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1)

我曾在镇里的菜市场见过一个八旬老人衣着简陋,坐在家里的青石板台阶上,聚精会神地用放大镜看小孙子的《彼得兔》,一边看一边笑……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2)

笑的时候,那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皱纹一点不像是岁月留下的沟壑,却像是无限明媚潜藏的暗渠而已。

有时我会想,当我年迈时,我会看什么书?我想一定不再是那些大部头。有时候,我还会想,如果时光倒流,我会如何制定自己的童年书单?我会在何时、何地读这些在现今人生里犹如萤火却无可湮灭的书?或许,那时的我只要愿意早早推开文学大门,就能自由地领略深远与幽微,就能慢慢地、慢慢地把思考与阅读视为常态,就像现在一样。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3)

但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已然从中收获天真。

人生大概也就只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吧:第一次是好奇心满盈,通过童书拓宽视野的孩童时光;第二次是浅浅微笑,与孩子亲历一遍又一遍的共读里,看见彼此的不一样;第三次是年迈衰微,依靠童书获得一种来之不易的安详——让童书成为拓展生活的小飞鞋,让童书成为情感脉络的连接线,让童书成为精神世界的柱杖,好童书,不错过。

今天,勇读推荐4本经典译者、插画版本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柳林风声》。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4)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英]刘易斯·卡罗尔/著

[美]格里格·希尔德布兰特/绘

马爱农/译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5)

《柳林风声》

[英]肯尼斯•格雷厄姆/著

[美]唐•戴利/绘

杨静远/译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6)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7)

《绿野仙踪》

[美]莱曼·弗兰克·鲍姆/著

[美]格里格·希尔德布兰特/绘

马爱农/译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8)

《木偶奇遇记》

[意]卡洛·科洛迪/著

[美]格里格·希尔德布兰特/绘

任溶溶/译

这个周末,当我重新翻看这些,让曾经像含羞草一般,对世界充满惊慌失措的我,渴望扬帆起航,打算去森林探个究竟,寻找一条永无尽头的黄砖路时,我发现,我看待它们的视角已然不同。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9)

小时候的我,多么渴望找到一个和爱丽斯一样的兔子洞呀,掉进去探索世界以外的惊奇,现在的我却发现,曾经那个藏在“兔子洞”里的故事已然网住了我不少稚气未脱的天真——至今我都非常喜欢一切带着兔子图案的物件儿。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10)

小时候的我,很不喜欢皮诺乔,因为每一次撒谎,我都害怕自己的鼻子真的会变长,以至于每次都因为摸鼻子露馅儿。可现在的我再读它,心中无比苦涩,脑中挥之不去那首名为《父亲的散文诗》的歌曲。

原来时间穿织而起的鱼线,不管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都能网住岁月。原来这么多年的阅读,让我回首当下与从前,不仅深感胸襟扩充,还能体会到蓬勃的勇气,专注脚下的安心。

成长总是莽撞的、孤独的、敏感的,成熟才是柔软的、迂回的、退行的。

天地万物如此美好

当我的孩子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妈妈等我长大,换我开车带你出去玩。”“妈妈等我长大,我要去把那个坏人捉住。”“妈妈,等我长大我要给自己买很多很多的恐龙。”

这样的稚气未脱里藏着一往无前的勇气,藏着对事物乐观追寻的天然——这也才让我不犹惊觉,孩童时期的情感丰沛、天然乐观是许多年迈者天然无可企及且万般羡慕的,这也是为什么市集里会遇见一位老太太为《彼得兔》微笑。

那一句句充满自信洪亮的“等我长大”,不仅包含着对事物的美好期待,也是自己对自己持续一生的、最真诚的鼓励。

就像格雷厄姆在《柳林风声》里的开篇就写下的,“天地万物都如此美好,简直不像真的。”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11)

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不吝哲学,乐于把自己安在了儿童文学经典书目里,因此,它的语言满怀童真与诗意。

其实,真正的童真,不是什么都不懂,而是能够在人生一条漫长线段的各处低谷里一跃而起,拥抱一种简单的、纯粹的快乐,就像小时候玩泥巴的快乐、捞泥鳅的快乐、翻墙爬树都快乐。

这个周末,我私心想着能够安静待在这几本童书里久一点,于是在家里四处躲藏,可我无论躲到哪里,我的孩子都想挤进我的世界里,吵着让我跟他分享一隅。

“云那么厚,说不定就要下雨,我们把自行车搬进来吧。”他试图把我从书的世界里抽离,可我却头也不抬、不紧不慢地说:“没关系,下雨再抬进来,别为太多还没发生的事做打算嘛。”他毫不放弃地说:“妈妈,你看的书都说了些什么?”“就说了刚刚我们说的那些话吖。”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12)

格雷厄姆的文字堪称诗意的典范,没有人比他更能捕捉这种小世界里纯粹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温和——

河岸波光潋滟,河鼠与鼹鼠悠然自得的享受阳光下的野餐,獾先生家里暖暖的火炉边上,它们穿着条型睡衣,窝在舒适的沙发里喝茶,桌上摆满可爱的瓶瓶罐罐……他们的文字与绘画是绿色与金色的结合,就像在“秋光中回忆夏天”。

《柳林风声》适合孩子读,却也经得起不同年纪的留恋。它写的那么合适,以至于有人说它是0-99岁都喜欢——

它有很多善意,也有很多爱,弯弯绕绕地讲述着柔和的目光与心肠;它也有很多飘逸,那是内心如一汪清泉般甘冽——就像窗台旁,一缕飞进来的光。

怪诞与美妙的奇遇

人人都知道爱丽丝,过去,识字人家里必买的五本书里除了《圣经》,还有《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150年来,她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乔伊斯《芬灵根守灵夜》中使用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典故;列侬的歌词“我是海象”等都是取自《爱丽丝漫游奇境》作者卡罗尔的书;另外还有《潘神的迷宫》中跟魔鬼谈话的女孩的情景;捷克导演杨·斯凡克梅耶制作的定格动画《爱丽丝》;甚至,纳博科夫受雇把《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翻译成俄语。

而《爱丽丝漫游奇境》这个故事最早起源于卡罗尔在泰晤士河上讲述的——那时,卡罗尔带着三个小姑娘(年纪最小的就叫爱丽丝)在划船,她们吵嚷着要求讲一个新鲜的故事——于是,满篇的奇异,四处奔走的想象的“爱丽丝”出现了。

怪诞与美妙的奇遇。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13)

爱丽丝意外的掉进兔子洞里,出来已经不一样了。这样的故事,一定程度折射出许多女孩青春期时对世界的困惑、对身体变化的困惑、对人际关系的困惑。

成长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是对超越个人欲望和社会常规的挑战,也因此,许多女孩都在成长过程中无意识地被她吸引,想象她、引用她、效仿她。

又会哭,又会笑的真是孩子

当我重读《木偶奇遇记》时,不禁带着一种生涩、卡顿的疼痛——说是木偶奇遇记,不如说是木偶受难记,因为受难而懂得生而为人的不完全痛快、不完全顺畅,而不得不习得所谓的“成长”。

匹诺曹虽是一个木偶,却更像是一个真实的孩子,完全显露一个孩子的全部缺点与优点。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14)

在我眼里,它是一个在力所能及的、在创造里对抗生活悲惨的故事。但,故事的最后,当小木偶变成一个真的人,魔力和天真重回“他的爸爸”的后半生,使故事有了“从此以后”的落笔,是最大的安慰。

孩子为什么要读经典?

并不只是为了遣词造句,虽然这些必然在孩子的语言发展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些寡淡的单字在遣词造句下,都能变得雅致、诗意、忧伤、快意,甚至轻巧地走入一个人的灵魂,更是明白地折射出一个人的气质与姿态。但我更想说的是,阅读儿童文学经典,更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一个有趣的灵魂是多么可贵呀。

只有在故事的陪伴下,一个人的内心才能拥有丰富的历险,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情感丰沛的人,那些厚积薄发的阅读时光,必将带给他们许多笑容和泪水,基于此的是,他们渐生的性格与幽默,是后来成长为大人时的轻松与豁达。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15)

这些经典,为何能够越过无数年代仍被人称之为经典,因为它们拥有很高的艺术和思想,就像早起落在枝头上的鸟儿,很远却可以看见的塔楼,我们应当、也必须引领孩子去听那枝头的鸟儿歌唱,走上那塔楼看山川与河流。

走过来时路,明白去时向,孩子的肩膀才会变得高耸而有力,也只有这样,当他再想引领自己的孩子时,才不至荒芜。

勇读者·舒芙蕾推荐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16)

内容详情

版本对比

经典作品的不同版本,勇读书馆已经有不少了,对比了几次译文(看下图),就能深深感受到老译者的造诣——为孩子挑选的儿童文学作品译本很重要,因为这不单指阅读的偏好,还指向孩子刚开始阅读时的舒适性与流畅性。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17)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18)

《木偶奇遇记》译本对比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19)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20)

《爱丽丝漫游奇境》译本对比

图书详情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英]刘易斯·卡罗尔/著

[美]格里格·希尔德布兰特/绘

马爱农/译

内容简介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讲述了小女孩儿爱丽丝梦中进入兔子洞的种种荒诞奇遇。

全书用心选取、编校经过时间检验的译本,为曾经翻译《哈利•波特》等经典作品的著名翻译家马爱农老师的代表译作之一,配上著名幻想和漫画书籍插画家、《魔戒》三部曲插画作者格里格•希尔德布兰特创作的大幅写实风格精美彩色插图,将经典重新包装,展现在读者面前,让古老的故事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刘易斯•卡罗尔(1832—1898),原名查尔斯•勒特威奇•道奇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英国柴郡达斯伯里人。

他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任教于英国牛津大学,有不少数学著作。“刘易斯•卡罗尔”是他发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时首次使用的笔名。

他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在小说、童话、诗歌、逻辑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自1854年出版两部诗集之后,他一直在各种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

《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

[美]莱曼·弗兰克·鲍姆/著

[美]格里格·希尔德布兰特/绘

马爱农/译

内容简介

《绿野仙踪》讲述了小女孩儿多萝西与稻草人、铁皮人和狮子在魔法国度的历险故事。

全书用心选取、编校经过时间检验的译本,为曾经翻译《哈利•波特》等经典作品的著名翻译家马爱农老师的代表译作之一,配上著名幻想和漫画书籍插画家、《魔戒》三部曲插画作者格里格•希尔德布兰特创作的大幅写实风格精美彩色插图,将经典重新包装,展现在读者面前,让古老的故事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木偶奇遇记》

《木偶奇遇记》

[意]卡洛·科洛迪/著

[美]格里格·希尔德布兰特/绘

任溶溶/译

内容简介

讲述了小木偶匹诺乔努力学好,从一个小木偶变成真正的孩子的冒险经历。

全书用心选取、编校经过时间检验的译本,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老先生最优秀的代表译作,配上著名幻想和漫画书籍插画家、《魔戒》三部曲插画作者格里格•希尔德布兰特创作的大幅写实风格精美彩色插图,将经典重新包装,展现在读者面前,让古老的故事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这三本书的绘者格里格•希尔德布兰特兄弟。

他们从20岁开始,以“希尔德布兰特兄弟”的名义成为职业画家,并期待为迪士尼绘制动画。尽管梦想并未实现,他们的插画风格仍然深受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影响,并成为得到广泛认可的幻想和漫画书籍插画家。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21)

希尔德布兰特兄弟最著名的作品是为英国作家托尔金的《魔戒》创作的插画。他们还曾受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之托,为电影《星球大战》设计海报。如今,格里格又以儿童书插画家的身份为人们所熟知。《最美的名著》丛书中,他的作品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和《罗宾汉》等都深受读者喜爱。

格里格曾经获得切斯利终身成就奖,一个由美国科幻和幻想艺术家协会设立于1985年的奖项。希尔德布兰特兄弟的工作和艺术成就可以说是共同拥有、密不可分的。

《柳林风声》

《柳林风声》

[英]肯尼斯•格雷厄姆/著

[美]唐•戴利/绘

杨静远/译

作者简介

肯尼斯•格雷厄姆(1859—1932)是一位童话作家,生于英国苏格兰的爱丁堡。

他童年不幸,心中却仍然充满希望与生命力。他喜欢自然和文学,业余研究动物和写作,年轻时就已成名。他为六岁的独生子编讲故事,儿子听得入了迷,暑假也不肯到外地去过,他只好答应用写信的方式把故事继续讲完。

1907年他写给儿子的一组信件,就是童话《柳林风声》的基础。这本书曾经引起当时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注意。罗斯福写信告诉作者,他把《柳林风声》一口气读了三遍。

绘者简介

唐•戴利曾为许多少儿版的经典名著创作插画,如《胡桃夹子》《毛绒兔》《兔子布莱尔》《丛林历险记》《柳林风声》《圣诞节的十二天》等。他还为许多电影和电视节目创作海报,如《霹雳上校》《根》《独行侠》等。他毕业于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是插画家协会的名誉会员,同时也是美国肖像协会的注册成员。如今他和家人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唐•戴利为格雷厄姆的经典传世之作《柳林风声》创作了绚丽丰富的插画,使蟾蜍、老鼠、鼹鼠和獾的恶作剧更加真实有趣。几代人都曾被这个故事中的神秘和友谊所深深吸引。在美丽的河边,四个朋友的故事展开了。河鼠、鼹鼠、獾和蟾蜍发现自己身陷在各种疯狂和危险的冒险之中。他们齐心协力想尽办法抵御一群凶恶的鼬鼠对蟾宫的侵犯。

扫码添加客服入群

暗号:读书

已添加后

无需重复添加

小孩的人生感言(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