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记录者在线山西讯(公益记录者:张晋 任红生)2019年12月2日上午,交城县长张潞萍应邀参加山西“淘宝村播计划创新创业行动”启动大会暨阿里巴巴创新中心首届“双十一创业节”系列活动,在“淘宝直播”上,向广大网友推销交城庞泉雪耳,引发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点赞并下单。

交城大山里遍地皆好货。好山、好水、好空气、好土壤,孕育了不少绿色优质农产品。长期以来,受自然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多数优质农产品属于碎片化、无品牌生产,还养在深闺无人识。近年来,庞泉沟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政府引导下,“量身定制”扶贫产业和增收计划,为群众谋划产业脱贫发展思路、落实配套政策、搭建产销合作渠道,确保贫困户因产业脱贫,由产业致富,为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家门口致富的梦想。

方山庞泉(山西交城庞泉雪耳)(1)

过去——藏在深闺人未识 特色农产品游离于市场之外

雪耳,又名白玉木耳,被称为“菌中之冠”。“微风扶云揽明月,雪耳轻裁煮白云。”这是对交城庞泉雪耳的由衷赞美。庞泉雪耳,产于被誉为“中国的天然氧吧”之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4%,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该地产出的雪耳因其片翼似碟、洁白如雪,被誉为“庞泉雪耳”,其营养价值极高,有“深沟素燕窝”之美誉。

庞泉雪耳的诞生,与当下全国正在火热进行的脱贫攻坚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让村集体和贫困户稳定长效的真正脱贫,2017年,交城县委、县政府将特色农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投资300余万元在庞泉沟建立珍稀食用菌研究中心,开展珍稀食用菌研发,白玉木耳被作为重点产品引进,开始试验示范种植吊袋雪耳,并在同年9月获得成功。随后,交城县在庞泉沟、东坡底、会立三个乡镇成立了11个合作社,组织农户发展吊袋木耳大棚生产,走“公司 合作社 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吊袋雪耳规模化种植。2018年5月底,首批入棚的114万棒雪耳菌棒开始下地生产,到8月份中旬,雪耳长得铜钱般大小时,就进入采摘季。

“项目落地了,产品有了,如何销售出去成为村民们担心的问题”。看着自己亲手培育的长势喜人的雪耳,成功研发庞泉雪耳的交城县珍稀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任建全不无担忧。他告诉笔者,由于雪耳种植在山西尚属首次引进,虽是好食材却“养在深闺人不知”,急需寻找更宽阔的市场销路;加之2018年全国许多省市将食用菌列入脱贫项目,部分地区投资规模相当大,导致市场疲软,食用菌价格比预想的要低。

鉴于此,交城县加大产销对接,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着力。在线上方面,通过和阿里巴巴、京东、乐村淘等大型电商物流企业合作,依托2017年建设的1800平方米的菜鸟物流中心,全面铺开快递物流网络。而在线下方面,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积极外出参与各类农产品展销会,组织龙头企业参与农产品订货会和推介宣传,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与“全域旅游”系列活动深度融合,相继在庞泉沟举行了“2018康养交城旅游季暨白木耳采摘文化节”;在三晋国际酒店举办“山西·太原2018‘庞泉雪耳宴’主题菜品品鉴会”,建构庞泉雪耳饮食文化;特别是在2018年第五个全国扶贫日当天,组织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参加了在山西医科大学举办的“贫困地区农特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食堂‘五进’活动”,山西人民医院、山西儿童医院等4家单位与交城5户农业龙头企业签订雪耳订单10余万元……

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开拓市场,扶贫乐购帮扶市场,有力的缓解了贫困户销售难、推广难的问题。累计销售雪耳金额近120万元,帮扶贫困户就业69人,人均增收2000元。

方山庞泉(山西交城庞泉雪耳)(2)

如今——潇洒迈向大市场 产业运作的方式进入全国各地

2019年,交城县委、县政府,将雪耳纳入年度脱贫攻坚发展计划,决心让交城庞泉雪耳走出山西,走向全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交城县东坡底乡燕家庄是交城山区最偏远的乡镇之一,交通闭塞,导致了燕家庄长期贫困的发生。2015年,脱贫攻坚战在交城县全面打响,燕家庄村也终于迎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由于燕家庄村的海拔、土壤、气候适合雪耳生长,该村便将雪耳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2017年,燕家庄村以“公司 合作社 贫困户”的模式,建立了27个食用菌种植大棚,带动了162户贫困户,其中,有22个是雪耳大棚。贫困户通过在合作社打工和分红的方式从中受益。在雪耳种植或者采摘繁忙时节,合作社聘请村里的留守老人、妇女特别是贫困户来雪耳种植基地务工,燕家庄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棒干雪耳约0.1-0.15斤,每个大棚挂12000棒,生产雪耳1500斤上下,产值可达4.5万元左右。

一方面拓展市场,一方面则需要深化利益联结机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助推脱贫攻坚。交城县明确了企业、合作社、农民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角色和份额,帮助农民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动务工、政策红利等收益。同时,大力推广“公司 合作社 农户”发展模式,把合作社、农户带动起来,确保合作社覆盖全部贫困户,力争覆盖全体农民。

政府的政策引领和农业科技者的技术研发,为庞泉雪耳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站在“互联网 ”的风口上,借助互联网风生水起的优势,庞泉雪耳出山插上了现代科技的翅膀。该县积极依托阿里巴巴、京东、乐村淘3大电商平台在交城县开通的覆盖全县10乡镇的60个电商服务站点;连接菜鸟物流中心,全面铺开雪耳快递物流网络,打通雪耳网络购销运输配送渠道,畅通市场“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了雪耳“有价无市”的困境;有品牌才有竞争力。贴上“交城山”农特产品公共品牌和“褐小美”文旅产品公共品牌,在淘宝、京东等各大网店都有了自己的旗舰店,打通了“庞泉雪耳”出山通道;在“交城创谷”设立了雪耳快检中心,消费者只要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对雪耳进行质量追溯,让每位消费者放心消费。

自此,交城县“庞泉雪耳”声名大噪,订单逐渐增多,种植的雪耳打着“交城山”的品牌,走出交城,远销北京、广州、上海等全国各地。

“公司与万美集团山夫优品商务平台合作,短短一个月就销售了2000斤雪耳。”交城县万美集团山夫优品代理商宋永东说起旧事,仍然十分激动。今年7月,交城县山座崖合作社携手万美集团山夫优品商务平台,助力燕家庄村雪耳走出大山。

截止目前,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积极助推下,交城庞泉雪耳在“公司 合作社 贫困户”的模式辐射带动下,11个雪耳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雪耳已经基本售罄,共计销售雪耳累计300多万元,900名贫困户分红受益,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元,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

方山庞泉(山西交城庞泉雪耳)(3)

将来——打造雪耳之乡 政府和社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眼下,正值冬季。走进庞泉沟镇庞泉沟村,该村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山村。这里,有山有水,又群山环抱。只见一座座白色的钢架结构雪耳大棚排列有序,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成为田野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虽然外面时不时有阵阵寒风吹过,但大棚里呈现的却是村民来回忙碌的热火朝天景象。只见村民们在大棚里里忙碌地整修大棚,为来年种植雪耳忙碌着。同去的交城县珍稀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任建全告诉笔者,这是庞泉沟顺鑫农牧专业合作社的雪耳(食用菌)产业基地。

据了解,庞泉沟镇成立了6个专业合作社,31个雪耳大棚,带动167户贫困户全部加入了合作社。由于雪耳种植、采摘不适合机械化操作,在种植和采摘繁忙季节,需要大量的帮工,村里有劳动能力的都来采摘。村委会负责人告诉笔者:“这些打工的村民,年龄较大,家家户户都有肉牛养殖,一边照看肉牛,一边到大棚种植、采摘雪耳挣工资,两不耽误。种植、采摘雪耳是手上活,活头轻,格外受农村的中老年妇女青睐。”种植雪耳的村民收益更可观,除了在合作社务工有一万多的工资,加上分红,每年有近两万元的收入,这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出彩生态智能平台据多客多餐饮赋能平台美师架构师、晋菜泰斗庞煜告诉笔者,下一步,多客多将从产、销、食、养四个方面对雪耳进行一系列深度研究和开发,在30余种雪耳菜肴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产品体系化升级,使价廉物美的菜肴进入寻常百姓家。

目前,交城雪耳种植已经形成产品研发基地、产品生产基地、产品展销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四大基地,由交城县珍稀食用菌研究中心研发的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庞泉雪耳)已成功实现规模化种植,给贫困山区产业发展带来了不竭动力。作为一项富民创富产业,交城县将坚持“品牌兴农”战略,不断强化政策支撑、资源整合、要素聚集,从食用菌育种、菌棒加工、菌棚种植、深加工、废弃菌棒处理、销售渠道等环节,初步形成了食用菌产业链体系,为交城县食用菌产业“裂变”向纵深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步走出一条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子。

日前,交城县委、政府已经和河南南阳淅川县经销商达成86万棒的生产意向合同。“订单式”种植,将实现庞泉雪耳的产销无缝对接。

“我们跟收购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果长期合作的话,不管你是头货和尾货,都是有保障的。有了经销商的兜底价订单,我们不担心东西卖不掉。”交城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我们将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种植规模,逐步打响庞泉雪耳品牌,力争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成为誉达四海的‘中国雪耳之乡’。”(文 中国公益记录者在线吕梁工作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