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民自古以来都发扬着吃苦耐劳、坚强拼搏、努力创造、关爱自然、关爱民生的精神云南民歌是云南民间最重要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它的表现形式、内容及传播方式都体现着云南人的精神内涵,把云南内在的东西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传流千秋万代,影响千千万万的人那么,云南民歌中的诗化和生活化有什么表现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云南的十大民歌 云南民歌中的诗化和生活化表现王人天?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云南的十大民歌 云南民歌中的诗化和生活化表现王人天

云南的十大民歌 云南民歌中的诗化和生活化表现王人天

云南人民自古以来都发扬着吃苦耐劳、坚强拼搏、努力创造、关爱自然、关爱民生的精神。云南民歌是云南民间最重要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它的表现形式、内容及传播方式都体现着云南人的精神内涵,把云南内在的东西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传流千秋万代,影响千千万万的人。那么,云南民歌中的诗化和生活化有什么表现呢?

一、云南民歌中的诗化表现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所以云南民歌包括了26个民族的民歌。这些民歌以不同的形式抒发和表现着精神内核的诗化。云南是多姿多彩的云南,云南的民歌也是多姿多彩的,譬如山歌、孝歌、酒歌、儿歌、苗族史歌、彝族毕摩歌、民间史诗等都以不同的形式抒发着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的美好愿望,把自己的心灵净化,提升热情蓬勃的创造情怀,歌出了自己的特点和价值,歌出了自己的天地。中国历来都把民歌看成中国人民内在精神的一种表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诗经》就是从民间采集来的民歌,这些民歌代表了当时的一种风尚,代表了人们内心的向往,换句话说也就是当时人们心灵的诗化表现。至今,写诗几乎没有不读《诗经》的。为什么写诗的人有那么多人去阅读《诗经》?就因为《诗经》传达出了一种精神,传达出了艺术上内在的美。这种美经过了千年之后,越发醇香,让我们后人着迷,换句话说也就是民歌传达出的美让我们着迷,云南民歌也一样,它通过歌唱传达出了生活至高无上的诗化美。

1. 云南民歌的诗化语言表现

在云南民歌中,诗化语言处处皆是,体现着诗的特点。

首先在云南民歌中,无论是山歌、小调、孝歌、叙事长诗,还是酒歌、送财神春贴辞,大多继承着中国古诗的特点,大多采用七字句、五字句等形式,只有极少数采用长短句,但是无论哪种形式,大多秉承了古诗押韵的方式。譬如山歌中的七字句:“生不丢来死不丢,抓把冷饭顺河丢,抓把冷饭顺河撒,冷饭发芽妹才丢。”,又如小调《插秧调》:“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孝歌《说唱谱来讲唱谱》:“说唱谱来讲唱谱,老龙吟经动静乎,张三说给红灵猜,圈头跑马喂小猪。”,酒歌《十二杯酒》:“六杯酒,汗淋淋,十字街前接手巾;左手递来揩揩汗,右手递来情意深。”等这些民歌,不但继承中国古诗绝句的四句五言或四句七言式,还都押韵。句中“丢”字、“田、天、前”字、“谱、乎、猪”字、“淋、巾、深”等字,都在押韵的韵脚上,这些字的押韵使民歌更朗朗上口,便于唱诵,从而具有诗歌的韵律美感。

再从语言上看,譬如山歌:“相思树上画眉叫,等妹不到好心焦。眼中流出相思泪,手巾擦烂几多条。”由相思树引出相思泪,这纯属于诗歌写作中的谐音联想手法,由此及彼引出深意,又由心焦而导致流出的泪水都擦烂了多条手巾,这些都纯粹是诗歌的写作手法,意象美好,意义深厚,感情真挚,毫无疑问就是一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好诗。再如“妹妹心中早想侬,不然赶早就开咙。如今相思生命短,春天花谢满坡红。”“苦荞撒在苦竹林,一般苦来一样心,苦荞不怕苦竹苦,苦竹莫丢苦荞情。”这些句子都是诗的语言,干净利索。又如民俗歌中的《南陔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彼其之子,往怀游盘,眷恋庭帷,心不惶安,寝尔夕膳,洁尔晨餐。”直接就是《诗经》里的句子。所以说,很多民歌可以说就是诗的通俗版,所不同的只是诗是诗人写的,而民歌是大众创作的,是更接地气的诗歌。

2.云南民歌对美好家园的讴歌

云南民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美好家园的热情歌颂。实质上这种歌颂就是诗化的表现。

云南美丽富饶,气候适宜,号称“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昆明又被称为四季如春的春城,可想见其具有着特别的地理优势,西双版纳、大理、石林、宜良九乡相继成为世界旅游者的旅游胜地,更何况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使这里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土特产品和特别风物,于是云南的民歌在众多的体裁之中产生了大量的对本地风物家乡的赞美,譬如西双版纳赞美孔雀、宣威民歌赞美宣威火腿等。我就曾听到过很多首赞美宣威火腿的山歌,譬如,“鸡蛋黄来鸡蛋光,妹嘴更比火腿香;心想和妹亲个嘴,还想喝碗火腿汤。”这些山歌使用对比、譬喻、拟人等手法来进行宣传歌颂,民间歌手说:“没有比喻,就不能唱出很好的民歌。”生活是民歌的巢,比喻就是民歌的蛋,只有这些“蛋”才能孵化出金凤凰,换句话说也就是比喻创造了优秀的民歌。

从这些手法和表达的意境来看,民歌对家园的歌颂是诗化了的,充满着美好的向往和憧憬。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对脚下的这片红土充满了感情、充满了幻想,以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和纯洁的心灵对美好家园进行描绘歌颂。我们可以从这些民歌中探视这个地方人们的情怀及他们心灵内涵的美。他们珍爱自己的家园,他们美化自己的家园,他们按自己心中所想描绘和创造着这个家园,总想把这个家园描绘和创造成心中最美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丽家园。这样的家园只能是诗化了的,是心中唯美的表现。在民歌《大板桥的姑娘》,其中那个留着长辫子的姑娘是不是很吸引人呢?那首歌传遍了整个全中国,全中国人都知道“大板桥的姑娘,辫子长呀”,难道别处就没有长辫子的姑娘了吗?否也。别处的美女同样很多,但是大板桥的姑娘是具有云南特色的,是对本地姑娘的赞美,同时反映出的也是一种热爱家乡的精神内涵,自然和别处不一样。云南自有云南人的一种内涵美,是云南人自然而然反映出的一种内在的传统的精神美德,赞美和讴歌家园是云南民歌中一个主要的诗化主题。

美好的生活不是无缘无故来的,而是靠人们内心的取舍和创造得来。由于这些取舍和创造便升华了生活的主题,换句话说也就是鉴赏力的提高。云南民歌是根深蒂固于云南人民内心的一种内在精神表现,它把云南人对家乡的热爱通过民歌的形式抒发出来,在山歌、孝歌、酒歌、儿歌、叙事史歌等不同体裁中,通过大量丰富的民歌表达出来,等我们回头翻阅的时候,竟发现它是精神诗化的表现。譬如酒歌《金边瓷碗》中:“金边的瓷碗绣上那底花呀/又装酒来又装呀的茶呀/酒在那壶中是斟不呀的尽呀/茶在那树上是放旺呀的花呀。”就用诗一般的语言歌颂了他们的创造,歌颂了家乡的酒和茶,歌颂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能说不是对家园美好生活热情诗化的讴歌和赞颂吗?

3.云南民歌对幸福生活、美满爱情的讴歌

爱情是人生的一大主题,自古以来都成为文学表现的重大内容,极尽抒情和讴歌。在云南民歌中,我们发现对于爱情的庞大内容和丰富的表现形式成为云南民歌表现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山歌、小调和民间叙事长诗中表现尤为突出,极尽能事歌唱爱情,似乎只有爱情才是最幸福的事。

这里先说叙事长诗,譬如该样式中的《白话张四姐》《阿诗玛》《金铃记》等等,边说边唱,讲述极为珍贵的爱情故事。

《白话张四姐》选段:“文瑞正在口叫苦,口口声声叫神灵,水牢今日遭冤枉,不见我妻看我身,说甚夫妻同命鸟,遇难之时谁看成,高堂在家不知晓,哭坏文瑞姓崔人。四姐蝉叫微微笑,当初何不听我云。四姐突然来相见,倒把文瑞着一惊,仔细睁眼用目看,真是同床共枕人,尊声贤妻快救我,搭救你夫出狱门。四姐回言尊夫主,特来救你转回程。四姐念动真言咒,铁链一应不见形,众人一见慌忙了,哪来这个女佳人?又见文瑞挣开了,莫非神女救他身,牢中罪犯齐声叫,天仙姑娘救我们。四姐见着心不忍,口念真言救众生,朝往南方吹口气,三十小鬼到来临,不到半杯茶时候,监中放出众犯人。四姐放出无情火,众犯趁势来逃生,男监女监都烧了,一时衙门化灰尘。大小官员来救火,不知放火是何人?”

整个故事讲述的是天仙下凡的张四姐与秀才崔文瑞的美好爱情故事。崔文瑞本是一个贫穷秀才,但是路遇天仙下凡的张四姐,结为夫妇,王员外见财起意、见色生贪,巧设计谋暗害崔文瑞,张四姐不惧权势,与王员外、巡抚等相斗,救回丈夫崔文瑞,惩治贪官污吏和黑恶势力,彰显了正义和美好圣洁的爱情。

再来说山歌。山歌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反映情爱的,这些内容极尽赞美爱情,描写活灵活现,以身边物、身边事随口而出,现编现唱,利用比拟、借喻、明喻等手法表达心中情爱。无论劳作,还是休息时候,都可以随口歌唱,常常是以男女对唱形式出现,正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使他们充满了力量。譬如:“豆军粮来开白花,情妹爱我我爱她,情妹爱我好人才,我爱情妹一枝花。”“情郎约妹去赶街,心疼妹子崴烂鞋。崴烂鞋子妹会做。问哥怎样去赶街?”“高山木叶张对张,哥吹木叶妹心慌;木叶好比金丝线,牵妹来和哥成双。”这些歌语言真切,富有诗意,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诗意化表现,极具艺术感,给美好的爱情塑造了强烈的艺术张力。

接下来再来看小调。譬如《瞧亲调》《瞧郎调》,都是讲述爱情的调子,《瞧郎调》:“初三早上去瞧郎,打马三鞭问药房,三步拿当两步走,两步拿当一步行,谁人医得小郎好,槽中大马由你挑,槽中大马都不算,手上戒指抹二双……”其中叙述的是对爱情的真心实意,令人关注,令人叫好。爱情是人生的主题,一点没错,云南民歌对爱情的歌颂可谓是彻彻底底,山歌小调可以说是爱情的主旋律,十句唱腔八句是,把爱情唱进了各个角落,不掺半点含糊。走到山野,走到田间,那些悠扬的旋律和歌声可以说就是爱情的海洋,无处不泛着爱的浪花。

4.云南民歌对道德礼仪、美好传统的讴歌

在云南民歌中,宣传道德礼仪等美好传统文化仍然是其重要的主题,无论是哪种民歌中都具有这种成分,特别是在孝歌、送财神春贴辞、民俗生活歌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譬如孝歌中“:孝家门前一棵麻,一对鸣蝉往上爬,我问鸣蝉爬什么,亡人升天要披麻。”披麻戴孝是对亡人的一种礼仪,也是孝子必须做的,孝歌中切实地体现了这种风俗。又如“说古文来讲古文,古人留下劝世文,别的一个也不劝,单单劝她姊妹二三人,赶场什伙大嫂去,锅头灶里二嫂行,只有三妹年纪轻,做个挑水洗菜人,缸头无水挑两担,柜头无米舂两升。”这是对一个大家庭人员的规划和进行职责的分工,孝歌中劝人互相尊重,各理其事,那么也就不会存在争吵,大的做大的事,小的做小的事,家和万事兴,和谐才是最重要的。再譬如孝歌《说天堂来讲天堂》:“说天堂来讲天堂,天堂桌子摆八张,一张桌子坐八个,八八六十四个坐满堂。”便说出了宴会的礼仪摆放规矩。

送财神春贴辞里不但讲述了各行业的祖师爷,更讲述了各行业的规矩和技术,譬如《赞木匠》:“行了一弯又一弯/来到贵府参鲁班/鲁班本是鲁国人/公输名班是他身/鲁班生在甲戌年/五月初七午时生/地名叫做雪花山/吴氏夫人生鲁班/吴氏夫人鲁班娘/所生儿女共一双/男名叫做公输班/女儿秀英小姑娘/秀英生来多灵巧/墨斗曲尺般般晓/鲁班生得更聪明/做出木马骑得人/方圆尺寸依法行/三脚行走不差分/树弯他用墨线牵/心是鲁班度真传/长的木料五尺量/弯木要用墨线弹/四方物件曲尺靠/拐角尺寸要记牢/斧头砍过推刨推/光滑物件做成了/师傅手艺真正强/四面八方美名扬/不是游春夸海口/不放定钱不接手/师傅今年时运好/一年四季做不赢/时运通达手艺精/能工巧匠你最行/赞到这里暂停音/要请师傅赐封银。”把木匠祖师爷的历史及使用工具的用法都讲述出来,这就是知识,也是文化传承,当然其中更蕴含着对祖师爷的尊敬。祖师爷是每一个行业的佼佼者,其取得的成就毫无疑问应该受到后人尊敬。

再看散花歌《叹子字》:“男劝女人缝袍子/打扮成个美女子/女劝男人缝褂子/打扮成个美男子/互相谦让等会子/勤俭节约过日子/有钱想到苦日子/首先孝敬娘老子/显出道德美样子/互敬互爱一辈子/储蓄存款好法子/凑少成多壮胆子/三思而行少乱子/严防灾荒饿肚子……”这首歌中讲的是传统美德文化,宣传道德礼仪,告诉人们在生活中需遵循一些规则才能过上好日子,换句话说也就是过上幸福生活。又如《数九古今歌》:“三九数来二十七/韶关走脱伍子胥/善恶到头终有报/鞭抽楚王尸身体//四九数来三十六/杨广观花在扬州/贪恋酒色乱朝政/锦绣江山付东流。”歌中反映的是坚持正义善良,反对不好的行为,以文学的说法就是宣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伍子胥走脱终报仇,杨广贪恋酒色败江山,字字句句警醒人们,起到规划生活秩序的作用。再如《金玉良言》:“天下要数忠孝善/人间能有几个贤/只要记得贤人话/胜过桃源洞里仙/劝人应该把气散/会把官非也要钱/在家只说江湖好/出外方知做客难/不如务农勤辛苦/半年辛苦半年闲/我在世间几十年/人死人生在眼前/或有或无心莫怨/家贫家富是自然/贤子贤女敬父母/好兄好弟久团圆/世人都望家富贵/养儿养女教育难/家中没有读书子/欲求富贵上青天/深山树木有长短/人间有富有贫寒/不可作恶只行善/勤俭自然有福源/高山平地出黄金/总怕懒惰不找钱/作客为官也是难/不如教子学耕田/稻米煮熟白如雪/糯米舂糍软如棉。”等等。这些民歌无不说明云南民歌对道德礼仪美好传统的热情讴歌。

二、云南民歌中的生活化表现

云南民歌是在生活里产生并化身的艺术,存在于民间,生活于民间。无论是山歌小调,还是酒歌、孝歌及苗族彝族史歌等等,都来自于生活,表现生活。特别是那些挂红词、开财门、端公辞、送财神春贴词、散花歌等等,既体现了民俗风情,又表达着生活的需要,解决人们生活里的礼仪秩序,宣传优良传统文化,把道德、伦理、情操、正义、仁爱、孝道等涵盖其中,在发扬乐观主义精神的同时达到教化育人的功用,并给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1.以身边事物入歌宣传家乡精神

对于以身边事物入歌,在中国山歌之乡,除了那些在活动中进行的民俗歌之外,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山歌和送财神春贴辞。

那些民俗歌常常伴随着活动进行,本身内容和形式就是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道的是眼前物,说的是眼前事,现场感强烈。譬如酒歌、祭祀歌及各种活动产生的歌曲。比如,木匠上梁的《上梁辞》:“紫梁,紫梁/山中树王/一晚山中摇头摆尾/一天出来当风朝阳/今日落在师傅手/师傅拿你做紫梁/上梁头/主家做诸侯/上梁尾/应文应武出纪委/紫梁到柱口/大发富贵代代有/应一声/子子孙孙做督军/应二声/荣华富贵万万春/应三声/状元才子满堂兴/紫梁应好了/主家发的早/大发大富万般好。”《上梁辞》不仅仅这么一段,不同的木匠会掌握不一样的《上梁辞》,关键是看从师傅手里得到的传承是怎么样的,他们继承了师傅的说辞,或许之后便伴随他们一生,只要有这样的活动进行,他们都会进行同样的演唱。这样的演唱伴随着眼前的活动进程及事物的变化进行,不打折扣,严肃认真,有着非常严肃的仪式感。当然,相比下来,酒歌则显得活泼多了,没有那么严肃,但是仪式感还是有的,譬如划拳歌(民间亦称唱拳)里,开头总是两人的手一碰,二人就开始唱同一首歌,唱完前面的内容,二人才开始比画手指,一边比画一边唱,起的作用是喝酒助兴,渲染喜庆热闹气氛,娱乐成分较高,图的是欢乐而已。

在送财神春贴辞里,内容也很庞大广泛,常常是跟随着游春之人的活动进行,游春人见到什么演唱什么,完全根据眼前景物变化,见到抽烟的演唱抽烟内容,见到寿星演唱寿星内容,就是见到一张画或者是一个老者,再或者是见到打牌、打毛线、打铁等手艺及各种活动,都得演唱相对应的内容。当然,这些内容有的是上辈传承下来的,有固定形式,有的则是现编现唱,无论如何,演唱的都是眼前景眼前物。譬如见打毛线的,演唱《见打毛线的》:“一边走来一边念/见到大姐打毛线/打的毛衣真不错/打的式样好新鲜/货又真 价又廉/二十几元一大件/打的毛衣又好穿/可惜我就没有钱/君有钱 买一点/拜请大姐打一件/穿在身上好温暖/时时刻刻口中念/新春佳节出门玩/才跟大姐见一面/出门之人好为难/厚着脸皮要点钱/或多或少帮一点/我也不来再讨厌/说你今年多顺利/腰中票子永不断。”这些内容通俗易懂,简单直白,多为赞美之词或是道出行业的根来古往,谁说这又不是一种美好呢?其实,要做好一个游春也是不简单的,必须见识广阔,反应灵敏,见啥唱啥,还不能远离眼前景物,让听者由衷赞叹。

至于说山歌,那更是有针对性的了,常常是对唱双方就眼前事物现编现唱,说情说景说爱说事物,借喻比喻巧喻,各种修辞手法均可应用,但无论如何都得唱了让对方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从而被对方折服。其实,山歌就是打动对方之心的艺术,只不过是以演唱的方式而已,抒情演唱,获取对方芳心。这里就不再举例,相信大家都对山歌有所了解,知道其内容实质,大多是在田野山林演唱的以情爱为主的民歌。

这些民歌演唱的都是身边事物,其内容所蕴含的精神却是在宣传家乡。因为他们的演唱是眼前景眼前物,本地真理和风俗习惯,并不是远处的,于是在演唱的同时,就无意间宣传了本地精神,由此而宣传了家乡,也因此而得到人们的喜爱,长久不衰。

2.在歌唱民歌时,从不脱离生活实际

民歌生产于民间,存在于民间,可以说是一种最原生态的,也是最接地气的一种艺术形式。数十年来,我研究民歌,几近于痴迷的程度,在这些研究中,我发现民歌无论是演唱形式,还是演唱的内容,都非常接地气,与生活紧密相连,从不脱离生活实际。

从形式上说,这些民歌的演唱在基层,在田间地头,在山林四野,在人们的劳动中或劳动间歇,在民俗活动及生产劳作中,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娱乐,也不仅仅是缓解劳动的疲乏,甚至有的就是劳动的一部分,譬如拉纤号子、开山撬石头的号子,需要这些号子来统一调动人们劳动,换句话说,这就如同军队的鼓号,起到了一种指挥作用。那些民俗活动中的歌唱,本身就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式上来说是为了推进活动进程,一步一步往下进行,最终达成劳动的完工,譬如酒坊歌、上梁歌,所有进程都是在师傅的带领下唱着歌完成的。

民俗是民间的,民歌在民俗中演唱,其蕴含的是一种民俗精神,也是一种劳动精神,既有对先辈精神的敬仰,也有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所有的这些是及物的,有现场感的,而并不是虚空的捏造,也不是为娱乐而娱乐。换句话说,这些民歌的精神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植根,是一种世代相传的蕴含,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体现。歌声到达的地方或者有歌声产生的地方,就证明了有人存在,有人在劳动,有人在为生命拼搏,有人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辛勤耕耘。当然,所有的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就有不同的创造,包括祭祀、劳作等,这些都是多样化的,由此也就更好地解释了民歌的多种创作样式,也由此而产生了不同的创作目的。祭祀只为祭奠先辈功绩及人物典范,而《祭龙树》《祈雨文》则具有一种祈愿的目的。万物归统,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文明的前进。

当然,有的民歌也仅仅是为了娱乐,但在娱乐的同时,却传承了先辈的光荣传统及世代相传的知识文化。因为那些民间文化都是民间先辈知识的积累,也是根深岁月的沉淀,代表的不仅仅是歌声,还有岁月,还有风霜雨雪,还有历史与文明的进程。知识不断,传承不断,文化就一直推动文明前进。

再从内容上看,民歌的内容都是反映广大群众的心愿,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无论情爱也好,还是祭祀也好,再或者是劳动中的呐喊,那些都是群众的心跳和律动,不像古代皇宫中的靡靡之音不及物。这些民歌从内容上阐释着人们内心的需要,及物而具有现场感,譬如山歌,青年小伙面对姣好的姑娘,那他就唱出心中所爱和心中所想:“哥为妹来妹为哥,鸟为青山鱼为何?妹爱哥来哥爱妹,鱼为清水死在河。”“高山岭顶种黄豆,黄豆生来青幽幽;黄豆开花哥来看,黄豆结果妹来收。”面对着真实的人,唱出真挚的情歌,实在令人感动。就是那些民俗活动中的民俗歌,也是面对真实的事件和人,歌唱内容也是表达符合该场景的内容,譬如孝歌歌唱是为了悼念亡人,劝喻人们孝道。比如,“孝家门前一棵柳,一对鸣蝉往上走,我问鸣蝉走什么,亡人升天要祭酒。”讲的都是亡人升天祭悼的事,实实在在,很及物。再如散花歌中的《考对象》《学摸包》。

《考对象》:“十八岁的小伙子不结婚/团转有人要总成/总成你去讲那一个/去讲支家支发群/腰条身段生得好/嘴又会讲人又聪明/我马上指你望一望/看合心不合心/小伙子你是望我不是/你是望我我摆个白话给你听/前天有七八个人来望我/昨天又来了一大群/全是一些瘴倒鬼/我摆他们目前我两三年不嫁人/小伙子你伸你的头给我望一望/看你是农民是居民/你晓得哪天是雨水/晓得哪天是春分/晓得哪天是清明/晓得哪天是小满/只要你晓得这几个季节/你就是庄稼人/小伙子你站起来我望你一望/我准备与你结婚/你来管家务/我管外务/我们两个去早早的请个人/前花未尽/后花争春/再有好花/请君散来。找对象考对象是人生必须经过的事,很现实,而《考对象》中考的内容更是结合农民生产知识应用,现实而真实,让人佩服。

《学摸包》:“隔壁有个仁大娘/生下一对好儿郎/长到十八岁/准备等他学个夯八啷/大儿名叫仁来仁去/二儿子叫做仁义长/大儿子安排他去背坛坛罐罐卖/二儿子会摸包他去赶转转场/摸得钱来/一家人吃得哈哈大笑/拿到的时候/几大脚踢得眼泪汪汪/照胸几定子/屎尿屙得一裤裆/自从这回教乖你/二回不赶转转场/花文不尽花又逢春/再有好花/请君散来。”

这首《学摸包》讲的是一个老大娘有两个儿子,一个去背坛坛罐罐卖,一个不学好而去学摸包,后来被人家逮到,结果打得很凄惨。摸包即当小偷。在农村,这种故事司空见惯,也很真实,又富有教育意义,完全可以说就是生活真实的写照。这样的歌唱不但完成了生活民俗的进程,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生活该怎样过?人生道路该怎样走?接地气的歌讲述了最简单的道理,教会了普通人朴素的道理。

总之,这些内容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非常接地气的生活实事,不脱离生活实际,亦是云南民歌的一个重要特色。

3.以优良传统鼓舞人心,鞭策、激励人们奋勇前进

在云南民歌中,内容多为坚持正义、仁爱、真情、善良、孝道等,充满正能量,很大部分都在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完全符合文学“宣传真善美,鞭笞假丑恶”的创作原则,特别是在孝歌、送财神春贴辞、苗族史歌、彝族毕摩歌及许多民俗活动歌中,更是以宣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不吝笔墨和辞藻进行宣传,发扬光大。当然,其中有的更是以历史上的优秀故事和优秀人物作为例子来进行示范讲解,说理宣讲,以使人们明白世俗道理,融理于情,融情于故事,鼓舞人心,鞭策、激励人们奋勇前进。

譬如散花歌中《大定下来路穿岩》:“大定下来路穿岩/岩脚有个小街街/街上坐家乌家/名字叫做乌秀才/生下一个儿子/小伙子像葱苔/抚在学堂去读书/早上送去/晚上接来/读了七八年/算来丢了一串钱/儿子在外面读高级学校/老者老奶在家当长年/读得上去就读上去/读不上去就回家来犁土打田/儿子掺媳妇有文化在半边过日子/老者老奶在半边活造孽/儿子要打斤酒给老子喝/要等媳妇发言/媳妇不发言/你打这斤酒喝了/我掺你闹到一年。”这就是对不尽孝的批驳。又如《珍惜少年》:“散花要散时时新/要合理来要合情/春有牡丹与芍药/夏有荷花和水仙/秋有黄菊怕霜降/冬有腊梅开过年/花逢时节各开放/人无往时再少年/花谢花枝来年放/人死一去不回还/人生在世莫恍惚/必然注意少年间/玩玩耍耍就混过/混混光阴又一年/光阴似箭催人老/人老不能转少年/记得红颜又满面/一时胡须到嘴边/胡须发白黑难染/耳聋要听高声语/眼睛不好观书卷/牙齿不好食难餐/酒席场中不敢去/鼻涕口水讨人嫌/青山绿水懒去看/一心只想得个闲/奉劝世间诸君子/要找钱来趁少年。”这首则直接是劝人们珍惜光阴。

再如儿歌《添饭谣》:“吃完饭,忙接碗/松松添,莫太满/叫菜汤,就捧盘/双手递,满面欢。”教育娃娃从小学会礼仪。《懒汉原地转》:“当官怕麻烦/不如去化缘/化缘挨狗咬/不如来割草/割草镰刀钝/不如去挖粪/挖粪腰杆酸/不如来做官。”形容懒汉做啥都做不成。又如山歌:“有心摘花莫乱丢/棒打鸳鸯莫单游/花落莫用脚去踩/妹与阿哥到白头。”等等,这些歌都有鞭策教育作用的,引导人们从积极意义方面前进。

总之,云南民歌有着优良的传统内容。

云南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一枝奇葩,是一方地域文化的精髓,其内涵精神广泛,特别是在诗化与生活化的表现上尤为突出,令人赞叹。当然,我为身为云南人感到骄傲,对云南充满这样的民歌感到欣慰。研究和搜集整理这些民歌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时代的责任。愿中国传统文化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