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中国的氏族公社时代

西安半坡村访古(节选)

陈毅

半坡村是原人居,

彩陶纷陈世所稀。

绝无甲骨方块字,

七千年前往可稽。

细孔骨针诚巧矣,

鱼钩倒刺不奇欤!

陈毅(1901~ 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

随着人类体质的增强和意识水平的发展,人类也开始出现了早期的社会组织。和领导人之-。字仲弘,陈毅元帅1956年3月作的这首诗描写了在半坡遗址中发现的陶器、骨器、墓葬等四川省乐至县人。遗物,表达了对中华早期文明的自豪之情。这首诗所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与生活情况。

氏族公社

氏族公社,是一-种有共同的祖先和共同的祖先崇拜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共同从事劳动生产,共同消费的一种比较稳固的社会组织形态,它属于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根据计算世系和财产继承方式的不同,氏族公社通常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具有以下特征和职能:生产资料的氏族占有制是氏族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氏族成员地位平等,无阶级无剥削;有以族长为首的管理机构,族长般由氏族成员选举或撤换;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死后遗产须留在氏族内,由同族成员继承;同氏族人有相互援助、保护及执行血亲复仇的义务;氏族有自己的名称和公共墓地。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公社趋于解体。在阶级社会初期,仍不同程度地保存着氏族公社的某些残迹。

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我国境内发现了不计其数的氏族公社文化遗址,其中最早的母系氏族公社的代表,是距今约18000年的山顶洞人。河姆渡氏族和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两个典型。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郊半坡村,属于仰韶文化。遗址略呈椭圆形,总面积约50000平方米,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场和公共墓地三部分。居住区的周围有一条深宽各五六米的壕沟。沟北边是氏族公共墓地,东边是窑场。在居住区和沟外的空地上,分布着各种形式的窑穴,那是氏族的公共仓库。居住区内先后建筑的四五十座房屋,密集地排列着,布局颇有条理。在居住区中,有一座

龙山文化与良渚文化

由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的改变,母系氏族公社在大约5000年前被父系氏族公社所代替。我国境内父系氏族公社时代的主要代表是北方的龙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

址出现了夯筑而成的长方形土台式建筑,土台四周有漫坡散水,也是一 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说明人类已经迈入了文明社会的门大进步。城址开始大量出现,近年山东境内发现了十几座,其中七座密 槛。集分布,形成了一个城址群。

父系氏族和母系氏族的特征(氏族时代母系与父系)(1)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化,因1936年发现于余杭市良渚镇而命名,距今约5000年,主要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苏的环太湖流域及杭州湾地区,浙江省杭州市良渚、瓶窑两镇是其中心区域。良渚文化有相当发达的稻作农业,懂得养蚕和丝织,并以磨制精细的石器、制作精美的黑陶器、雕琢精巧的玉器以及大规模的人工土台和玉器随葬墓而备受关注,其玉器中的琮、璧,武器中的钺,漆器,丝绸以及神秘的神徽像等,均为夏商周文化所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良渚文化因此而成为中国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之在文明的门槛上

在父系氏族公社里,父权家长制家庭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长特别是氏族首领自然拥有支配全体家族成员的权力,因而使氏族内部日益失去了平等民主的生活。随着分配现象的发展,私有观念应运而生。考古工作者发现,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墓葬,私有制产生后,氏族首领利用职权,占据了另外一部分人的劳动果实,而且常常发动对外战争以掠夺财富,战争中的俘虏和本氏族的一些成员沦为奴隶。殉葬现象开始出现,这说明大汶口文化晚期已出现了阶级的萌芽。

父系氏族和母系氏族的特征(氏族时代母系与父系)(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