在干旱地区更为常见,后去了青海的水上雅丹,还是觉得水面上的雅丹地貌更为惊艳一些。(参见旧文《水上雅丹 不再无人》)

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是在原来不多的残垣基础上,仿建的“新”古城,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作为拍摄了《敦煌》等诸多影视剧目的“电影基地”,尽可能还原了当时的城市格局和建筑风貌,并配有佛庙、当铺、货站、酒肆、住宅等,一应俱全。

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14)

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15)

敦煌古城游客和商户都不多,一方面少了些烟火气,另一方面是可以随意走走逛逛,肆意爬高爬低的自在,颇为有趣。

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16)

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17)

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18)

恍惚间有种误入“鬼城”的感觉,打开一扇扇吱吱呀呀的门,就好似在一页页翻开一个村庄的秘密,想象着风沙里洗衣做饭、养殖耕种、吆喝叫卖的生活情境。

再多的沙场征战,最终都会归为这一针一线、一茶一饭里吧。

又见敦煌岁月时空(又见敦煌下)(19)


茫茫天地,羌笛悠悠,西域之地成为多少英雄豪杰的诗与远方;

湛蓝天空,干燥的风,古往今来又吹散了多少人的梦与回望。


点击查看《又见敦煌(上) | 寻梦》


来源:微信公众号 知巷

文字&编辑:一蘅

摄影:一蘅、一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