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组织住培学员进行了一次教学查房的尝试。查房案例是一例肺栓塞(PE)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的患者。这个案例可以说,是一个检验与临床,而且是临床的多学科交叉的案例,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首先感谢血液内科老总许玉玲医师参会,并分享了她深刻的见解。

如何开展检验科的工作(讨论检验科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查房)(1)

检验科的教学查房,应该是与临床科室有显著差异的,因为我们没有病人,也不涉及到查体,可能连治疗也不会涉及(实际上部分还是可以涉及的),更多的是实验诊断、治疗监测、预后判断等方面内容。

通过初探,加上教学反思,我想检验科的教学查房兴许也可以分一下类。检验科内教学查房,我这里的科内,主要是指查房内容主要涉及检验范围内容的,例如项目的原理、影响因素、临床意义,对诊断和治疗监测的作用等。可能不必涉及太多临床信息,以某个实验室结果为切入点,如何去找寻该实验室结果异常的真实原因。

再有就是比较接近临床科室的教学查房,住培学员汇报病史,查房教师可以追问相关临床病史问题,然后再对该案例进行讨论,主要围绕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式和监测治疗效果等,最后查房教师进行总结。还可以邀请涉及的临床科室,例如PE和APS的患者,可以邀请呼吸内科、血液内科、风湿免疫科医师参会,大家对该案例进行共同讨论,解决某些具有争议的问题,为下一步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这是我比较理想状态中的教学查房。例如该案例合并有APTT显著延长,同时血栓需要抗凝治疗,那么此时抗栓会不会有出血风险?采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时,用什么指标进行监测?抗Xa活性?采血又需要注意什么细节?患者的APS是原发还是继发?血栓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下一步作何检查以明确诊断……但是理想和现实总会有差距的。

如何开展检验科的工作(讨论检验科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查房)(2)

最后,我折中了一下,今后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以单独APTT延长的一个案例进行教学查房。①录制APTT检测原理、临床意义,APTT纠正试验的原理和临床意义的微课视频,课前推送,为防止参加学生偷懒没有预习,开始前也可以再播放1次;②主讲学员汇报病例和初步检查结果;③提问参与学员,下一步应做何检查;④主讲学员继续汇报下一步检查结果;⑤根据下一步检查结果,提问参与学员如何判断该结果的意义;⑥学员最后汇报该案例确证结果;⑦最后,针对案例中涉及到的特殊检查项目,对其涉及到的技术层面问题再次进行剖析。例如APTT纠正试验混合血浆的制备和储存、结果判断,狼疮抗凝物检测与用药的关系等等,这里更多的是涉及到检验内部的内容。

这样似乎参与度更高了!似乎也更符合实际。好像也有一种可以按图索骥的感觉,目的就是希望参与的学员能有所收获。

欢迎支招、讨论!

来源:凝血6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