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当地的泸州土话(泸州市合江县方言介绍)(1)

一、特点

合江方言属北方方言区内的西南次方言区中四川方言的一个土语。

(一)发音重浊,第一个音节最明显。上声调值念不准,往往与阳平声混淆。

(二)声母中l、n不分,除r外,无其他卷舌音。

(三)韵母无eng、ing、ueng。o与uo难分。多儿化韵。一些词有无儿化韵表现的感情色彩各不相同。一般对长辈、上级的称呼有儿化韵则带不严肃的意味;但对平辈或小辈加儿化韵则有亲切活泼之感。如呼“老妈”(母亲)就较庄重;而“老妈儿”则多指儿媳背后对婆婆的戏称,或旁人对老太婆不尊重的呼叫。又如呼“幺妹”,“幺姑”,就不如“幺妹儿”、“幺姑儿”亲切。

(四)一些词口头读音和书面读音不一致,如“碎”、“逮”、“猫”口头语和普通话相同,而书面语则念“碎”为cui,念“逮”为dí,念“猫”为miá0。

(五)一些词语发音快,读音也随之变化。如“不晓得”读成“表得”,“回家去”变成了“花去”,“对门边”变成“董(dòng)边”。

(六)一县之内,语言也大同小异:西北面焦滩、参宝、三桥等乡部分地区,语音多与泸县东南部相同;东南两河、先滩、马庙、白鹿、水竹一带,多带江津县白沙区口音:“郎个”读为“郎格”,“砌”读为“碎”cuí(县内其他地方读qú,普通话读qí)。白沙、临江一带读“创”为cudn(县内多数地方读cuáng)。尧坝、识字等地农民尚有把“国”读为“刮”(guà)者。较多的人把“门”读为móng,“本”读为bòng,“风”读为fōng。解放前,外地人曾作打油诗一首揶揄合江人en、eng不分,有时与ong混淆、发音重浊的特点:“往日奏本本本准,今日不准半毫分。(bòng)(zòng)(zòng)(fōng)倘若不准为臣本,微臣碰死在宫门。”(zòng)(bòng)(póng)(móng)

(七)随着文化的发展,一些外来语也在群众中与汉语混用。

(八)由于人员频繁迁移流动,一些外地方言也随之传入县中,部分为县人所接受,从而丰富了合江方言的内容,使一些语言在含义上产生变化。如“小鬼”一词,旧时为合江人所忌讳,多用以骂人,今多作为小青年和少年儿童的爱称。“老乡”旧时被作为没有文化的“乡巴佬”称呼,有轻蔑之意,今则含有亲切的感情,赋予新的意义。其他如“扯蛋”、“乱弹琴”等等,已为县人习用。儿童名字的变化,更能反映合江语言变化的特点及时代性。旧时男孩乳名多叫“毛儿”,大毛儿、二毛儿、幺毛儿依次排列。另是呼大和尚、二和尚,均有亲昵味。为了“消灾免难,长命百岁”,农村还有按生物取名的。有的叫“黄桷”,有的叫“狗儿”,有的呼“牛儿”,正式名字则按宗族规定的字排取名。

(九)解放后,推广普通话教学,1956年,又在城区机关单位和群众中提倡讲普通话,合江方言中“门”、“本”、“风”的读音在城镇大有改变,重浊的发音较过去大大减轻,一些字的读法已改为普通话读法。如“阿”原读o,今多读ā;“矛盾”旧读miusùn今已读máodùn;“港”旧读jiàng,今读gàng;“褒”旧读bōu;现多读bāo;“覆”旧读fó,今读fú;“孩”旧读xái,今已读hdi。

四川省泸州市当地的泸州土话(泸州市合江县方言介绍)(2)

二、词汇(部分)

粑粑烫:很辣手,不好办。

把把:大便。搬打够斗:有意找人麻烦。

办灯儿:办事儿戏。办展扎:办招待。办琢琢:交待清楚,把事情说一下。

板眼儿:①动作滑稽可笑;②做事有道理,出人意外。抱蔫老者儿:四五十岁接近衰老的男人。笨:蘸糖或调料吃。绷:喜穿着或讲排场。辟鼠:猫会抓老鼠。编:①设圈套;②打主意;③骗人上当。标:指人漂亮。并:把树苗、菜秧栽在土内。另含有假植的意思。瞥:选择到较满意的东西。

不择嫌:①要求不高;②看得上。叉巴:姑娘说话不庄重、爱插嘴。灿胡子:①做事不可靠;②不正经。产拍子:讲恋爱。藏摸儿:捉迷藏。引申为有意躲避。择嘴:挑食。吃安胎(或吃月白、吃福喜、吃##):白吃东西;工作清闲白拿钱。吃混糖锅魁:趁浑水摸鱼;乘机骗取。扯筋角孽:扯皮、吵架和打架。扯混脑儿:做梦。凑(cōu)合:支持、援助。杵一鼻子灰:碰“钉子”。

戳拐(或“撮笨”):①把事情办错了;②惹祸。打腰胀:打牙祭、隔一定时间吃肉一次。有的指非正餐。打烂仗:①无固定职业,到处流浪;②不安分守己,到处干坏事。打傲卦:固执己见;唱反调。打理扯:扯皮。打圈猪:圈内又跳又叫的猪。比喻人吵闹不安心工作。打麻胡:①耍欺骗手段;②趁浑水摸鱼。打逛(guàng)子:东游西逛,不认真干事。打撂边鼓:干事偷懒。挡花子:耍花招,扯谎。挡脚磕爪:挡手挡脚,防碍办事。冬哥儿:脑筋不清醒的人。董:大。豆脚儿(豆):吝啬。钉碓:①厉害;②大家针锋相对。到住(或“到堂”):①严重到极点;②很伤脑筋,难于对付。逗耳朵:借别人名义骗东西。扼倒:有意刁难。

二恍恍:①没有把握;②恍恍惚惚;③不专心。二醒醒:①态度不严肃;②做事漫不经心。二冲冲:①说话不知高低;②自以为了不起。发俏:东西紧俏。烦:①脏;②说话粗俗,动作下流。犯引儿:讨厌。放黄:事情没给人办妥。费倒:故意干扰。疯叉叉:女子行为不稳重。讽:出洋相。嘎(gā)利:好。例,把菜炒嘎利点!嘎嘎(gàga):肉。赶点儿:快点。赶流溜场:流动赶集,做生意。高矮:无论如何。更口(liā)三:怎样。拱服:信服。勾子麻糖(tāng):拉拉扯扯不正经。够斗(dóu):①伤脑筋;②满足了。够打整:不好办。狗:吝啬。

光二:①哄骗;②说话不能兑现。广广(或“广子客”):①骗子;②不明身份的人。刮毒:歹毒。姑拐:作怪;诡计多。过事头:办婚丧事。行(háng)事:能干。例,他真行事。海(hāi):①吃;②参加。例,他是海了袍哥的。横板顺跳:横蛮不讲理。喝(huō)粉:白吃;多指吃公家。呵(huō)人:哄骗人。火烟包:草包。活良点:别太过份。和呵海(hāi):对人处事随和;不讲原则。灰门儿:豆腐。几加点:快点。几绞子:几下子。筋相:人瘦。筋节儿:关键时刻,要害。经优:服侍,照看。经事:耐用。襟吊:麻烦的事。居将:①舒服;②弄好。锥(jū):刺。敲盍(kàokuò):敲竹杠。开山儿:斧头。空了来吹:有空再说(戏谑语);废话。

扣(kiu):①搔痒;②吝啬。款款:限制。例,任何事都应该有个款款。可妥:完蛋、死亡。劳甩:增加别人麻烦。闹人:使人中毒。老二(落儿):土匪。勒火:冒火。利实:灵活、敏捷。里扯火儿:①办事拖拉;②不讲信用的人。抹(lià)肩膀:不敢承担责任。口(liā):①撒娇;②踩。例,他口我一脚。扭(liu):用两个手指在人体上扭捏。搂收:①说话罗嗦;②办事拖拉。裸连:粗心大意、马虎。

麻广广:哄骗外行。马倒:欺压。卖犁鸳儿:做零工。忙(māng):①喂饭;②把东西塞入。忙忙(māngmang):饭。猫儿洗脸:受奚落或批评。毛纂儿:妇女发髻。没(mèi)来头:没关系。没(mèi)捞木:不实在。默到(或“慕到”):心里挂牵着。谋(mù)议:估计。摩娑(mōsuō):做事慢。没(mèi)详:没意思。##(pā):①便宜事;②软弱无能。妃和:①食物煮软了;②占便宜。盘:①搬、抱、拿;②清点。抛撤:浪费、散落。跑滩儿:①跑江湖;②本地不能立足,逃向外地。疲:①慢;②沸水温度稍有降低;③货物滞销。皮扣(kiu):①干牛皮条;②形容做事疲沓。

撇撇(piè):①证件;②把柄;⑧门栓。平仄:①把握;②规矩。千翻几:顽皮。抢尖行(háng)事:出风头。翘起了:出了问题。截方儿:治病的单方。漆麻答黑:很黑。瓤奏奏(或“瓤瓦瓦”):精神不振,行动缓慢。热烘儿:温暖。热渌:(食品)热喷喷。日丈:①言行下流;②讨人嫌。刹角:完结。杀贴:①收拾;②整(人)。声登:口头声明。审倒点:①小心点;②慢慢试着做。松天:推迟一两天。死个舅子:固执。刷抹:做事利索。苏气:阔气。踏亵:奚落;藐视。胎倒:①惹了祸;②拿到难办的事。炭元儿:辣手事。掏(tāo):①骂人;②挖、刨。团(tuàn):用甜言蜜语巴结或笼络人。崴(wài):脚扭了。万道:很可恶;刻薄。玩丘二:帮人干活。

挽纂纂(zuàn):①妇女挽发髻;②编圈套;③办事落实。汪实:很多。旺向:称东西分量十足;多。乌猫(妈)皂狗:①乌黑;②肮脏。稀行(读“恒”):客人久未来家的客套话。稀烦:很脏。稀儿的(xir):①歪门邪道的人和事;②质量差。仙健:老年人健康,精神好。向火:烤火。向家:吝啬人。向口儿:机会、条件。销开:推开、踢开、弄走。泫皮寡脸:态度吊儿郎当。泫之达瓦:态度不严肃、流相

四川省泸州市当地的泸州土话(泸州市合江县方言介绍)(3)

三、一般亲属称呼语

祖父:祖父、公、爷爷。祖母:祖母、婆、奶奶。父:父亲、父、爹、爸爸、大大(dāda)、伯伯、爷、老汉儿(儿女不当面喊)。母:母亲、母、娘、妈妈、老妈、老娘。父亲姐妹:娘娘(liāng)、老子。结婚后有的称姑母、姑妈。父亲兄长:伯父、伯伯。也有按排行称大爸、二爸、大伯、二伯的。父亲兄弟:叔父、叔叔。也可按排行称。滑。眼气:羡慕。幺滩儿:劳动中休息。

幺跩(zuài):①有意为难人;②耍威风。幺儿啦(yirlà):啊呀!(最有特色的惊叹语)。一扯的老表:不分差别。一#拉:①东西多而零乱;②大人小孩一连串。忧倒:纠缠不休。央倒:勉强维持现状。扎劲:①情绪高;②热闹。脏(zān)班子:①丢面子;②影响集体声誉

。沾之泫达:又沾又滑。宰子:①领导敢作决定;②承担责任。走展:①移动;②差错。跩(zuài):①戏曲女演员走台步;②摆架子,耍威风;③作事刁滑奸诈。抓脚肚子:①事情紧急;②临事打不起主意。母亲姐妹:娘娘(liāng)、婚后称姨妈。姨妈丈夫:姨伯(叔)、姨父。外祖父:外公、家(gā)公、家家(gāga)。

外祖母:外婆、家家。舅父:舅舅、舅父、母舅(大舅称大母儿、二舅称二母儿)。舅母:舅妈(娘)。夫父:随夫称,俗称老人公。夫母:随夫称。俗称老婆婆、老妈儿。妻父:随妻称。又呼岳父,俗称老丈人。妻母:随妻称。又呼岳母,俗称老丈母。丈夫:毛儿的爹、男人。今多呼名字。俗称门前(qiān)人。妻子:媳妇儿、堂客、毛儿的妈、老婆、女人、婆娘,今多呼名字。俗称屋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