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日上午举行的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走在仪仗方队前面的三名擎旗手,他们的动作最难,责任最大,被称为“定海神针”。走在仪仗方队前面的三名擎旗手中有一位是咱菏泽人,他就是党旗擎旗手郭凤通,是2018年1月1日国旗护卫队转隶中国人民解放军后,首位执行天安门广场升旗任务的升旗手。

60周年阅兵升旗手是谁(阅兵式中率先走过天安门的擎旗手之一是咱菏泽人)(1)

父老乡亲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阅兵式

10月1日一大早,郭凤通的亲戚邻居30余人聚集在曹县砖庙镇大郭庄村郭凤通的家中,和他的父母一起等待着郭凤通从电视上出现的那一刻。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看到,在郭凤通家大门口,插着两面鲜红的国旗,院内也悬挂着十几面国旗,父老乡亲们围坐在客厅里,一边大声谈笑一边等待着阅兵式的开始。

60周年阅兵升旗手是谁(阅兵式中率先走过天安门的擎旗手之一是咱菏泽人)(2)

据郭凤通的父亲郭本景介绍,从2019年2月知道郭凤通成为国庆擎旗手之后,家里人都感到很自豪,心里非常激动,他为国家争光,为家庭争光。

“郭凤通从2005年入伍,今年已经在部队整整14个年头,能够作为一名擎旗手参加国庆阅兵式,是党和部队培养的结果。”郭本景高兴地说,他们家有三个儿子,在兄弟三人中郭凤通最小,大哥郭凤光也是军人,目前已转业,在福建省的一家银行工作。

当电视屏幕上擎旗手郭凤通出现后,郭凤通的母亲王爱真激动地喊了起来,并走到电视机前指着儿子,骄傲而自豪地向记者和周围邻居介绍说:“儿子出来了,快看,儿子出来了,这个就是!”

60周年阅兵升旗手是谁(阅兵式中率先走过天安门的擎旗手之一是咱菏泽人)(3)

看着儿子在电视机里出现,王爱真不由得红了眼圈,她表示上一次见到儿子还是在过年的时候,这么长时间没见,儿子变黑了,但是表现很好,走出了咱山东人的精气神。

“从2005年郭凤通参军之后,他基本上每两年回来一次,每次在家呆一周左右就要回去。当年他走的时候1米79,后来在部队长到了1米9,个字长高了,人也越来越壮。郭凤通今天表现得很好,他为曹县人争光,为菏泽人争光,也为山东人争光。”谈起郭凤通在阅兵式上的表现,王爱真表示很满意,她为儿子而感到自豪。

“孩子终于出来了,太棒了!他是家乡的榜样和骄傲!”邻居徐起兰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郭凤通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从来不跟两个哥哥争东西玩,对所有人都很有礼貌。

60周年阅兵升旗手是谁(阅兵式中率先走过天安门的擎旗手之一是咱菏泽人)(4)

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追求人杆合一

“2005年,在郭凤通高中临毕业的时候,适逢国家招仪仗兵,郭凤通经过层层检查,很幸运地顺利过了关。郭凤通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他的哥哥在部队也一直影响着他,让他义无反顾投身军营,为国效力。到了仪仗队后,郭凤通训练非常刻苦,这孩子有股子韧劲,凡是领导交给的训练任务,绝对一丝不苟来完成。”郭本景说。

为了展示好党旗形象,郭凤通同国旗手和军旗手密切配合,在训练上下了一番苦功夫。在进行的擎旗手端旗耐力训练中,刚开始的时候,即使是训练有素的他们,也一时间难以适应,一开始举砖时根本举不动,从最初的咬牙坚持到现在的举重若轻,这背后凝结的是擎旗手辛勤的付出。现在,旗手对旗杆的掌控越来越稳定,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追求人杆合一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60周年阅兵升旗手是谁(阅兵式中率先走过天安门的擎旗手之一是咱菏泽人)(5)

为了保证端旗动作稳固,郭凤通每天要进行力量训练,在旗杆上最多的时候一次绑三个水壶,整个旗杆的重量达到30斤到40斤左右,举着练习臂力。有时训练一天下来,郭凤通坦言浑身酸痛,夜里有时难以入眠,手臂累到吃饭拿不稳筷子。但是作为大国仪仗兵,郭凤通说他的战场就是在训练场,军人的血性就体现在队列训练不怕吃苦。

据了解,入伍以来,郭凤通完成仪仗司礼任务达600余次,曾参加过2008年奥运会、2009年国庆大阅兵和2010年世博会;在2008年、2013年两次赴海南博鳌论坛承担仪仗任务;参加墨西哥独立200周年、委内瑞拉国庆庆典活动;多次承担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任务。2013年,郭凤通被保送至原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学习。2018年1月1日,郭凤通被选为首位执行升旗任务的解放军仪仗队升旗手。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牛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