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由浙江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承办的“云乐飞扬”王云飞民族器乐作品音乐会在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本场音乐会指挥为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索帅担任,由著名胡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名誉首席、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姜克美教授任艺术总监“北国冰城”的寒冷没有阻挡观众的热情,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厅中“热情似火”,掌声雷动,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王云飞演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王云飞演出(王云飞民族器乐作品音乐会巡演于哈尔滨完美收官)

王云飞演出

12月8日,由浙江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承办的“云乐飞扬”王云飞民族器乐作品音乐会在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本场音乐会指挥为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索帅担任,由著名胡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名誉首席、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姜克美教授任艺术总监。“北国冰城”的寒冷没有阻挡观众的热情,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厅中“热情似火”,掌声雷动。

青年作曲家、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副教授王云飞,创作有多部各类体裁的声乐、器乐作品。近年来,将民族器乐作品作为创作重心,创作有多部优秀民族室内乐、管弦乐作品。是当今国内活跃于民族器乐创作领域的优秀青年作曲家之一。曾荣获多个国家级重要作曲奖项,多次获批国家艺术基金等项目支持,曾受邀为多家艺术院团及多位知名演奏家创作委约作品。多部作品曾在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等一流音乐厅及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及亚洲、欧洲、美洲、澳洲等各地、各类舞台成功上演。

哈尔滨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由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青年教师及优秀学生为主体组成。乐团自成立以来,先后邀请一批著名作曲家、优秀指挥家和热心于民族音乐教育及发展的有识之士共同参与乐团建设、作品创作及排练演出。委约并首演了《乐咏龙江》、《北方音诗》、《独克宗》等原创民乐作品。乐团以其青春活泼、充满朝气的团风和精湛的演奏、传承兼具创新的理念赢得了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楼兰意象》

音乐会以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琵琶、柳琴与钢琴《楼兰意象》开场,由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青年教师李跞、贾真珍担任主奏,特邀沈阳音乐学院汪茜副教授担任钢琴伴奏。该作品于2015年受上海民族乐团委约创作而成,原是为琵琶、弹布尔与乐队而作,后改为琵琶、柳琴与钢琴版。古老的楼兰,美丽、繁荣而神秘,它是丝绸之路之重镇、西域文化之宝库,作曲家王云飞以音乐回望历史,抒发情感,表达了对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与人类文明的敬意。

《响趣》

《响趣》是王云飞今年新近创作的一首民族室内乐作品,本场演出是它首次与观众见面,作品以音乐刻画人们在开心、得意时的外貌特征与心理状态。作品中半音音程、装饰音、滑奏的运用都是基于音乐基调的设计,快板更倾向于对外在的刻画,而慢板则更倾向于对内心的描写。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的于秋阳、徐鑫、李孟莹、王译茁几位老师将作品演绎的异彩纷呈。

《西寻》

随后,表达智慧、道德、人生的体味和思索的笙重奏《西寻》精彩奏响,由哈尔滨音乐学院教师刘光辉和浙江音乐学院教师杨磊、申玉晶共同领奏。作品创作于2013年,曾荣获文化部作品评奖(民乐)作品奖。在作曲家王云飞看来,人生百态、五味杂陈,在不断的体验中提升自我、寻求真理,好似历经艰辛与磨难的西行之路,故借“西寻”为题。作品以多种不同类型的笙为演奏主体,包括高音键笙、中音排笙、次中音笙、低音笙、倍低音笙和其他吹奏乐器及打击乐,以此探索民族室内乐演奏的新模式。

《武生》

民族室内乐《武生》则由浙江音乐学院教师李跞、沈阳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徐贺及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研究生王野平共同担任领奏。作品从京剧中寻找灵感,以武生行当的舞台表演为题材,以”打戏”的描绘为核心,运用琵琶特有的由多种演奏技法产生的声音模仿戏曲打击乐,并穿插以京剧的代表性旋律音调,力图以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生动的刻画出“武生”的形象及其内心读白。演奏家们仿佛幻化成京剧舞台中的粉末形象,紧凑的节奏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戏曲的独特韵味。值得一提的是,本场音乐会亦是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武生》的结项音乐会,除本场外,仅2018年,《武生》已演出超过10次。此外,作曲家王云飞特邀了首演《武生》这首作品的“弹韵组合”及多次成功演出过这首作品的“山东艺术学院泉韵女子弹拨乐团”加入演出阵容。王云飞希望,在项目收官之际,通过多方合作的演出形式,将自己的感激之情融入音乐,向为这首作品创作、演出的提升、完善付出辛劳的专家、演奏家们致以谢意。

《梦寻长安》

民族管弦乐《梦寻长安》受中国歌剧舞剧院委约创作于2017年,首演于国家大剧院,原为二胡协奏曲,后改编为民族管弦乐。作品以音乐描绘画卷,过往千古的长安城中宏伟、华丽的宫殿;繁华、热闹的市井;甚至是硝烟弥漫的战场;缠绵悱恻的爱情似乎就浮现于眼前,王云飞以作品表达对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之敬意。以古喻今,讴歌当代华夏之和平、昌盛与繁荣。

《无极》

二胡协奏曲《无极》似乎是在寻求音乐本源,意境虚幻、深邃,带领听众们在音乐中徜徉、感知、遐想。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青年教师张咏音的演奏大气而不失细腻,在充分展现高超演奏技艺的同时将音乐处理的恰到好处,将流淌于心间的动人音符淋漓尽致的传递给了听众。

《雪山上飞翔的鹰》

去西藏寻找什么?对年轻的作曲家王云飞来说,原始而神秘的高原带给他感官的震颤,小村落里淳朴百姓们传唱的古老歌谣给予他心灵的洗礼。《雪山上飞翔的鹰》是为双竹笛与管弦乐队而作。竹笛演奏家陈泓璇的笛声充满柔情,好似纯白、圣洁的雪山。另一位竹笛演奏家魏思骏的笛声阳刚大气,好似无所拘束地翱翔于天际的雄鹰。王云飞将他的所见所闻都融入到作品之中,一同融入的还有他对西藏文化和精神的理解。在高远、灵动的音乐中勾勒出一幅雪域高原的壮美画卷。

音乐会在民族管弦乐《大潮》中落下帷幕,将整场音乐会推向高潮。作品是浙江音乐学院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项目—民族管弦乐《钱塘江音画》的终曲,创作于2018年,由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演。《大潮》以闻名于世的、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为刻画对象,以宏大的气势、博大的胸襟描绘钱江东去、汇聚如海之画面。借以讴歌浙江人民不畏艰险、突破万难、勇于开拓、昂首阔步的民族精神及伟大祖国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举世瞩目之成就。

演出现场座无虚席,音乐会结束后掌声久久不能平静。动人心弦的音乐让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作曲家的独具匠心和音乐带来的震撼引得观众好评如潮,流连忘返。

王云飞的作品,取材多样,风格迥异。作为作曲家,他很注重采风,并坚持每年拿出一定的时间赴各地采风学习,他懂得如何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去捕捉他需要的音符。他在创作中继承传统,同时也不断尝试融入有别于传统的音乐语言。一部部作品的成功上演说明:他的作品能够唤起听众的共鸣,大家非常接受这样“听得懂,接地气”的作品。王云飞希望,自己的作品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新意、有时代感的,更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

《大潮》

不仅如此,多年来王云飞多次不计报酬为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以当地音乐风格元素创作民族音乐作品。在他看来,作为一个青年作曲家,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要有更强的文化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他们创作一些作品,帮助、提升当地音乐、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这不是简单可以用金钱衡量的。他们对于音乐有热情,有梦想,有信念,那作为作曲家来说我责无旁贷。”王云飞说。

“云乐飞扬”王云飞民族器乐作品音乐会巡演从去年11月开始,已经陆续走过了杭州、新加坡、济南、长沙等地,作为本年度巡演的收官之站“哈尔滨”,王云飞感受颇多,“通过与各地的优秀民族乐团、优秀演奏家合作,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推介到各地及不同层面的听众面前;另一方面,可以在作品的反复演出中不断汲取经验、意见与建议,最终反馈到作品创作与教学中去。”

据王云飞透露,在“云乐飞扬”王云飞民族器乐作品音乐会哈尔滨站结束后,将启动明年的天津、西安、南京等城市的巡演。希望自己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回报舞台、回报社会。(文/褚睿)