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如下,以免误导读者:本文所说的“八大行星”不包括地球,但包含了冥王星(冥王星已被国际天文联合会降格为“矮行星”,不属于现在通常所说的太阳系“八大行星”)。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1)

太阳系八大行星

“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而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句话:人类自从掌握了航天飞行技术,就无法按捺住冒险的天性,立刻向太阳系发起了远征,义无反顾!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2)

阿波罗登月计划

50年前,我们登上了第一个地球以外的星体——月球;同时,我们也向太阳系的各大行星派去了一个个“侦察兵”:有些已在行星着陆、有些却只能绕着打转,更有一些只能从行星边上轻轻飞过。

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侦察兵”。

金星

为何要先从金星开始?因为金星距离地球最近,也是人类最先开始探测的行星。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3)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4)

地狱般的金星

金星表面如同地狱,气温近500℃,气压最高处约是地球表面的100倍。

要想在金星表面着落,就如同掉进一个超级高压锅。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5)

水手2号

1962年,美国“水手2号”,首次飞掠金星。

飞掠:指探测器从行星旁近距离飞过,并未绕其运行。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6)

金星3号

1965年,前苏联“金星3号”,首次实现硬着陆。

硬着陆:指探测器在没有采取减速措施的情况下,以极高的速度撞向行星表面(基本等同于坠毁)。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7)

金星7号

1970年,前苏联“金星7号”,首次实现软着陆。

软着陆:指探测器采取减速措施、无损伤地在行星表面成功着陆。

水星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8)

水星上其实没有水

水星距离太阳最近,对探测造成极大困难,主要在于:

  1. 自身质量较小,导致引力场小,难以捕获从它旁边经过的探测器;
  2. 自身飞行速度极快,平均速度约48km/s;
  3. 表面温度高达400多摄氏度;
  4. 最要命的一条:水星在太阳系最内圈,从地球起飞的探测器飞往水星时,不断受到太阳引力加速,导致接近水星时速度过高而无法被水星引力“拽住”!

这些困难单独来看都不是问题:引力场再小,总比月球大;速度再快,相对速度小即可;环境再恶劣,不如金星恶劣;速度太快,多绕几圈利用行星引力减速就行(事实上人类的第二个水星探测器确实绕太阳飞了近7年才得以环绕水星)。

但这些难点综合在一起就成为很大的困难,这也是人类至今只有三次水星探测的原因之一。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9)

水手10号

1974年,美国“水手10号”,首次飞掠水星。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10)

信使号

2011年,美国“信使号”经过6年半、79亿公里的飞行后,首次成功环绕水星。

2015年,“信使号”冲向水星表面,在人工指令下主动硬着陆。

2018年,欧洲和日本联合研制的人类第三艘水星探测器“贝皮·科伦布”启航。它将在7年后,经1次飞掠地球、2次飞掠金星、5次飞掠水星后,进入环绕水星的轨道。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11)

贝皮·科伦布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12)

“贝皮·科伦布”的路线

“贝皮·科伦布”被设计为多次飞经地球、金星、水星,是为了利用行星引力为自己减速,这也是“引力弹弓”的作用之一。

火星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13)

火星温度适宜、气压较低,很可能是人类下一个登陆目标

火星是人类行星探测的热土,迄今为止,人类共发射探测器47次,成功19次,部分成功7次,失败21次。其中着陆任务共20次,成功9次。

1965年,美国“水手4号”,首次飞掠火星。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14)

水手4号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15)

水手4号传回首批火星近距离照片

1971年,美国“水手9号”,首次环绕火星。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16)

水手9号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17)

水手9号轨道示意图

1971年,前苏联“火星3号”,首次软着陆火星,不幸的是只工作了20秒后即中断联系。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18)

火星3号

2003年至2012年间,美国先后发射了“勇气号、机遇号、好奇号”等火星探测器,均成功登陆并长时间工作达数年、十数年之久,堪称目前最成功的火星探测器。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19)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20)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21)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22)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23)

今年,中国也将执行“天问一号”任务,首次“独立自主”地向火星发射探测器。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24)

“天问一号”探测任务

木星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25)

木星:一团巨无霸的气体

木星是气态行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它的质量是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

19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首次飞掠,并发回首批木星近距离照片。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26)

先驱者10号

1995年,美国“伽利略号”,首次环绕木星;2003年,“伽利略号”主动冲入木星坠毁。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27)

伽利略号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28)

“伽利略号”飞行时间长达6年、距离长达28亿英里。

土星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29)

土星以其美丽的光环著称

1979年,美国“先驱者11号”经6年多飞行,首次飞掠土星。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30)

先驱者11号

2004年,美国“卡西尼号”经6年8个月、35亿公里飞行,首次环绕土星。2017年,“卡西尼号”受控主动冲入土星坠毁。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31)

卡西尼号

2005年,“卡西尼号”释放的“惠更斯号”成功在“土卫六”软着陆。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32)

惠更斯号

天王星及海王星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33)

两个巨大冰星

天王星与海王星是太阳系中的冰态行星,在人类历史都只有一次探测器飞掠造访,且是同一个探测器:旅行者二号。

1977年,Nasa抓住176年才能出现一次的机会:发射一个探测器,可全部造访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大气态行星。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34)

旅行者号

旅行者二号先后造访木星、土星,并借助其引力加速,于1986年飞掠天王星,3年后飞掠海王星。

冥王星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35)

被抛弃的冥王星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36)

2015年,美国“新视野号”经9年飞行,首次飞掠冥王星。

冥王星像是太阳系的弃儿,被大行星家族逐出家门,孤独地流浪在柯伊伯小行星带的边缘。2015年,新视野号成功飞掠冥王星,终于传回了一张冥王星的近距离“证件照”,照片上有一个心形图案,清晰可见。

网友评论:在这黑暗冰冷的宇宙中,你孤独地等待着我,待我穿越这48亿公里来到你身边,只为了献上这一颗爱心……

纵观这八大行星,无一是人类的宜居星球。

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37)

人类家园

反观我们所在的蓝色星球,那一草一木、那一滴水、一口空气,都是宇宙中的奇迹。

感谢地球,感谢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