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改编年年有,偏偏打脸特别多。
今年“上交给国家”的《盗墓笔记》不登场,换了《鬼吹灯》的天下。
照样打脸。
《牧野诡事》跌出盗墓改编新低度,2.8;
《黄皮子坟》不北京不福建的台湾腔,加上怂包王胖子,全靠黄鼠狼撑场面,5.5。
而偏偏是一部期待值没那么高的网剧,一路从7.9飙升到8.2,打破《鬼吹灯》《盗墓笔记》这类改编剧的最高分。
比靳东版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还高那么一丢丢。
没错,这部剧就是——
《河神》
天津的流氓什么样?
“花鞋大辫子,一走一趔趄”。
更花哨的?每股小辫里还插朵茉莉花儿。
再看男主角,一头小脏辫,一身凌乱补丁的衣服,一身的江湖味儿,十足。
但别看打扮痞气十足,被称作主角的“小河神”,因为以捞河里淹死的尸体为生,造福百姓,却比其他行当更正气十足。
看这人人拥戴的气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才是警察局局长。
男二号是由张铭恩饰演的漕运商会大少爷丁卯,德国留学回来的法医。
西装马甲加烫头,男二号的性格也跟一身痞气的江湖人“小河神”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河神”有多接地气,丁卯就有多不接地气。
凡事不理规矩,先讲科学。
当然,在江湖讲科学,也是让二愣子的大少爷,栽了不少跟头。
熟知医学心还细的阔少爷,懂江湖会破案的江湖混混,再加上武力担当的女性角色“小神婆”,和消息灵通的大小姐记者。
整个主角团,除了男二号大少爷的演技略显尴尬,基本智商在线,形象干脆利落。
不走原著套路,人设改编哪家强?我服《河神》。
乍一看《河神》的开局,颇有英式悬疑剧的风格,关键人物纷纷在第一集出场,一个不落,却更有条不紊,顺理成章。
一边是拜河大典上,主角是鬼面舞者、白衣神婆,五河捞尸队和“小河神”,街边巡警,凡夫俗子的庆典。
一边是漕运商会大少爷,迷迷糊糊地从妓院里醒来,此刻漕运商会总管已经开始到五河捞尸队请老河神找人。
由此两条线都凑到河边,下九流的捞尸、神婆、警察、娼妓,上九流的商会、记者、少爷小姐,全都在这一集里出了场。
开头够漂亮,而接下来《河神》的剧情推进节奏,就像一条珍珠项链。
环环相扣,珠玉相连。
悬疑剧最怕什么?
怕太快,案子剧情太简单;
也怕太慢,伏笔多的乱糟糟。
《河神》如果按散漫说书式的原著来拍,太慢。但如果拍成一集一个案子的单元剧,又太快。
但从前十二集看来,七个案子,既有小中见大,从小线索引来的大案子,又有横生枝节,案情刚见明朗,证人又忽然密室死亡的案中案。
整个剧情堪称环环相扣,层层相关。除了主角团,每个人似乎都在正义与邪恶之间反转,而每个人,又都似乎与二十年前的大案有关。
编剧顺理成章,一口气把阴霾密布的氛围,直接在第十二集推到了巅峰。
玄玄乎乎的神鬼传说已经满足不了《河神》了,来吧,上僵尸。
这里剧主要承认,即便《河神》剧情拍的再好,对于恐怖氛围的期待值,实在是,低。
我国烂片千千万,恐怖片能占一半。
自从《牧野诡事》让观众们见识了“灯红酒绿大排档版深夜鬼市”“COSPLAY 版地府恶鬼”之后,国产恐怖情节只让剧主想按快进。
但胆子够大的剧主,镇定自若地躲过了第一集的婴儿尸体,躲过了丁大少爷的人脑和肺结核标本。
但万万没想到,没躲过这河底“噗噜”“噗噜”冒出来的一百多具尸体……
而后来这群尸体,还跟丁大少爷和“小河神”来了一场医院追逐戏。
两个人亲眼看着从二楼啪叽摔下来的尸体,挣扎,扭动,然后开始盯上了主角……
很好,要论电视剧版的《釜山行》,我就服你《河神》。
同为天下霸唱的作品,河神不像鬼吹灯的系列作品,IP名声在外。
想火,靠什么?
靠在细节上的较劲。
靠河里的一百多具尸体都是剧组成员亲身上阵;
靠不声不响,从细节动作里磨出来的人物性格;
靠不替身、不抠图、不走“网剧就该low”的五毛特效风。
这才真能让观众喊一句:服。
反观有些改编剧,还没播几集,就先扛着导演名头,“鬼吹灯之XX”“盗墓笔记”,还有流量小生的大名招摇过市。
生怕没了这几个名头,观众都懒得看的盗墓系列低分剧们。
你们,丢不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