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挑战局#【暑假阅读】诗歌鉴赏 专题04 赏析诗歌中的名句
【方法技巧】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某一句)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通过写什么景色,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典型例题】
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思吴江歌
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
【答案】(1)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解析】(1)“秋风起兮木叶飞”,即见其思情的发动。悲凉的秋风最易触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从时间上说,“秋”通常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使人觉着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从空间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自觉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叹。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对诗句的内容、蕴含的情感、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理解。
【专项练习】
一、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请描绘“念大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请你将五,六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
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主要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诗歌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一联中,诗人是怎样借“归雁”来表达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 任选一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六、古诗阅读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答案】1、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2、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3、“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描述画面的能力。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的内容,语言要生动形象。扣住“悠悠”、“怆然”、“涕”展开即可。示例: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重点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再把握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最后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通天元年,契丹人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因此这两句诗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做具体分析。此题需结合此诗的写作背景来分析。“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这样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指像燕昭王那样的贤明君主)。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能力。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具体句子表现出来的,因此要结合写作背景,抓住关键句去分析。抓住“怆然”分析,此诗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答案】
(1)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2)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故答案为:(1)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2)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答案】(1)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解析】(1)注意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江潮、江岸、船帆,注意形容词和动词“平”“阔”“正”“悬”,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如: 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结合诗歌最后两句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 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⑵ 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四、【答案】1、D
2、示例一: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示例二:把“日”“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乡感情;
示例三:“生”与“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富有情趣,使自然交替的变化自然生动,游子深切思念跃然纸上。
3、此联要表达的是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归雁”指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回北方,所以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因漂泊在外,游子见到归雁,就想到让归雁捎一封家书回家,突出游子对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深切。
【解析】
此题考查重要词句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在理解诗文含意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想象,从修辞、炼字、内容、主旨思想感情等方面来判断。
【解答】本题D项分析有误,此时诗人并未回乡,本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故选D。本题考查重点词句在诗歌中的作用和品味关键字词的能力。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鉴赏诗句可以按照如下方法:方法 效果 情感,解答时必须要结合具体的词句。示例一: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示例二:把“日”“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乡感情; 示例三:“生”与“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富有情趣,使自然交替的变化自然生动,游子深切思念跃然纸上。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最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品味即可。结合诗歌内容,此联要表达的是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归雁”指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回北方,所以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因漂泊在外,游子见到归雁,就想到让归雁捎一封家书回家,突出游子对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深切。
五、【答案】 1、杨花、子规、明月(两个即可)表达了离别伤感的愁绪。
2、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拟人化,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明月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朋友怀念和同情。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意象以及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诗歌的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理解诗歌内容,诗人通过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时,要先理解原句的含义,分析诗句所描写的内容;再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从修辞、描写等角度来赏析。从修辞角度来看,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从表现手法来看,这两句诗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从描写的角度来看,这两句诗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任选其中一个角度赏析即可。
六、【答案】(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⑴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意象的理解,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本就充满着清幽的情愫,同时再结合诗句“素舸漫流间”等所描绘的景象,即可得出“清幽恬静”。
⑵本题为对比赏析,在分析的同时应首先对原诗句进行分析理解,“唯应共月还”一句形象描绘了诗人形单影只只有月亮作陪的场景,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同样也是表现作者只有月亮相伴的场景。同时应该看到的是,两位诗人虽然孤身一人,但并不因此寂寥落寞,从两首诗的全诗中都不难得出共同情感:超然物外、安闲自得。
故答案为:⑴清幽恬静
⑵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意象所寄寓的感情的理解能力。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诗歌的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赏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先分别分析两篇文章,再比较其异同,在比较中分清相同点与不同点,再结合理解诗词的内容,选取合理角度,围绕其所用表现手法与蕴含的作者情感或人生哲理来进行赏析,言之有物即可。答题步骤为:① 准确指出赏析的角度(修辞、重点词语、手法等);② 结合词句阐释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 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