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10月榜#
当年《我的丑娘》一上映,赚足了观众们的眼泪,其中的那句“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也成为后来很多家长用来教育孩子的至理名言。
大家不知道的是,那场“沿街乞讨”的戏居然是在大街上偷拍的,而这个建议是张少华本人亲口提的,这其中展现的敬业不言而喻。
可惜的是,2021年她不幸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丈夫苦苦煎熬。
但丈夫的深情行为也让大家感到欣慰,演了一辈子苦角的她现实生活中原来有个十分爱她的丈夫。
1946年,张少华出生于北京一个贫困的家庭中,家中有9个孩子。
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本来已经让一家人感到头疼,更不幸的是,在张少华3岁那年,她的父亲去世了。
家里的顶梁柱没了,张母根本没办法照顾那么多孩子,不得已她将孩子们分散托付给亲戚照料之后,就外出谋生路去了。
张少华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那时候每到过年村口都会搭戏台、唱大戏。
虽说生活很艰苦,但是每次有戏时,奶奶很早就会干完家务,然后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看戏。
小孩子其实对唱戏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大多数不是嘴馋戏场的好吃的,就是期盼着能和小伙伴儿们痛痛快快地玩。
张少华倒是有些不一样,她从来不会吵着让奶奶给她买好吃的,也不会跟别的小朋友玩,而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台子上演员们的动作、表情,最神奇的是,每次只要听完一场新戏,她都会很完整地唱出来。
小时候这个天赋用来给奶奶解闷儿,等到她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听到在外打工的人回来说,中国评剧院正到处招小演员。
原本张少华并没有什么兴趣,毕竟自己是要尽快找工作养家的人。
可是当听到剧院不仅仅包吃住,每个月还有工资之后,她果断去参加了考试。
她的天赋让面试的考官们都很激动,一个从来没有真正学习过戏剧的孩子居然能把戏剧唱得那么好,毫无疑问她顺利通过了。
来到剧院之后,张少华没有一丝懈怠,一来她真的很热爱戏剧,二来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站上更大的舞台挣更多的钱帮妈妈减轻负担。
她也明白“什么都学等于什么都不精”的道理,所以此后长达6年里,她一直都在专攻“青衣”。
了解戏剧的朋友可能知道,青衣往往都是很端庄、大气的姿态。
瘦瘦小小、其貌不扬的张少华自然没法跟那些有着天然优势的美女相比。
看着自己多年的努力得不到好的反馈,张少华也并没有执着,而是及时调整方向,开始接触“彩旦”和“老旦”,这也为她后来影视生涯里那些深入人心的角色奠定了基础。
在剧院深耕的那些年,她也遇到了自己此生的挚爱:张惠宝。
张惠宝也是一名演员,年轻时的他长相帅气,在剧院里备受追捧,然而他却被张少华的努力打动。
一次,张少华发烧没有去剧院排练,张惠宝得知之后立马请假来到张少华的宿舍。
看张少华此时已经烧得非常难受,他二话不说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就将张少华送到了医院。
这次的事情让张少华芳心沉醉,两人走到了一起。
恋爱一年之后,两人就步入了婚姻殿堂。
在那个年代,没有豪华的婚礼,没有奢侈的排场,可一旦牵手就是一辈子的事。
1982年,剧院给他们分配了一间40平米的房子,从此他们再也没有住过更大的房子,但是生活却很幸福。
张少华已经在剧院兢兢业业了许多年,可人到中年也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
她再一次想到了调整方向,于是开始进军演艺界。
1993年,一部《武夷仙凡界》打开了张少华人生的新大门。
这部戏之后,她开始经常出现在各个经典的电视剧中,虽说每次基本上都是配角,但是她精湛的演技总是让人不自觉地将目光移到她身上。
1998年,一部《龙堂》让她开始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一类角色:母亲。
她是《大宅门》中李香秀的母亲马立秋;是《半路夫妻》里的江大妈。
随着岁月的流逝,她丝毫没有忧虑,看着脸上渐渐变深的皱纹,她将其当做上天赐给她的礼物,开始开拓戏路,饰演奶奶辈。
一个个角色的磨炼最终将她送到了“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奖”的颁奖台上。
与很多获奖后自以为是的演员不同,她将这个奖给看作是大家对她演技的肯定和鼓励,从不会拿出去随便炫耀。
她觉得自己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拍戏了,风不风光无所谓,有戏拍就行了。
正是怀抱着这样的态度,她依旧勤勤恳恳地拍戏,也终于为自己塑造了一个闻名大街小巷的角色:丑娘。
2008年,她受邀饰演《我的丑娘》里的丑娘。
试戏的时候,导演表示要不要在脸上贴点儿伤疤啥的,制造丑的感觉。
但这个提议被张少华一口否决了,当然她并不是像年轻的女演员那样害怕扮丑,而是觉得丑娘的丑是悲惨的生活所营造出来的一种沧桑感,并不是外表的丑就能表现的。
果然电视剧一播出,丑娘的形象让大家看得都想落泪。
除了对角色独特的见解,在拍摄时她也有很多的想法,那场沿街乞讨的戏,一般来说是在群演的配合下完成的。
但是张少华丝毫没有所谓“明星”的架子,而是提议直接让她去大街上乞讨,然后让摄影师偷拍。
在她真实、精湛的演绎下,“丑娘”一角不知道骗了多少观众的眼泪,这个角色也成为演艺界很难超越的经典。
从那以后,她无论参加什么活动都被工作人员簇拥着,一般人估计早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但她在生活中依旧默默住在40平的小房子里,安心地过自己的小日子。
她和丈夫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有一个很优秀的儿子。
尽管父母都是演员,让张少华的儿子缺失了许多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但是父母的努力也感染了他,让他也成功考上了清华大学。
可是张少华的低调不仅对自己也对儿子,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她并没有到处炫耀,而是很清醒地反思自己多年来对儿子的亏欠。
她曾在采访中表示,对儿子童年陪伴的缺失,让她和儿子之间还隔着一份客气。
但是她的儿子很争气也很孝顺,常常会回家陪伴父母。
在生活中,张少华就是一个没事买买菜、带带孙女的普通奶奶。
曾经有网友透露,一次在街上正好遇到了张少华,透露了自己是她的粉丝之后。
张少华很热情地把对方带到了自己的家里热情招待。
粉丝回忆,那间小小的房子虽然很拥挤但是被打扫得很干净,而张少华身上穿的也都是几十块钱的衣服,甚至还在她的家中看到有补丁的衣服。
对此,张少华曾说过一段让很多人反思的话:
“我是谁呢,钟鼓楼下凡夫俗子,大红墙外的平民百姓,北京南城胡同里,带着豆汁味的,有点任性的老太太。”
这就是她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概括,简简单单的一段话却让人由衷佩服,也能体会到她确实是活在自己知足的生活里的。
然而再好的人也无法逃避岁月的追赶和病魔的折磨。
2010年,张少华因病住院。孝顺的儿子和儿媳每天忙里忙外地照料让张少华十分自责,丈夫张惠宝感受到了她的心思。
于是提出让儿子媳妇好好工作,自己来照顾张少华就好。
之后张惠宝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张少华身体好的时候就带着她到处兜风;身体不适的时候就用这辆车送她往返医院。
无论三轮车的目的地是哪里,凡是见到过那辆三轮车的人都说,每次张少华的脸上都带着淡淡的微笑,这对老夫妻的感情实在是打动人。
本以为生命会在这样平淡幸福的日子里慢慢流逝,然而一件往事却将张少华推到了风口浪尖。
1966年,长达10年之久的“特殊时期”开启。
在这次浩浩荡荡、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优秀的艺人由于种种原因下场惨烈。
与张少华在同一剧院里的新凤霞也遭受了无数身心的摧残。
一个为艺术献身了大半生的艺术家居然被折磨到坐上了轮椅,此后的人生再也没有从轮椅上爬起来过。
而造成这一切悲剧的过程恰好也有张少华的参与。
从张少华进入剧院开始,新凤霞就已经闻名遐迩,所以当张少华带着上级的命令抄了新凤霞的家之后,无数的流言蜚语接踵而至、纷纷认为是张少华嫉妒新凤霞。
原本这件事在时光的流逝中已经渐渐隐没,2017年,新凤霞的儿子在纪念母亲90周年冥寿的时候公开提起这段往事,并质问张少华:你还记得那些往事吗?
一时间,张少华多年来在观众心中塑造的形象瞬间崩塌。
没有人能够想象,在银幕中那么慈眉善目的一个人居然年轻时那么“蛮横强势”。
看着网友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很少在公众平台发表自己想法的张少华立即发出一份声明,表示事情并不是吴欢讲的那样,并表示当时她带着人去到新凤霞家里的时候,她们早已将家里砸得乱七八糟,最后还是她和她们交涉这才解决了这件事。
按理说,她解释过后大家凭借多年来对她的滤镜也不会多加为难,可惜她开头的那句“哎呦喂”引起了大家的不满,觉得她说话阴阳怪气的。
新凤霞的儿子吴欢在看到她的解释后并没有罢休,反而回复:“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
当然也有不少张少华的粉丝觉得是吴欢可以刻意抹黑,但其实早在2012年,新凤霞的女儿在一次采访中就曾表示,自己对张少华实在没有好感。
而且在新凤霞的回忆录里,也大咧咧地写出了当初被抄家时的场景,张少华的大名赫然在列。
最主要的是,文章中还提到张少华等人还将他们家收藏的齐白石的画都收走,最后不见踪迹。
面对种种“实锤”,张少华并未再做回应。
后来又有传闻称,新凤霞的腿是被张少华打断的,不过这个谣言在吴祖光的一篇回忆新凤霞的文章中被打破。
说白了,这一切都是时代的眼泪,在那个年代里有太多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没有意识地伤害过他人,也有太多的是非对错没有办法去辨认。
2021年3月,张少华带着这些恩怨离开了这个世界,吴欢也立马发声明肯定了她一生的成就,并表达了往事随风的感慨。
如今关于张少华的一切都在渐渐消失,只有他的丈夫不愿意离开那个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40平米的小屋子。
张惠宝没有改变房屋的布局,只为了能在午夜梦回的时候,还能再见到那个自己日思夜想的女人。
张少华的一生或许有过污点和缺陷,但是我们无法因此磨灭她在艺术上的成就。
她的种种对待事业的态度都为年轻一代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她的一生有诋毁,但她也从未缺失亲人的关爱,丈夫的爱和包容是她一生坚强的后盾,最后祝愿张惠宝能够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
斯人已逝,唯愿活着的人都能继续享受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