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1939年5月,古老的临汾城即将举办一年一度盛大的“尧庙大祭”,此时,一名叫做加岛的日本记者奉命来到这里,打算拍摄了一些供日本军方的宣传的照片。然而,这座古城的魅力深深吸引住了这个日本记者,以至于他在此地留下了几百幅照片,事无巨细,全方位地记录下整个“尧庙大祭”的全过程。
临汾城墙
临汾是一座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老城,早在隋唐时期,便已采用砖砌结构筑墙。图为临汾城墙的一角,一座天桥赫然架设于城墙与城外的高台之间,让人惊叹。高台边的建筑因为年久失修,损毁严重。
临汾城门
临汾城是秦晋南北相通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其城墙坚固,共有四座高大的城门 。 西门叫“和义门”,南门叫“明德门”,北门叫“镇朔门”。本图为东门“武定门”前的景象,大门两侧张贴着日伪汉奸的反动宣传。
临汾站
位于同蒲线上的临汾火车站,始建于始建于1935年。1938年2月28日,侵华日军经由洪洞曲亭镇大举进犯临汾县城,临汾陷落,临汾火车站就此落入日本人的魔爪之中,成了日军掠夺和运输战略物资的工具。
火车站内
时值五月,正是临汾举办尧庙大祭的时候,周边很多地方的百姓前来参加祭祀庙会,小小的临汾站内人满为患。
安全检查
在当时,临汾周边的抗日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让侵华日军如坐针毡,因此对前来参加庙会的百姓检查非常仔细。
站台景象
很多外地的百姓是乘坐火车前来的,不过乘坐的不是客运列车,而是货运火车。可以看到站台上遍布着日本人和伪军,如临大敌 。
墙上的招贴
火车站附近墙上张贴的宣传招贴,上面写有在站前广场即将举办文艺演出的消息,内容包括大鼓、奇术(杂技)、相声和演剧(戏曲),演出者为所谓的“爱路演艺团”,在布告旁边,汉奸们还不忘张贴上反动标语。
临汾街景
临汾街头的景象,停放在路边的人力车上挂着醒目的“尧庙大祭”的宣传旗帜,不远处是一个摆在街边卖香火的小摊。
街道上的人
在当时的中国,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临汾也不例外,很多有条件的人是乘坐马车前来参加庙会。
乘坐马车
这座马车大小类似于板车,全木结构,以马作为动力,上面乘坐的一般是妇女和孩子,男人则负责在前面牵马。因为汇集来此的马车非常多,在尧庙附近设置有专门停放马车的空地。
前往尧庙
前往尧庙的一条土路上,苦力们扛着大包的货物徒步前行,前方不远处走着三个戴礼帽的人,胳膊上缠着白袖标,一看就不是什么好鸟。
徒步的妇人
几个附近的妇女相约徒步前来参加庙会,裹着的小脚使她们行走困难。虽然年纪不大,但每人都需要拄着一根棍子做拐杖。
打旗的孩子
一群孩子在汉奸的蛊惑下,扛着五色旗前往尧庙,注意看路边站着持枪的日本士兵,他们时刻关注着路面情况,随时准备以武力弹压突发状况。
石狮子
画面中的石狮子位于关帝庙门前,从这里眺望尧庙大祭的场景,可以看到人群上方有很多五色旗。五色旗最初为中华民国国旗,在1921年5月便已废止,后来被伪满洲、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北平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等伪政权盗用,企图借此收买人心。
下马石
尧帝是远古贤达王帝之一。在尧庙附近,立有一块石碑,上书“官员军民至此下马”,俗称下马石,无论大小官员还是平民百姓,来此祭拜必须下马,以表达对尧帝的尊敬。
古尧帝庙
相传帝尧曾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建都,后人为纪念他,就建立了这座寺庙。图为尧庙大门入口处的牌匾,上书四个苍劲的大字“古尧帝庙”。
帝尧像
尧帝庙最早建于汉魏时代的汾西古平阳城,唐显庆三年( 658年)徙庙于临汾城南今址。图为尧庙中的帝尧塑像。
舜王像
尧庙又称三圣庙,殿内不但供奉帝尧的塑像,还有舜王与禹王的人物塑像。造型生动,人物栩栩如生。图为被安置在一座精美的神龛中的舜王和其夫人娥皇的造像。
禹王像
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从古至今,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八号,都会在尧庙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图为禹王的造像。
祭拜的人
尧舜禹三帝的塑像在尧庙大殿内一字排开,前面的地上铺着长长的苇席,供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祭祀叩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