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初五是我国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清明节,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

清明节是如何来的(原来清明节是这样来的)(1)

清明节

提到清明节的来历,我们不得不先介绍一个典故:割股啖君(又叫割股奉君),略懂古语的朋友可以读懂字面意思,就是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喂自己的君王。

故事要从春秋时期晋国的一场宫斗说起,晋献公二十一年,晋献公的宠妃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于是多次诋毁陷害太子申生,迫使申生自缢而死(史称“骊姬之乱”)。

清明节是如何来的(原来清明节是这样来的)(2)

骊姬之乱

申生的弟弟重尔(后来著名的晋文公),为了躲避祸害,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流亡生涯。期间先后遭到自己的父亲晋献公和兄弟晋惠公的追杀,可谓备尝艰难险阻,甚至经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好在流亡期间,有一批贤士誓死追随重尔,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就是其中之一。重尔辗转来到卫国,被一位叫里凫须的随从偷走了粮食(重耳后来还赦免了里凫须),饥饿难耐的重尔向农夫讨饭,可是农夫却把土装在碗里给他,还对他冷嘲热讽,不得不让重尔感慨世态炎凉,虽然随从赵衰极力安慰重尔说:土象征着土地,他们把土地献出来,这是对我们莫大的尊重啊!可这种阿Q精神欺骗不了自己的肚子啊,重尔都快饿晕了。

为了让重尔活下去,重情重义的介子推跑到一边的山沟里,从自己腿上剜下一块肉(可以想象一下有多疼,古人一直讲“士为知己者死”,看来不只是说说而已的),又挖了点野菜,煮成肉汤给重尔喝了,就这样救了重尔一命。

后来重尔知道了自己吃的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感激涕零,发誓有朝一日自己飞黄腾达的时候,一定要重赏介子推(不过自己都混成这样了,几乎是看不到任何希望了,所以介子推割肉的时候估计也没想日后能有啥回报吧)。

清明节是如何来的(原来清明节是这样来的)(3)

割股啖君(割股奉君)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终于在公元前636年,重尔在秦国的护送下回到晋国,并且很快当上了君王(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开始对那些誓死追随他的贤士大加封赏,巧的是:唯独忘了对介子推封赏!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这才想起介子推的大腿,啊不,是想起了介子推的救命之恩,羞愧难当!赶紧派人去请介子推,这才知道介子推已经带着自己的老母亲隐居到绵山(今天的山西介山),于是派人去搜山找人,但是没找到!

这时候有人开始出馊主意了,说不如我们烧山,把三面点上火,留一面让他自己跑出来(估计出主意的这小子搜山搜累了),晋文公一听似乎很有道理啊,一拍大腿就这么干!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历史上比较大的火是不是都得烧“三天三夜”?咱也不知道),最后也没把介子推烧出来。进山一搜,在一颗柳树下发现了母子二人的尸体,已经被烧死了。还在柳树洞里发现一封写在衣服上的血书: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挺后悔,封赏没成还把恩人烧死了(这事整得)。

为了纪念介子推,把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且把放火的这天定为“寒食节”,意思是这天不许生火做饭了(估计是对放火这个馊主意非常后悔了),大家吃点寒冷的食物就可以了。第二年介子推忌日这天,晋文公上山祭拜,发现那棵烧枯的柳树枝叶婆娑,生机勃勃。晋文公小心翼翼的掐了个柳枝儿,编了个圈儿戴在自己头上,给这颗柳树赐名“清明柳”,并且把祭拜的这天定为“清明节”。

寒食,清明节以及插柳等一些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