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与女儿一起练习书法时,总免不了跟书法老师王正闽先生处讨要一杯清茶。老师的茶如其人,清淡,但沁人心脾。其实,对于饮茶无差别的笔者来说,饮茶之意不在于茶,而在于与之饮茶对坐之人。与文人对坐饮茶,内心的喧嚣仿若一下子沉寂于幽幽茶香。听先生聊聊文化,书画界的轶事,也是惬意之至。以茶待友也算是一种雅趣。

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1)

大圣遗音

悠悠几千年的历史中,文人雅士称琴棋书画为“君子四艺”。 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琴,乃古琴,是文人表达情感与内在感悟之器,或将高山流水之高远赋予古琴,或击节而歌,这份雅致与洒脱到现在已成历史,唯有一些古琴和琴桌,可以让我们看到历史留下的印记。

真正的琴桌,指专门为弹琴制造的桌子,不包括大、小条桌。大小条桌常被称为“琴桌”,但并非专为弹琴而制的。

先来说说这专门为弹琴而使用的琴桌。明代琴学昌盛,不意琴桌实物,传世绝少。曾见晚清制品,在琴桌靠近抹头处,面心开长方孔,以便容纳琴首及琴轸等。或用较宽的桌子,两端各开一孔,双琴并陈,两人斜对而坐,可以对弹。类此明式实物,均待访求。在很多古籍书画中常能看到文人雅士静坐抚琴,或有三两仆从侍于身侧,或有宾朋凝神聆听。轻松闲适之意随或悠然,或低沉,时而清如溅玉,时而颤若龙吟之音,倾注于指尖。这时的琴桌,静默中与此情此景融为一体,虽无声,却展现出最秀美最雅致的独特魅力。

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2)

宋人赵希鹄的【洞天清录集】言:“琴案须作维摩様,庶案脚不碍人膝,连面高二尺八寸,可入膝于案下而身向前。明曹明仲《格古要论》:“琴桌须用维摩样,高二尺八寸,可容三琴,长过琴一尺许。桌面用郭公砖最佳,玛瑙石、南阳石、永石尤佳。如用木桌,须用坚木,厚一寸许则好,再三加灰漆,以黑光为妙。佐尝见郭公砖,灰白色,中空,面上有象眼花纹,相传云,出河南郑州泥水中者绝佳。砖长仅五尺,阔一尺有余,此砖驾琴抚之,有清声,泠泠可爱。”屠隆《考盘余事》:“或用维摩式,高一尺六寸,坐用胡床,两手更便运动。高或费力,不久而困也。”宜石面,为第一,次用坚木厚者为面,再三加灰,漆亦令厚。四脚令壮,更平,不假坫扱,则与石案无异。永州石案面固佳,然太薄,板须厚一寸半许,乃佳。若用木面,须二寸以上,若得大栢大棗木,不用胶合,以漆合之,尤妙。又见今人作琴桌,仅容一琴,须阔可容四琴,长过琴三之一,试以案较琴声,便可见。琴案上切不可置香炉杂物于前。吴自强《云山集》云“于案面作小水槽”,不必尔也。”

明文震亨《长物志 卷七琴台》:“以河南郑州所造古郭公砖,上有方胜(纹)及象眼花者以作琴台,取中空发响。”

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3)

明清时琴学大兴,空心砖在文人中得到追捧,名之为“琴砖”,更赋文化新意。琴砖式琴桌有的用以琴事,但多数系为陈设,以示清雅。

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4)

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5)

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6)

再来说说这常被称为琴桌的大小条桌。此桌,与拱桌相似,但稍低矮狭小,多依墙而设,仅作为陈设之用,故琴桌的式样较多,又多讲究。

往往一个作品中总会蕴含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思想与情感交织于一体,不自觉的流露出来的韵味才是这个作品的灵魂之在。

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7)

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8)

王世襄旧藏明末清初的黄花梨画案,是王世襄收藏的第一件明式家具。后来,王世襄专门为了夫人袁荃猷将其改为琴案。古人教琴时讲究两人相对,相互观察对方的指法,因此,改造后的琴案上有两个洞,刚好适合袁荃猷及其古琴老师管平湖对弹所用。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天何言哉?”以身作则乃为人师表的最高境界。所谓大美不言,或许美的最高境界才是让人震惊到无言以述之。古时的四大美人,其美的具体描述我们都已经忘却,但却记住了:沉鱼落雁之姿,闭月羞花之貌。在古典家具中,最秀美也是最雅致的桌子,非琴桌莫属。

琴桌鉴赏

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9)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琴桌

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10)

王世襄旧藏明黄花梨两卷角牙琴桌

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11)

晚明(1573-1644) 黄花梨琴桌

这件琴桌造型简练,干净利落,具清奇风骨和峭拔精神,与文人品格一脉相通。腿足间不施枨,合乎琴桌空灵简约的气质,这种造型可在古代版画图中见到。

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12)

明末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琴桌

此类成高长方形,腿足间不带横枨的桌具适合设座而用,亦常被称为琴桌。

琴桌为晚明文人居室必备的家具。传世品数量较少。

桌面为标准格角榫攒边打槽平镶二板拼接面心,下装三根穿带支承,其中二根出透榫。抹头亦可见明榫。边抹冰盘沿自中上部内缩至底压窄平线。束腰与沿边起线壸门牙条一木连造,以抱肩榫与腿足结合,腿足顶端出双榫纳入桌面边框底部,下展为造形状美好的马蹄足。

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13)

明晚期 黄花梨高束腰霸王枨琴桌

取材上品黄花梨木,纹理清晰,如行云流水,华美非凡。全身简约流畅,秀气挺拔,包浆滋润。案面攒框镶板,独木为面。平齐光素,纹理古雅。四周边框榫卯严密,紧实如初。冰盘沿倒角圆钝,桌面下接束腰,高矮适中。牙条向外微微膨起,表面光素平直,其下以霸王枨勾挂榫接方材直腿,腿内侧起灯草线,下承内翻马蹄足。俊秀雅逸,简练空灵。

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14)

晚明 黄花梨琴桌

腿足间不带枨子的桌具是典型明朝家具设计中之一类。虽然常见于明代绘画和书籍木刻版画插图中,但传世品颇为稀少。这类桌具上适合供抚琴使用,在其时图像,屡见不鲜。比如明万历戏曲《琵琶记》的木刻版画插图。桌面为标准格角榫攒边打槽平镶独板面心,下装三根穿带出梢支承,二根出透榫。抹头亦可见明榫。边抹冰盘沿自三分之一处内缩成窪形至底压窄平线。束腰与牙条一木连做,以抱肩榫与腿足及桌面边框接合,腿足下展至底收以形状美好的马蹄足。

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15)

嵌螺鈿描金花卉琴桌

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16)

苏州拙政园琴桌

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古代文人士大夫必备之器琴桌)(17)

苏州狮子园琴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