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篇课文,有的学生,一会儿就背会了;

有的,背了几天,一段还没背下来。

催急了,很委屈:我认真背了,就是背不会。

一位同事说,背书能力是不是遗传的?

那么,

背书慢,到底应该怎么办?

背书背得慢怎么办 背书慢怎么办(1)

第一招:让自己“足够想背”。

动机足够强烈,人的潜能大着呢。

老一辈的很多人,不识字,

却能把“老三篇”背得很熟练。

普及下,“老三篇”是指:

《纪念白求恩》(1012字)

《为人民服务》(772字)

《愚公移山》(1605字)

三篇共3300多字,

那可是只靠听觉的。

很多学生背得慢,不是背诵过程中的慢,

而是背前的“慢”,

进行了太多的自我暗示:

“难背”

“太长了”

“我背不会”

……

于是就有了“自我实现的预言”——背不下来。

老师常有一个错误的认识:

学生“知道背书很重要,就是懒”。

关键在于什么叫“知道”,

积累经典、形成语感、提高鉴赏能力,

以及中考高考会考等说法,

学生真的是“知道”了吗?

真正的“知道”有两个源泉:

明确感受可测量的变化和拥有强烈的意愿。

《打开》的作者周濂说到一件事,

有一个“知道”吸烟不好但总戒不掉的同事,

一天,他看着pm2.5量表数值是25μg,

在他抽烟后的瞬间变成了500μg,

他才真正“知道”吸烟的危害。

这叫明确感受可测量的变化。

一个被老婆唠叨半生戒不了烟的男人,

被小女儿一句“你的嘴好臭”刺激到,

发誓再不抽一根烟。

这叫强烈的意愿。

总结一下,第一招是:

真正“知道”背书很重要,从而“足够想背”。

背书背得慢怎么办 背书慢怎么办(2)

第二招:“理解”了再背。

“记忆”是两个字:

一个是“记”,输入,就是“背”的过程;

一个是“忆”,输出,就是提取。

有的人“记”的能力不行,背得慢;

有的人“忆”的能力不行,背了忘得快;

有的人“记”和“忆”二者兼不行,

背得又慢,忘得又快。

高中背诵篇目《离骚(节选)》中有这样几句:

背书背得慢怎么办 背书慢怎么办(3)

如果一个班标上字音通过反复读来背,

另一个班看懂意思,理解之后背。

可能前者背诵时间短,后者时间长。

是不是前一个班的背诵效率就更高呢?

那就要看什么叫“效率”,

过两个星期再查,

前一个班几乎都不记得了,

后一个班大部分都记得。

显然,理解有助于长时记忆。

理解,就是对记忆对象进行加工。

比如,有人说帮我记个号码,

说一遍,

几秒后让人复述一般,没有问题。

要是过一天再问那个号码是多少,

是不大可能还记得的。

就是因为没有“理解”,没有加工。

有的加工,甚至几十年不忘。

比如我刚当老师时,

有人说他家的电话号码是7220060,

办公室一位老师说:

这电话号码好,

一个妻子领两个儿子,领领又领。”

(皖北方言‘领’是‘生’的意思)

我对数字不敏感,

是连自己手机号都不容易记住的人,

这个号码却已经记了二十多年了。

总结下第二招:

要想办法“加工”背诵内容,要理解,

一开始要花费一点时间,但记得牢,记得久。

所有的弯路都是直的,

不怕背得慢。

背书背得慢怎么办 背书慢怎么办(4)

第三招:想象画面或情境。

在农村时,

见到很多农民把那些半文半白的戏文,

成篇大套地背下来。

他们一方面是靠听觉来记,

另外一方面是靠想象画面和情境来记。

现在很多儿童背诵材料,

在字词旁加上相关图画,

单从背诵的角度来说,是有道理的。

有人能背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

采取的就是这种办法,

3.14159……山巅一寺一壶酒……

至于为什么做背圆周率这么无聊的事,

是题外话了。

背书背得慢怎么办 背书慢怎么办(5)

第四招:要相信神奇的肌肉记忆。

也就是说,不要否定“死记硬背”的效用,

要相信反复的力量。

比如,化学元素周期表,

大多数人都是硬背下来的:

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钾钙

……

所以,不要太相信记忆术,要相信反复。

你总会有骑着单车哼着歌还能背的文章。

习武之人讲究:

不怕会一万招的人,

只怕把一招练一万遍的人。

背诵与此同理。

背书背得慢怎么办 背书慢怎么办(6)

第五招:“专注”背诵。

我们很怀念小时的记忆力,

孩子的记忆是复印式的;

大人的记忆呢,是越来越差。

这有生物学上的解释,

也可以从成人心思太多,

导致“带宽”不够,来解释。

背诵时要能“截断众流”“万念归一”

不然“网速”自然变慢。

是真“专注”,还是作“专注”状,

自己心里自然最有数。

信息泛滥的时代,

“专注”变得极为稀缺和异常。

背诵时关上手机,只面对一篇文章,

可能就没有那么“慢”了。

背书背得慢怎么办 背书慢怎么办(7)

第六招:“负责任”地重复。

当年自学考试时,

《古代汉语》几乎是从零开始学起,

有一个经验分享。

在《古汉字典》上,每查一次,

就把这个字或词用笔划一下,

大多数字词查一次是记不住的,

下次再查时,发现已经划过了,

知道自己已经查过了,

于是引发了“耻辱感”,

也就激发了“这次要记住”的责任感,

就容易记住了。

更重要的是,查找圈画这个事,

也形成了一个记忆的小场景,促进记忆。

背书读熟之后,有个试背过程,

每次都划出自己卡顿的句子,

反复卡顿的地方,把相关句子写在书前,

翻开就能看到,你不记它它记你。

背书背得慢怎么办 背书慢怎么办(8)

信任来自重逢,记住源自复见。

相信反复的力量,要“负责任”地记忆。

背书背得慢怎么办 背书慢怎么办(9)

第七招:“化整为零”。

这一条,大家不陌生。

化整为零的切分法,永远有效。

全文分成几段,

每段分几层,

每层分几句,

直到切分到背诵的舒适单位长度。

当然,“先分后合”,

最终背诵还是要“合”的。

“合”的技巧,参见以下两点。

背书背得慢怎么办 背书慢怎么办(10)

第八招:给全文“拍个片子”。

人总是用已经懂得的知识,

才能学习新知识。

也可说,

人只能背已经背会的东西。

比如背一首词,

就要知道词的一般规律是,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还有记住文章的框架,

没有框架,就会背了上句忘下句。

每一段写什么,上下段的关系是什么,

弄不清楚,

背书就变成了闯迷宫。

还有一种是写出全文或全诗的名句,

围绕名句记周边内容,

慢慢连成一片。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飞阁流丹……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关山难越……萍水相逢……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背书背得慢怎么办 背书慢怎么办(11)

第九招:首字(词、句)法。

要背《兰亭集序》第一段,

读熟以后,就对着这几个词背:

永和……会于……群贤……此地有……又有……虽无……亦……

反复对着试背,很快就背会了。

要是上面的还不行,就用下面这个版本:

永和……岁在……暮春……会于……修……群贤……少长……此地有崇山……茂林……又有清流……映带……引以为……列坐……虽无丝竹……一觞……亦足以……

每一段背会了,再来个段首词(句)

永和……

是日也……

夫人之相与……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背书背得慢怎么办 背书慢怎么办(12)

第十招:抄读。

抄读其实是古人常用的方式。

通过抄写,调动各种可能的记忆潜能。

即使背诵不困难的同学,

经常用下这一招,

也是有必要的。

抄着背的书,和直接背会的,

路径即信息,

背“会”的是不一样的。

现在还有一个办法,

就是唱或听唱。

一位同学说听《蜀道难》歌,

很快就背会了。

我赶紧让她发了链接,

回头发在班级群里。

各位看官,背书有何诀窍,

别客气,留言分享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